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的管理重在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往往忽视了目标引领对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导向作用以及底线管理的督促约束作用。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生动说明了其中的精髓:一位赛马爱好者给他的座骑装备了最好的硬件,有闪光锃亮的鞍子,精心打造的马蹄套,崭新漂亮的辔头……但他的马在速度上依然没有丝毫长进。这人百思不得其解:“我给了它一匹骏马所拥有的一切,可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匹骏马呢?”赛马高手指点他:“因为你手里缺少一根鞭策它不断上进的鞭子!”赛马人手里的“鞭子”,是督促一匹马成为骏马必不可少的工具,是骏马力量爆发的外在动力。
企业的发展犹如赛马,“赛”体现了企业发展的目标,那就是要跑在前面,这是目标引领的导向作用,而“鞭子”就是促使企业力量爆发的外在动力,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那就是要进行底线约束。因此,我们应坚持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并举,并将两者融合寻求企业的管理创新,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制度发展和文化发展,谋求企业的发展和突破。
企业发展,首先就是要树立目标,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目标的引领作用。正如管理学之父、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所说: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没有目标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和未来。目标管理是超前性的管理、系统整体的管理和重视成果的管理以及重视人的管理,它的最大特征就是方向明确,非常有利于把整个团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上来,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到今天,目标管理在各国企业大行其道,早已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目标管理中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就是员工要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否则,尤其是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将难以形成。因此,为使目标管理顺利实施,必须辅之以必要的外在动力,就如同赛马人手中的“鞭子”,结合到企业管理的实际,那就是要进行严格的、涉及方方面面的底线管理。目前,企业的底线意识和底线管理相对缺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外企业因底线缺失或底线下滑而走下坡路直至垮掉的案例不胜枚举,包括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因缺少底线防范控制而陷入危机的也屡见不鲜。“底线”当前成为我国社会里最为缺失的东西,由于文化观念滞后和管理体制机制等障碍,国有企业底线缺失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三缺三多”,即缺规则意识、多变通招数;缺精确量化、多模糊笼统;缺责任划分与落实、多推诿找借口的现象。而在企业发展中,内部的差异性大、两级分化严重、离散程度高等种种不平衡的发展也正是缺失底线管理的一系列外在表现,为优化企业的整体发展,在企业的方方面面设置严格的底线标准进行管理约束显得尤为重要。
1997年,国际可持续发展权威、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最早提出了三重底线的概念,所谓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就是指经济底线、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意即企业必须履行最基本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他认为就责任领域而言,企业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也就是传统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提高利润、纳税责任和对股东投资者的分红;环境责任就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就是对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企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时必须履行上述三个领域的责任,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三重底线理论”。可见,“底线”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这个词有着鲜明乃至强烈的色彩,表示一种“很基本的”或“最重要的”的含义。
上述理论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就表现为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设置严格的、明确的底线标准,同时采用关、停、并、转等强制手段,消灭落后的企业、落后的发展方式、落后的产业板块、落后的业务系统,整体优化企业发展水平。通过设置刚性的底线标准,消除低水平、低标准、低层次,抽去企业短板,整体提升企业发展层次。通过设置明确的底线标准并逐步提升底线水平,降低企业离散度、打造整体优秀的企业,带领企业向更高目标前进。同时,通过设置底线让企业员工清楚地知道企业不可触碰或逾越的底线是什么,从负方向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使企业员工产生危机感,督促企业员工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
总之,目标是正向引领,底线是负向约束,两者的融合就催生了一种敢于争先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造就了一种坚强挺拔的发展性格,培育了一种诚信盈利的发展文化。
这是一种敢于争先的发展理念。“赛”就是要跑在前面,这是目标的正向引领。当前,中国建筑确定了“一最两跨、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建筑各工程局竞相发展的赛马平台中,无论我们是狮子或是羚羊,当太阳升起,我们要做的就是跑得足够快。同时,通过底线管理,守住发展底线,突破重围、排除阻障,努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目标催人奋进,底线则强调督促约束。底线是必须坚守的最低界限,是不可逾越的基准线,是决定是否淘汰出局的生存线。底线是最低容忍度红线,是警戒线、高压线,没有弹性、不能变通,一经设定就绝不可触碰、逾越,一旦触碰或逾越就必然受到惩罚。因此,底线管理从本质上就决定了企业的工作氛围不是拖沓、懒散、不是应付,而是积极拼搏、努力向上。
这是一种坚强挺拔的发展性格。目标强调正向积极引导,底线则是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决绝,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斗志和勇毅。这是一种坚韧的性格,这种性格表现在明确地提出倡导什么和禁止什么,这种性格表现在能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有力防控企业发展停滞、下滑的风险。通过科学设定发展的底线,强化底线意识,让企业员工意识到当自己处于底线的标准时,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向上,向上再向上。
这是一种诚信盈利的发展文化。目标激励企业树立高标准高要求,而底线则促使企业思考最低发展线。底线既是市场概念,也是道德概念,办企业与做人一样,都要有底线。对企业而言诚信不是高尚,而是基本底线;诚信不仅是品格,更是履约守信的能力和执行力。盈利则是企业生存和成功的根基,底线之上和底线之下,是标明企业兴衰进退的基本准绳,是衡量企业优劣高低的清晰分野。这种诚信盈利的底线管理思想促使全体员工在不断强化认识企业文化的同时,理解、适应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形成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并逐渐形成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及自我创建,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诚信、盈利、发展”的文化。
可见,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两者的融合带来了一种全新视角的管理创新,这种管理不仅仅是关注于目标管理,更强调目标引领的前瞻性导向作用,从更高的平台、更广的视野来统领企业发展全局;这种管理不仅仅是单纯的底线约束,而是一种全新的底线管理思想,“底线”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涂抹上了浓浓的色彩,明确提出倡导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形成完备的底线管理体系。
坚持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并举,能突破单纯目标管理的局限,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底线思想、企业文化有机联系起来,成为企业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企业的整个精神面貌,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坚持目标引领和底线约束并举,能提升单纯目标管理的企业管理内涵,“底线”从市场到道德、从标准到氛围、从理念到思想串起了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独具底线管理思想特色的企业文化。坚持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并举,能形成正向引领负向约束的、柔性的、无形的软实力,主宰企业道德和精神境界的灵魂。坚持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并举,能形成明确的、刚性的、有形的硬支撑,铸就企业发展的强大根基。坚持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能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强大爆发力,给力于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因此,这种融合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的管理创新能从根本上推进企业制度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我们熟知,一个企业只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才不会被别人轻易拿走和模仿,这才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更能在危机时刻创造奇迹。
当下,集团正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勇于进取,不断寻求管理创新,努力攻克发展难题。我们通过目标管理,加强目标对于企业发展的指向性、激励性和聚焦性,强化员工的敢于争先意识、积极进取意识和努力向上意识。我们通过底线约束,加强底线对于激励目标实现的条件性、督促性和强制性,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道德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使底线管理思想深入人心,让企业从上到下人人敬畏并遵守底线法则,人人承担并履行底线指标。我们通过坚持目标引领与底线约束并举,创新管理,推进制度发展和文化发展,寻求企业发展的突破,一定能开启走向成功和卓越的大门,展现全新的境界,实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目标,创造一局新的辉煌。
罗世威: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历中建二局副总工程师、中建二局洛阳建机公司总经理;中建二局上海公司经理兼联络处主任;中建二局副局长兼上海公司经理;中建二局副总经理;中建二局总经理。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