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八局五公司承建的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涵盖了道路、桥梁、封闭路堑、给排水、再生水、泵站、动力照明、绿化等多项施工,总造价8.1亿元。该滨海站建成后将成为天津市四大交通枢纽之一,也是滨海新区最大的地上综合交通枢纽,被天津市列为重点工程。
中铁十八局五公司滨海站参建员工进场后,在项目经理金学松、项目书记范成员的带领下,针对工程体量大、专业多、工期紧、影响大、协调复杂等实际困难,提出了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环保低碳为指导的“绿色”施工理念,抓细节、强执行、求实效,既要做细工程“面子”,更要做实工程内涵,成为枢纽工程施工的示范窗口,被业主称为放心施工段。
环保理念助成本瘦身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绿色观念日益为人们所推崇。“绿色施工”,就是以效率为导向,用最小消耗实现最大产能和效益。
对于施工管理,项目经理金学松自有一套“独门秘籍”。他说:“项目管理在业界是成熟的模式,我只是用绿色施工的理念将各个环节贯穿起来,然后每一个细节尽力做到最好。”朴实的话语暗藏智慧,做好细节恰恰是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跟绿色施工理念最契合的是成本控制。项目部在成本控制方面毫不含糊,大家常会为一个关乎成本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仅如此,“绿色施工理念”也体现在了项目部的每一处,如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表张贴在工程现场最显要的位置,各部门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物料出库入库进行动态登记,日清日结。项目部每半月进行一次综合物资盘点,计划部汇总各部门物料使用和盘点情况,形成月度报表,进行盈亏、节超分析,现场物资消耗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项目部物资采购、机械租赁、合同签署、施工方案也都必须通过成本管理的筛选。
方案优化是项目部成本控制的核心,也是创效亮点。工程中U型槽总长7800米,最深达8米,原设计为钢板桩支护,经反复研究和测算后,最终用直径1 米的混凝土灌注桩代替钢板桩,并将原来的深度加长至21米,这样既保证了工期,又提升了安全性能,这一方案也得到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认可,并为工地创效 500多万元。方案得以如此绿色优化,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地缩短了工期。
绿色施工保安全质量
滨海站交通枢纽工程是天津市的形象工程,施工不仅需要保证过硬的质量,更需要精细打磨,讲究细微处见功夫。作为在市场磨砺多年的建筑企业,中铁十八局五公司在业内素有“老虎团”的威名,保证工程质量已扎根在企业文化中,这在滨海站项目中也得以体现。
该项目部进场伊始就确定了创建“海河杯”和“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的绿色质量安全目标。在质量控制上,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创优规划和质量管理办法。为确保关键工序施工质量,项目部组织专家对雨水管道深基坑施工、地道U型槽深基坑支护、高架车道高支模施工、大跨度59米钢箱梁吊装等施工关键点进行了多次论证,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技术管理,项目部从不掉以轻心。项目经理金学松认为,任何技术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质量上的大问题,随之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对此,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实施“三检制”和技术人员“旁站制”,保证在施工中坚决做到不为工期牺牲质量;在全线开展“质量月”、“缺陷零容忍”等质量活动,动员各施工队伍开展自查自纠,排查质量隐患并完善整改。
在安全管理体制上,项目部形成了项目书记范成员任安全总监,项目部设安全工程师,施工队配专职安全员的三级安全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一法三卡”管理模式,并实行周、旬、季定期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低碳措施贯施工全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低碳环保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建筑业也必将迎来低碳施工的时代。滨海站交通枢纽工程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低碳量化施工目标,并编制了绿色施工方案:“钢材消耗节约1%,电、水消耗分别节约5%,施工产值耗电控制在4千瓦时/万元以内,基础作业噪声控制在80分贝以内。”
在这份量化指标的基础上,项目部坚持从细微入手落实指标,包括通过对主要管理人员进行月考核,营造一种更加良好的绿色施工氛围,提高职工绿色环保意识,最终达到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环境保护的目的。
项目书记范成员在谈起项目部的环保低碳措施时如数家珍:“为了节约电能,我们在施工现场便道安装了太阳能灯;在现场设置了雨水收集池,将雨水回收到池子内,用于消防用水或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能节省电能还能节水资源;冬季取暖,包括项目部和施工生活区全部采用锅炉暖气取暖。经估算,在冬季的取暖方面可以节约6.58万元。我们的食堂用的是绿色无污染醇基燃料,工作人员还利用空地进行绿色新鲜蔬菜种植,不仅节省了一部分买蔬菜的钱,还使土地资源……”低碳环保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工程每一个角落。
滨海站交通枢纽工程作为滨海新区现代化的高铁枢纽目前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即将竣工。作为建设者,中铁十八局五公司滨海站工程项目部用行动阐释了绿色施工,用成绩发扬了绿色理念。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