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经济要闻

上半年,我国对参与到“一带一路”中的55个国家新增投资74亿美元

发布日期:2018-08-17来源:网络来源编辑:张世辉

[摘要]

  

   近期,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在介绍201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有关情况时表示,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2018年上半年,我国对参与到“一带一路”中的55个国家新增投资74亿美元,同比增长1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77.9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4.8%。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盘点5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已签署1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和16个自由贸易协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国已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涵盖基础设施、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科技、社会等合作领域。中国已和韩国、巴基斯坦、东盟、秘鲁、智利等2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16个自由贸易协定。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等机构于2018年5月共同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较2016年增长8.5%,进口额较2016年增长19.8%,近5年来进口额增速首超出口,高出11.3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上述报告公布的年度数据计算得出,2013年—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9756.4亿美元。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5年来,我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落地,“不仅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工程承包等方面的投资在增加,项目投资也从最初的基础设施,扩展到多视角合作,如港口、公路、机场等大项目,合作形式有BOT(编者注:BOT即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也有PPP,多种模式齐头并进、遍地开花。”

   “一带一路”获多国主流媒体高度评价

   不只是国内的赞誉声,“一带一路”倡议也收获了多国主流媒体的肯定。

   比如巴基斯坦媒体认为,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引领了巴基斯坦乃至整个地区的繁荣和进步。该国《国际新闻报》报道称,该项目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给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中巴经济走廊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合作举措”。

   印度尼西亚国家通讯社报道指出,“中国连续8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在2017年首次达到双边贸易额50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一带一路’是通过互利合作扩大发展机会和共同繁荣的努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世界经济重心已出现转移,东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心和支点。尽管世界各国正面对反全球化情绪高涨等挑战,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其实对东盟非常有利,令东盟在严峻挑战中看到不少契机。

   沙特阿拉伯《国家报》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区域的概念,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一战略机遇中,可能创造“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对于“一带一路”的前景,《国际金融论坛(IFF)中国报告2018》公布的全球首份“一带一路”问卷调查(注:报告由26 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的调查回收问卷组成)显示,92%的中央银行预计,未来5年内,“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能够支持国内经济增长,其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可带动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有25%的受访者态度更加乐观,预计带动的年增长将介于2~5个百分点。

   邢厚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前景的信心也跟中国建设的高效率有关。中国在基础设施、高科技领域等多方面与多国开展广泛合作,中国企业在项目建设方面的高效率国际上有目共睹。中国速度在国际上独一无二,奠定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新基石作用。

   警惕劣质企业,打造优质的“一带一路”品牌

   成绩固然可喜,但也存在现实困难。

   比如,华盛顿咨询公司RWR Advisory Group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013年以来在66个“一带一路”国家宣布投资的1674个基础设施项目中,约14%的项目(234个)遭遇了麻烦。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针对劳工政策的抗议、施工延期等,其中大部分问题源于管理不善。

   对此,邢厚媛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政府更迭所致。由于东道国政局的变化,比如一些国家进行大选或者换届,新上任政府对于上一任政府所签署的协议,有的进行重新评估,有的干脆推翻,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其次是一些国家针对项目的配套能力不够强,达不到标准要求,容易延误工期。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些外媒文章中的描述或许“吸引眼球”,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逻辑不通:第一,不是所有的中国海外项目都是“一带一路”项目,不是所有在海外的中国企业都是“一带一路”企业;第二,任何商业项目都有风险,不能因为如水患疏散等情况就说项目本身有了问题。对此,中国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能乱了阵脚,也要对新情况做客观分析,确保科学发展。

   为了规避“一带一路”企业出现类似问题,赵磊教授在2015年就写过《这是“一带一路”的最大痛点》一文,提出要“警惕劣质企业,不是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都代表‘一带一路’企业”。

   “现在很多企业借着‘一带一路’的名义蜂拥而出,这是个需要引起警觉的事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项目失控,‘一带一路’的品牌就砸掉了,再恢复就难了。所以在最近两年的关键节点上一定要做好项目甄别把关,打造优质的‘一带一路’品牌。”赵磊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而对于如何做好项目甄别,邢厚媛提出要创新管理方式,通过新的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个别企业给东道国市场带来的一些困扰,中国政府可以联手东道国共同治理;还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一些经济伙伴国家,都有中资企业的商会和协会,对一些不法企业的行为,可以采取行业内制裁。”

   赵磊则提出了红榜、黑榜机制。“好的项目上红榜,向国际社会展示这就是优秀的‘一带一路’企业,对企业家来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不好的企业要上黑榜,告诉国际社会跟这种企业要谨慎合作,甚至在资金支持上要对它有所限制。这样,通过红榜、黑榜机制,使一些好的项目成为精品,不好的企业受到制约和约束。”

   中国需要“走出去”和“引进来”何种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境外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

   在赵磊看来,中国企业目前“走出去”的项目很多是港口、高铁、核电、大坝这样的“重资产”项目,如瓜达尔港、吉布提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欧班列、中白工业园等,这些项目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因此要打造一批有品牌价值的“轻资产”项目,如教育、培训、医疗、农业等,让这些要素走到丝路百姓的生活中去,发挥“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

   邢厚媛认为,“走出去”的项目,要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比如,我国在白俄罗斯投资建设的中白工业园,白俄罗斯方就要求园区的产业定位是以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朝阳产业。”这意味着,“一带一路”相关产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升级。这不是产业规模大和小的问题,更多关乎质量、效益和环境。

   当然,“一带一路”的项目和产品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

   2018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促进建筑设计、咨询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

   该意见还要求,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作为重点开拓的进口来源地,加强战略对接。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扩大进口是中国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自身需求,在稳定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进口对提升消费、调整结构、发展经济、扩大开放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一带一路’是中国正在培育的重要进口来源,当下适度增加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特色优质产品的进口,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