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兰州鸿运润园再获殊荣。日前,作为西北首家被列入国家健康住宅试点的住宅小区,甘肃天鸿金运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天鸿金运置业”)开发的鸿运润园,同时通过了“健康住宅试点”及“中日技术集成型住宅”验收。
低碳环保 领先节能标准
“鸿运润园项目在西北尚未全面普及第二步建筑节能的情况下,率先按照国家第三步建筑节能65%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远高于国内当时要求的节能标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修龙说。
据了解,早在2003年,天鸿金运置业便斥资精心打造总建筑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兰州首屈一指的集“健康、休闲、安全、绿色、人性化为一体” 的大型现代化高尚居住区鸿运润园。2004年3月,鸿运润园被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批准为西北地区首个健康住宅试点项目。2007年4 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中日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支援协议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中国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在建设之前,鸿运润园结合兰州的特点,对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率先按照65%的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而甘肃兰州直到2007年9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相关规定,时间上远远落后于鸿运润园项目。
节能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也降低了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运行费用。一位2007年入住的业主告诉记者,她家三室一厅175平米的住房,做饭、洗澡、取暖等各项加起来,一年的费用只需要2000多元。而按照兰州集中供暖用气(不含商用)每平方米4.2元的售价,普通住宅年均费用要达到一万元。“每年省了很多费用,而且壁暖比一般暖气更舒服。”这位业主说。
此次验收专家组组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总建筑师赵冠谦表示,本项目采取了系统性的新技术、新部品、新工艺,在兰州地区率先实现了居住建筑节能65%的要求,对西北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更高标准具有示范意义。
注重品质 造就健康住宅
除了建筑节能,2004年4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批准兰州“鸿运润园”项目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健康住宅试点项目,并签订了《健康住宅试点项目计划任务书》,开展西北地区植物配置、老年人在宅养老等重点课题。
“落实健康住宅目标,需要房子和环境作为载体。其核心是把公共卫生、公共健康从医院推到住区里。”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任仲继寿说,一个健康的社区若是帮助居民少得一种病,就可以少建10%的医院。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克放认为,未来人们需要更健康、更绿色、寿命更长的“好房子”。鸿运润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在宅养老的特点,在不同区位设置适合老人的设施。比如,考虑到老年人的记忆减退,容易迷路,小区采用“步移景异”的园林式绿化布局以及传统剪纸标识的系统,增强了建筑的识别性;此外,鸿运润园采用了外墙隔声、分户墙隔声、双层中空玻璃、楼板隔声等多项技术,为居住者提供了静音住宅。
据了解,兰州“鸿运润园”已经通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实验室建筑隔声性能、对住宅换气性能、住宅采光性能、住宅热舒适度、室内空气质量和住宅排气道性能等十余项指标进行现场检测。并以其精益求精的品质获得了2006年度詹天佑金奖、2007年度广厦奖等多个奖项,并且通过了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3A级住宅评审,成为甘肃首批3A住宅。
集成示范 开启住宅新模式
鸿运润园将健康住宅、技术集成住宅的建设理念贯彻于项目始末,并借鉴日本技术集成型住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建造。其中,建筑设计部分由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完成,室内装修设计部分由日本市浦设计公司完成。项目的亮点在于室内家居成套设计、通风换气系统、整体厨卫系统、厨房排烟系统等技术体系的集成化。
修龙介绍说,所谓的集成住宅,就是把房子的建造由传统的手工控制,变成一个工厂性的制造。目前国内中日集成住宅示范项目两个,分别在北京和兰州,且都已完成开发。修龙非常看好鸿运润园的推广价值,“通过鸿运润园,一方面可以让产品实现很好的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书记刘燕辉也表示,通过测算,中日集成型住宅成本的提高对于开发商并无压力;他相信,集成住宅既然能在兰州这个欠发达的西部城市成功实现,那么像这样的“好房子”在全国都可以实现。
甘肃天鸿金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辉也对项目自信满满:“让老百姓永远看到这是好房子。第一批是好房子,第二批是好房子,第三批还是好房子。这将是企业的生命力,企业的文化,企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对社会的承诺。”刘永辉表示,还将继续借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创造出更多健康、低碳、环保的高品质住宅。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