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从传统的季节性用工管理向适应市场资源管理优化配置转变
提高对劳务管理转变的思想认识。一是从企业层面而言,要深刻认识季节性用工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认识劳务管理进行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和趋向性,认识劳务管理转变对劳务队伍组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统一认识、从行动上促动管理、从管理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不断提高;二是从项目实际出发,加强项目负责人对转变劳务管理的认识,探索研究劳务管理重点、难点问题,从而逐步推进劳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劳务管理的质量;三是通过有效途径,引导、帮助劳务队伍提高对劳务现状的认识,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劳务工的思想、行动上不断提高优化劳务资源的思考,从而有效整合社会劳务资源,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只有企业与劳务队伍达到思想的统一、行动的一致,才能逐步推进劳务管理的深入转变。
正确把握劳务管理转变的方向。在推进劳务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季节性用工与劳务队伍优化配置的内在联系,紧紧围绕如何推进转变、如何优化配置、如何提高技能、如何推进管理方面开展工作,让季节性用工优化成企业的宝贵资源,为企业生产经营增添动力。要把握好优化劳务资源管理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企业对劳务队伍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由间接管理转变为直接管理,由临时管理转变为常态化管理,由日常管理转变为长期管理,确保优化劳务管理取得实效。
提高季节性劳务工的技能素养。当前,施工企业劳务工的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和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发展缺乏长远计划;有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创新意识、文明意识,不熟悉施工技能等业务知识;有的工作盲目性、随意性大,法律意识淡薄等等。因此,要想推进劳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要提高季节性劳务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优化资源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强化劳务班组组长的带头作用。要选择一位“人品好、专业通、懂管理、善沟通”的劳务班组带头人做组长,发挥其敢抓善管、技术过硬、重视安全的模范作用,从而不断引导、影响、强化劳务班组做好项目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带领班组成员为实现项目“安全、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做出努力.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保障作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项目生产顺利进行、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要引导劳务队伍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岗位练兵制度和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等相关制度,推进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把劳务工的生产活动与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的活动相结合,激发他们用制度规范管理生产的主动意识和工作执行力。三是强化生产安全培训和宣传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劳务队伍的安全宣传工作,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安全工作由处理事故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事前预测的主动防范,在思想和技术上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队伍的岗前、特种和专项安全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培养处理生产故障的能力,促进班组的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要组织劳务队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个个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解放思想,从单纯经济效益关系向合作双赢共同发展方向转变
良好的项目管理是与劳务队伍紧密合作的基础。一是抓好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项目的贯彻执行,确保施工生产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沟通到位、协调到位、管理到位、取得实效,从而为实现与劳务队伍紧密合作创造条件,才能衔接顺畅、沟通有效地发挥劳务队伍应有的作用,以科学规范、优质快速的工效完成任务。二要狠抓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好安全生产每个环节和各个细节的工作,采取有利措施,创造客观条件,凝聚团队智慧,为劳务队伍人身、财产安全以及项目的安全、平安发展打好基础,不断提高劳务工的安全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良好的发展空间是与劳务队伍互利共赢的关键。企业稳定发展的形势有利于与劳务队伍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进企业安全质量、经济效益、团队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管理升级。一是要稳步推进企业做大做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才能为劳务队伍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丰厚的经济价值,不断筑牢与劳务队伍互利共赢、长久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基石;二是要从思想上把劳务队伍真正当成企业发展的一份子,帮助他们实现政治上平等看待、经济上互利双赢、待遇上一视同仁、生活上共同关爱的迫切需要,促使劳务工与企业职工融为一体,让劳务工与职工风雨同舟、共同受益、共享发展;三是要坚持“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处理好与劳务队伍的利益关系,在利益分配上做到企业与劳务队伍互惠互利,使他们感觉到在企业干活“不吃亏、有奔头”,愿意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四是要加强合作共赢理念的宣传,使劳务队伍把自身的发展目标自觉融合于企业的发展愿景,增强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荣辱意识和大局观念。
良好的用工环境是与劳务队伍团结合作的保障。当前,企业廉洁风险是最突出风险之一。一是企业各级领导人员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品质,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扎实推进“清风净土”工程,竭力争取劳务队伍的支持和信任,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和威信力,营造“人人讲廉、人人立廉、人人守廉”的廉政从业氛围和用工环境,为实现与劳务队伍的团结合作做好保障;二是企业要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劳务队伍相互签订廉洁协议,促进劳务队伍遵守思想道德“底线”、不碰触“红线”、不越“火线”,畅通相互监督、清廉处事的合作渠道;三是开展劳务队伍管理效能监察工作,加强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通过创建“廉洁项目”等活动增强劳务队伍的廉洁意识,坚决维护企业与劳务队伍合作共赢的利益,不断推进劳务管理更新升级。
与时俱进,从防范型管理向优质服务管理型转变
在生产经营与服务协调上下功夫。在劳务管理中,一是坚持生产经营与以人为本相结合,加强对劳务队伍的支持,加大各劳务队伍之间的协调,把对劳务队伍的亲情服务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引导劳务队伍在生产中用心工作、在体验服务中感受温暖,从而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二是坚持生产经营与教育培训相结合,要因势利导地树立劳务队伍的学习观念、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及主人翁意识。通过项目夜校、实物交底、培训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以质量、安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务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坚持生产经营与文化宣贯相结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与企业文化的联谊活动,在活动中融入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质量安全文化、团队文化等理念,用文化去引领、感化劳务队伍的观念和行为,不断增强劳务工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自律意识、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各项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思想保证。
在综合管理与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为劳务队伍提供优质服务,是做好项目综合管理、实现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坚持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加强与劳务队伍沟通和互动,落实好劳务工工资发放、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建立合理申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思想;二是改善劳务工生活工作环境,把劳务工纳入“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和节日慰问范围,认真落实劳务工“五同六送”管理:即同培训、同劳动、同管理、同报酬、同生活;送问候、送知识、送技能、送娱乐、送医疗、送维权,使劳务工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劳务工入党、入会、入团工作,对劳务工党员实行“六纳入”管理:即从组织建设上纳入,凝聚劳务工党员;从思想教育上纳入,引导劳务工党员;从党的活动上纳入,组织劳务工党员;从学习培训上纳入,提高劳务工党员;从日常生活上纳入,关爱劳务工党员;从激励关怀帮扶上纳入,维护劳务工党员权益,不断推进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
在维护稳定与促进发展上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做好劳务队伍党员和劳务工的思想交流,畅通劳务工的诉求渠道,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企业的稳定;二是引导劳务队伍制订工作目标,并把企业发展规划、长远目标、生产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等理念传递并渗透到劳务队伍工作目标之中,让劳务队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是从体贴、关心、理解、爱护劳务工着手,讲政策、讲原则、讲感情、讲灵活地处理劳务纠纷问题,确保工作上到位、政策上合法、方式上合理、心里上信服,从而使劳务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温情,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联系实际,从松散型劳务管理向相对固定型劳务管理转变
把好劳务队伍准入关口。相对固定型劳务管理是深化劳务队伍管理的方向。实践证明,一支优秀的、相对固定的劳务队伍,在管理协调过程中能够确保执行方向不偏离、执行力度不打折、执行效果不走样;而不合格的、松散型的劳务队伍不仅大大增加了管理协调难度,而且还会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一是要加大劳务队伍准入关口的审核力度,遵循“规范、公开、择优”的原则,推行竞标工作,从源头上选择一批资质全、信誉好、素质高的优秀劳务施工队伍,建立劳务施工队伍动态考评机制,根据考核结果择优选择录用;二是要按照“达标一个、准入一个、建设一个、稳定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让劳务队伍成为与公司长期合作的、相对固定的社会组织,逐步将劳务队伍与企业间的松散型合作转为紧密型、相对固定型的合作关系;三是要加强优秀队伍的引进,采取有效途径把现有劳务队伍中经过合作、长期考验留下来的精英队伍稳定好、培育好、发展好。同时,对进入“黑名单”的队伍及时进行清退,及时引进一些有实力、讲诚信、真优秀的劳务队伍,为公司提供优质的、相对固定的劳务资源。
强化劳务合同的执行管理。一是坚持“三先三后”规定,即先准入后选用,先签合同后进场、先培训后上岗,先收方后支付,从合同条款和程序上规避法律风险;二是坚持“五不结算”制度,即使用不合格劳务队伍不结算,没有合同不结算,超出合同及补充条款数量不结算,加强对劳务队伍合同的执行管理;三是对劳务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及时登记造册,按时编报统计报表,完善进出场记录和审批手续,规范对劳务工身份、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持证上岗、工伤保险等各方面的管理。
培养相对固定型的劳务队伍。一是要培养组建公司自己的劳务队伍,要把握劳务队伍组织化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长期合作为愿景,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合同关系为纽带,以服务管理为保障”的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纳入、三个不变”,即将劳务队伍纳入企业组织体系,但其社会属性不变;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但其管理的自主性不变;纳入企业的经济承包考核体系,但其经济责任主体不变,不断推进劳务队伍组织化建设管理;二是转变劳务队伍管理方式。要着重从管理环节、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转变,强化对劳务组织的系统性、科学性管理;三是深化劳务队伍管理内容。抓好对劳务队伍管准入、管命名、管建制、管任务分配、管评价的“五管”环节,强化从单纯抓合同管理,深化到行政、党群、人员、服务四个方面的配套管理。对劳务工党员要做到“三透明、六必清”:分配方案透明、考勤考核透明、工资发放透明;人员进出清、用工关系清、岗前培训清、持证上岗清、人员考勤清、工资发放清。同时,积极为劳务队伍和劳务工提供生活、医疗、法律等服务,为其生产生活创造条件;四是积极在用工管理上给予创新,打破劳务工的身份界限,对长期表现优秀的劳务队伍负责人、高技能人才,通过选拔和考察,聘为企业正式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享受正式员工待遇。特别是要加强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殊工种、特种作业队伍的人员组建,并将其纳入公司劳务管理体系进行规范管理,在技术上帮助、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报酬上合理,建立交流协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长期合作关系,成为企业固定型的劳务资源,从而推进劳务队伍实现规范化、组织化、人性化、科学化发展。
建设提供素质型劳务资源基地。一是要建立相对固定的、素质型的、复合型的劳务队伍“蓄水池”。通过与劳务资源丰富的大县、市或地区协调沟通、加强联系,共同成立劳务资源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二是劳务资源基地负责将松散型的劳务资源进行定向培养、培训,为企业输送技术型、专业型的高素质劳务队伍,从而逐步促进劳务队伍相对固定化、素质化和专业化;三是企业对劳务资源基地提出需求培养目标和计划,着力提高劳务工的综合素质。劳务资源基地对松散型劳务队伍进行定向培养后,企业为定向培养的劳务队伍提供需求和稳定的就业机会,同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从而不断推进劳务管理从松散型向相对固定型管理转变,最终实现双赢。
总之,加强施工企业的劳务管理,要注重从“四个转变”方面下功夫,这不仅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劳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探索、创新、转变劳务管理的方式,才能不断夯实企业的发展基础,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综合效益,推动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