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已成为我国投资的主力军,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自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超过八成。
从目前的国家部署来看,民间资本还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在发布会上介绍,相关部门将抓紧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重点领域项目,这些项目共200个。8月22日,民航局、国家发改委已联合推介了民航领域的17个项目。
而对于民企反映的在投融资领域遇到的“玻璃门”“旋转门”,也将采取继续大力清理针对民间资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向民资推介项目长效机制
为推动民间资本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鼓励社会投资39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10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的表现可圈可点,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前7个月达到了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
为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欧鸿表示,按照国务院要求,发改委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这些项目共200个。“其中,8月22日,民航局、国家发改委已联合推介了民航领域的17个项目。其他183个项目,各地正在抓紧组织推介,这项工作将在近日完成。”
近期,广东、福建、贵州等地纷纷公布一批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点领域项目清单,涉及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例如,9月3日,广东省发布今年第二批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表,涉及交通基建和环保领域的4个项目,总投资161亿元。8月31日,福建省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表,涉及投资30亿元。
欧鸿表示,将加快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各地都要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抓紧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项目推介机制。项目推介后,还要持续做好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要求各地必须在每年7月15日前和下一年1月15日前,报送本地区上半年和全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情况,并将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民间投资是挖掘内需潜力中很重要的一块,特别是服务类的投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目前,民间投资复苏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以及市场化的IT行业,但实际上一些中高端服务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逐步消除公用事业等准入门槛
看到民间投资重要性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民间资本仍面临着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一些“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等现象依然存在。
其中,针对新旧动能转换、营商环境等外部原因方面,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升级、动能转换新阶段,传统制造业普遍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一些民营企业在寻找投资新方向时遇到困难,影响了投资意愿。一些地方的项目审批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基层工作人员为民间投资服务的意愿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地方还存在“新官不理旧账”问题。
对此,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将继续大力清理针对民间资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各类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下更大力气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解决好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领域已对民间投资开放。韩志峰指出,除空中交通管理等少数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或机密的领域外,目前绝大部分领域已取消了对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即使在电网建设、铁路投资等以前几乎完全由国有企业经营的领域,民间资本也在开始进入。基本上,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民间投资活跃的身影。
欧鸿还表示,要加大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力度,督促地方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把项目守信履约情况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实力也需要强化。韩志峰指出,在新产业、新技术、新领域,中小民营企业往往缺乏资本和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在基础设施领域,民营企业的建设、技术、运营等经验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不够,导致贷款、投资决策困难。”韩志峰说。
针对融资成本高、增信条件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欧鸿表示,要求各地支持金融机构和政府各类信息平台加强合作,充分挖掘民营企业的纳税、社保等数据,开展“银税互动”等业务,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同时鼓励地方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