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尤其是施工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管理幅度在扩大,但是,企业人才与企业规模的增长速度不同步,企业的管理思路变化不大,人盯人的管理办法变化不大,管理手段改进不大,管理能力没有多大的提升,管理成本必定攀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必定下降,企业运营风险必定加大。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压力和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企业内部,来自国内,还有来自生产组织方式、技术、资金和管理都占有优势的国外同行。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我们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及时地创新思想,升级我们的管理,升级我们的企业,我们与国际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地被拉大。
创新驱动发展
国际先进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归纳起来,主要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具体地表现在新型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大型、复杂项目的管理能力,集团化、联营化的组织体系,先进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强大的融资及资本扩张能力等。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宝贵机遇期,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也是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期,这个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压力不断增大。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先进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经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以节能减排为主旨,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的关键是要聚力提升企业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推进、互动发展。
大型、复杂项目的管理能力。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基本建设趋于饱和。其建设项目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保节能、高精尖项目,或者说,发展的重点是项目的更新换代;而一些经济增长快速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点是基础设施项目,如能源、交通、石化、通信等。这些项目一般都很大、很复杂,项目的任务多,不确定性多,组合性强,技术要求高,要求承包商具有雄厚的技术和综合管理实力。
由于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使得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难以满足这类项目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大型、复杂跨国工程项目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国际先进企业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积极探索海外业务,积累经验。例如,瑞典的斯勘斯卡成立的第二年就承接了第一个海外业务——英国电话线水泥管道的安装项目,随后进入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创新性的建立水泥管预制件生产厂。紧接着复制在英国和俄罗斯的成功经验,进入中东和非洲等建筑安装市场。二是收购当地企业,直接获得当地管理经验。例如,斯勘斯卡1971年承接美国地铁项目,一开始就先后收购了十多家美国当地的公司。从1998年~2001年,斯勘斯卡在欧洲大肆复制美国模式,先后进军捷克、芬兰、丹麦、德国和拉美等市场。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扩张,斯勘斯卡的业务量变成原来的四倍多,海外业务量占整个公司业务量的82%。成为了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公司。 三是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管理。
集团化、联营化的组织体系。由于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复杂化,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规避风险,现在,集团式和联营式两种经营方式更加盛行。集团经营就是一些大公司大多掌握了大型复杂项目建设的核心技术或专业领域,并将这些能形成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或专业组建成集团公司,例如,集咨询、设计、施工、采购、设备供应、安装、试运营及人员培训于一身的跨国集团公司;联合经营就是那些具有某种实力和号召力的企业,围绕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或专业,联合这类企业形成一个类似于集团公司的虚拟组织(或企业大联盟),参与建筑市场的竞争。 联合经营实际是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涵盖整个建设过程的供应商、分包商、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和业主连接起来,组成供应链。联合经营的管理就是供应链的管理,管理就是协调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协同配置。简单地说,就是要采用高效的信息系统,尽量地减少甚至消除供应链上各节点间的沟通和资源流通成本。
先进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国外同行先进企业不仅财力、人力和物力雄厚,而且还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完备的营销网络与深厚的服务理念,综合实力十分强大。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核心技术为中心的专业整合能力,和以核心业务为主的多元化整合能力。
专业整合能力。国际工程承包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要求承包商必须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精、专、深”的技术水平,并围绕工程项目及其核心技术,具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管理能力。例如英吉利海峡工程,正是美国Bechtel公司掌握核电、核动力、近海钻井石油平台、海底隧道以及石油化工等核心技术,然后再整合建设该工程项目所需的其他资源,才得以承接。在国际工程项目承包中,类似的成功案例还很多。
多元化整合能力。以核心业务为主的多元化业务整合能力,首先要求企业要有足够的战略管理能力。即企业在进行多元化业务整合时,首先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设计企业的产业链,然后再对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例如,项目投资、项目设计、设备生产、采购供应、建造和项目运营等就是一个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业务你不一定全有,但是,你一定要有核心业务和多元化的整合能力,以及协调管理的能力。
强大的融资及资本扩张能力。很多国家由于建设资金短缺,尤其是外汇短缺,在建筑市场,BT、BOT、PPP等已成为建设方的一种融资手段,带资和延期付款承接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建设单位选择承包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国际承包市场,现汇项目以及项目的预付款明显减少,带资承包、延期付款和实物支付的项目增多。即使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出资的项目,按规定,国际金融组织也只是提供总投资的30%~40%左右的资金,其余资金要由受援国筹集,也就是说,这些项目也不能保证完全现汇支付。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的统计,要求带资承包的项目约占整个投资项目的65%以上。 工程项目发包模式的发展趋势表明,融资能力越来越成为承包商获得工程项目的关键因素。多渠道、稳定的融资能力已经成为承包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全球著名的大型现代国际工程承包商,都发行过股票、企业债券,买卖过期货,投资过基金,收购或兼并过企业等。也就是说,他们是以多种形式进行资本运作,达到增值资本、筹措资金、壮大实力,促进企业超常发展的。例如,瑞典的斯勘斯卡、法国的万喜等先进企业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他们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不断地研究和增强融资和资本扩张能力,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标准化信息化成就未来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是标准化管理,但是,现在支撑企业创新和管理标准化的一定是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和广泛应用,使传统行业和企业管理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所能达到的速度、效率和可靠性都是传统企业管理手段无法企及的。实践证明,在信息社会,国际先进企业就是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高度集成,提升获取信息的速度,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支撑企业的管理创新、管理标准化,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其中,建立在企业管理标准化基础上、最典型的信息化应用如下。
高效电子商务平台。新经济的运转离不开交易与信息交换平台,这个网络平台高效、廉价。利用这个平台,企业可以突破地理、时间、成本的局限,更大范围地收集客户信息,进行市场营销,拓展市场空间,开发并激发新的市场需求,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减少和优化传统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以及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定制服务。对于传统的建筑企业来说,由于这种平台采用直销方式,可以网罗全国、甚至全球“建筑工业园”或“预制件厂”、材料厂商、机械设备商,向全建筑行业提供各种各样构配件、材料和机械设备信息和技术标准规范等。可以满足设计方咨询和使用符合新型建筑要求的材料、设备和技术,满足建造方询价和采购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设备和施工技术等。除此之外,该平台还可以聚集全球、全国各地、各行业工程招标信息,人力资源或专业技术队伍信息,投融资、担保业务信息,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和订单管理等。由此可见,这种平台最大的优势是,采用直销方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应用资源,生产厂家可以按照生产能力接受订单,并按照订单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保证工期、节约成本和资源。
快速资源配置系统。企业在确立了战略(定位和目标方向)和战术(爆发点、着力点或行动方案)后,另外一个决定企业的核心能力大小的关键要素就是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得好,能产生最大的收益,即使是实现同样的效果,也可以做到投入最少的资源。因此,有人说,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国际先进企业都把资源配置(ERP)系统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资源主要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材料物资、机械设备、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方法,重在根据企业战略进行资源分配,以及根据战术或具体行动方案及时地协调配置资源。而企业资源配置信息系统(ERP)建设的重点是根据企业战术或具体的行动方案实时地实现资源协调配置,及时保证“前线”所需。 企业信息系统平台除整合内部资源外,还要整合外部资源,尤其是能形成供应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合作伙伴的资源,并注重内外部资源的交流或相互流动。
共享服务系统。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日益加大的资金、成本和国际化竞争压力,公司不仅需要强调公司的统一决策和指挥,也要关注各地、各国的财务和税务等当地政策。也就是说,公司决策更加依赖于实时、全面的经营数据,尤其是能反应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的精准的财务数据。这些财务数据的来源,都迫切需要一支专业、精干的财务队伍,为公司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确保公司战略和具体生产经营业务的健康运行。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监管政策的趋同以及信息化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规划或者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系统。
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从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出发,以财务业务工作为基础,优化公司财务组织结构,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支撑企业决策为目的、专业化、集约化分布式的管理机制。据德勤的调研显示,从全球来看,共享服务为企业带来最直接的效益是提升业务流程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监控的有效性等。全球约有25%的企业认为,业务重组、降低成本是建设共享服务的首要动因。但是,相对而言,中国企业更加倾向于共享服务对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支撑作用,例如,提升集团财务管控力度、财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数据质量与规范化,以及交易处理与报告编报的速度,降低交易处理工作中过多的资源投入和有效的优化调整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等。根据国际先进企业的经验,当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会开始规划不同业务线的共享服务,整体推进企业集约化管理(或实现大后台集中)——集合公司资源,分别建设财务、人力资源、IT等组织的共享服务中心。当这些业务分别运行稳定后再适时地对接与整合。最终解决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问题,真正在集团企业内部实现跨组织、跨地域和跨业务线条的资源共享,以及对业务需求的响应。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为了解决企业快速发展中人力资源的不足,以及利用公司的综合实力改变项目经理“单打独斗”管理项目的局面,尤其是大型复杂项目管理。应该说,在国际上,最先开始共享服务的应该是应用在项目管理上,即企业建立项目管理中心或生产指挥中心。企业生产指挥中心聚集了公司最优秀的各方面管理和技术人才,为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实时指挥现场执行项目经理,执行项目管理工作,并实时地回答或研讨项目现场需要协调解决的任何问题。也就是说,公司的生产指挥中心可以同时管理和指挥公司范围内的所有项目或项目群,现场的执行项目经理,执行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指令,负责项目现场的指挥管理工作。
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经营统计是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企业经营数据来反映企业运营现状与发展规律的。正确有效的统计工作不仅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能分析企业的健康状况与发展趋势。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必须建立在企业内部环境的正确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企业的领导者才能准确判断生产经营的环境,预测企业生产经营前景,并进行差异分析,找出企业内部薄弱环节和有利因素,以确定最优的企业生产经营方案,努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控制消耗,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利益,在参与市场、赢得市场、占有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由此可见,企业统计信息是支撑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指导经营生产的重要工具,是企业决策的基本依据。 但是,由于企业统计报表的数据统计计算工作量大,仅靠人工是难以满足工作要求的。再加上企业统计报表的设计是企业管理的顶层设计,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因此,国际先进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企业统计报表的信息化(BI)建设。
移动处理业务系统。据华为的有关报告称,移动业务处理系统可以使企业办公、业务处理效率提升40%。据IDC的IT工程师预测,到2015全球将有13亿雇员(占全球总劳动力的37.2%)应用移动办公、业务处理系统。移动业务处理系统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与工作、生活有关的事情,因此,很多专家认为,移动处理业务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是时代从网络信息化转变到移动信息化的重要标志。随着4G服务的推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功能的提升和完善,PAD将取代PC机,移动处理业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例如,移动应用完全可以满足企业一线员工、领导处理如下几类紧急、重要业务:一是信息采集类(工作现场获得数据,通过移动终端录入系统,如键入、手写和录音录像拍照等);二是信息传播类(企业信息公告发布,即时会议,移动社交,技术交底、会议演示,文件资料或信息传递等);三是审核审批类(通过移动设备参与流程审核审批,发出指令等,如合同评审、报销审核审批等);四是搜索查询类(通过移动设备查询项目经营情况、公司运营数据、客户信息资料、技术规范、专项知识、公司新闻,以及移动差旅等);五是统计报表类(月度经营情况、财务分析、人力资源分析、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等报告的报送)。移动业务处理系统除了提供以上各类应用外,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还可以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企业资源配置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知识档案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共享服务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几乎所有企业级业务管理系统互联,实现各种操作,足以满足所有企业的移动应用需求。由于移动系统可支持随时随地办公或处理业务,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具有响应市场速度快、处理业务的连贯性强、灵活性好、沟通协调效率高、工作效率高,整体执行力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移动业务处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国际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研发方向和内容。
企业知识档案管理系统。在经济全球化的年代,物质形态的资源越来越容易被察觉、研究、模仿和替代,其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也是短暂的,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先进企业认识到,企业人的知识资源才是企业最可靠的核心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企业不得不重视知识资源和积累,以便在日趋激烈、严酷的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C.K.普拉哈德和G.哈默在《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独特的产品和技术”与“企业的知识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就离不开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有效的知识管理包括收集知识、提炼知识和创新知识,其目的是利用知识资产和组织智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收集知识。是指收集企业里那些已经标准规范了知识,如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作业流程、商业计划书、投标报价案例、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技术方案、和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基础性知识,以及企业运营状况、市场行情以及竞争对手信息等。但是,这些知识要通过公司规章制度进行识别、获取、开发、整合、分类编码和存储、使用和再创新,使之容易被检索、查阅和应用。例如,对于企业的新员工,可以通过公司信息网络平台迅速地查询、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快速地熟悉企业及市场环境,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或者帮助企业员工快速成长。
提炼知识。提炼知识是相对隐性知识而言的。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储存在企业人大脑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于这类知识的管理,一方面要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企业员工将个人知识进行文字理论化提炼、总结,保存在企业知识档案库里,形成企业的共享知识;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一种文化制度,通过员工之间的交流,辅之以定期的培训,由有经验的员工,将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提炼、制作成文档或者PPT,形成企业共享知识,通过培训传授给其他员工。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系统(或聊天)工具(如MSN,Chatting Room,QQ、微信等),使员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在相关群体内进行沟通、讨论,群策群力,帮助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价值的知识及时进行提炼和归纳,编成案例库或流程规范等,从而将离散的知识转化成规范化的知识,以供全公司员工共享借鉴。
创新知识。由于任何依赖于固有技术和知识所形成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为了使产生这种竞争优势的知识保持其价值,企业应当拥有持久的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仅靠知识管理工具是不全面的,更多的要依靠企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员工。企业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建立奖惩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如依据员工的经验总结,在系统平台中参与讨论的次数、提出和应答问题的数目和质量,以及将经验、理论、技术和工具应用于实践的成功案例等对员工进行考核,激励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和交流知识经验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创新知识的欲望,使企业朝着学习型、知识型方向发展,最终使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在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企业流程管理,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重要途径,这也是国内外先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最佳实践经验。
黄如福: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工会项目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曾多次获得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质量监督局科技进步奖。为国内多家施工企业做信息化建设指导。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