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米制高点,项目主体下方有地铁和高架,在正常运营的航站楼上方交叉作业……安全、难度、创新,这是参加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等7个国内机场金属屋面建设的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金属屋面工程施工时的关键词。
如今,该工程已进入收尾结算阶段,倒装法技术、一体化插接工艺、“一张纸片都不能掉下”把项目经理程来崇自始至终强调的安全管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倒装法技术保驾 “金属安全帽”初露锋芒
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金属屋面工程中,有这样几个数字:1万余块蜂窝板,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金属屋面11万多平方米;安全网约12万平方米;二次钢结构近3000吨;采光天窗5500平方米;主楼檐口距地面最高点约52米……将这些数字关联起来的,是程来崇和他的团队研发的蜂窝板倒装法技术,这在金属屋面施工领域尚属首创。正是这一项创新技术,令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金属屋面工程这个项目真正实现了“向安全要效益”。
“金属屋面施工一般的做法是搭脚手架,但是这个项目有些特别,项目主体下有地铁、有高架,还有正在运行的T1航站楼贵宾厅,如果在平均高度为37米的 T2航站楼外部搭满脚手架,施工非常不安全。”程来崇介绍道,“我们搭设了约12万平方米的安全网,采用了倒装法技术,施工人员不是在外立面进行操作,而是蹲在‘>’型钢架里,将放完线的檐口蜂窝板正面朝下、四角固定,反着一张一张地固定在钢架上。”
这样一来,项目部既省去了搭设脚手架的逾1000万元费用,又提高了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目前,1万余块蜂窝板已基本铺设完毕,在52米的制高点上,几名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整个现场看不到一个脚手架,T2航站楼的“金属安全帽”已初露锋芒。
“非常满意,这是我想要的效果。”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指挥部总指挥长对项目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一体化插接工艺护航 拒绝“风揭屋面”
提到倒装法技术,不得不说的是贯穿其中的插接工艺,这种工艺能大大提升金属屋面工程的安全性能,使“风揭屋面”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发生‘风揭屋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蜂窝板间的咬合度不够,间隙不均,外部温度变化或者大风都可能引致板块错位。”程来崇表示,“有些项目使用的是插条工艺,这个项目使用的是一体化插接工艺,保证了间隙均匀和施工精度,也提高了屋面工程的安全性。”
“当时厂家尚无十足把握生产出这种咬扣式蜂窝板,但最后出来的效果出奇的好。这方面的成本自然会高一些,可是安全无价,前期投入都是值得的。”程来崇自信满满,“现在这项工艺的实际应用已经经历了考验,前几天大风吹起了不少屋面的蜂窝板,但这个项目安然无恙。”
据介绍,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在2—3米间布点,找坐标,使用CAD进行切割划分,令误差以毫米计。记者在现场看到,若干个屋面转角处承接流畅,均呈扇形。
另外,为防止工人在屋面施工时坠落,项目部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搭设了约12万平方米的安全网。“安全网已经覆盖了整个金属屋面,完全可以预防安全事故。而且做完这个项目后,我们还能将安全网运往别的项目,实现循环利用,绝不浪费。”程来崇说。
记者还发现,下一阶段的施工方也在现场搭起了类似的安全网,以更好地进行全封闭施工。
“一张纸片都不能掉下” 安全永远第一
其实,在这场持续一年的“向安全要效益”战争中,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地方——保障T1航站楼正常运营,这使得T2航站楼檐口钢架吊装成为令程来崇最头疼,也是甲方最重视的工作。
“接手项目的时候被告知‘怎么做都可以,但绝不能耽误工期’,这其实是一个两难问题。”程来崇直言,“而当时甲方甚至表示可以不看其他区域的方案,唯独要认证这个交叉作业区域的施工方案。”
记者了解到,由于交叉作业区域下面就是正在运营的T1航站楼贵宾厅,吊装机只能在距离施工点40米开外的地方利用长臂越过T1航站楼运输构件,这令项目的风险系数陡增。“一张纸片掉下就算事故!”程来崇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为了确保吊装工作的顺利完成,项目部派出精干人员参加施工,所有安全员全部到位,分头把关,程来崇则带着管理人员全天候盯在现场,全程跟踪。此外,项目部采取“拉链式”作业模式,将作业时间改为早上九点,晚上五点,中午不休息,避免交叉作业碰撞。
持续一个多月的交叉区域作业以“零事故”顺利收工,并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
程来崇强调:“在我的项目里,每个人都是安全员,每个区域、每个点都很重要。除了在每天的班前会上强调安全、坚持现场排查隐患和每周一举行安全会外,项目部还重视奖惩合一,改变了工人逆反安全检查的消极观念。”
“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程来崇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一点。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蓄势待发。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