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靠能力捧得“长城杯”

北京高井热电厂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4-11-04来源:本站编辑:李香玉

[摘要]

  “山东一建2008年奥运会之前来北京干过鸟巢,这是大家备感自豪的事情。而今,我们又干了高井热电厂,我感觉跟干过鸟巢一样的骄傲和自豪!”

  在天安门广场以西30公里的北京石景山区高井村,村东一条一人多高一二百米长的砖墙显得毫不起眼,但在这条墙的东西两侧,却有两个庞然大物,让人无法小瞧,更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墙东,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市功勋热电厂——高井热电厂,一座建于1950年代的燃煤电厂。1960年建成至今,它服务北京半个多世纪,为首都用电、供热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首都大气净化、环境保护的要求,2014年7月23日11时25分,随着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和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共同按下关停键,其全部6台燃煤机组功率统统归零。至此,燃煤的高井热电厂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位于墙西这座总投资约110亿元的新高井热电厂——一座全新的燃气热电厂。

  2014年10月12日,中国电建旗下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承建的高井燃气热电联产工程“一拖一”机组整套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试运期间,机组实现自动投入率、保护投入率、仪表投入率、平均负荷率四个10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优良标准,为全部机组实现商业运营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11月15号北京市将开始今年冬天的供热供暖,眼看经我们手建设的高井热电厂就要为首都人民服务了,真高兴啊!”10月21日,记者在高井热电厂采访时,山东一建高井项目经理邵德让掩饰不住满心的喜悦与自豪。

  是的,历经两年半的时间,900多个日日夜夜,在首都北京,在这片承载了国人无数光荣与梦想的沃土之上,山东一建的燃机建设团队面对新机型、新工艺、新要求的挑战,果敢前行,拼搏进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向首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在首都北京追求绿色发展与科学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留下了中国电建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工程让我们掌握了新技能”

  京高井燃气热电联产工程,是北京市四大热电中心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北京市西部地区重要的热源点和电源点,肩负着为首都北京供热、供电的重任,是实现首都无煤化要求、改善大气质量、优化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工程。工程由大唐国际发电公司全资建设,被列为在首都的“窗口”工程、形象工程,并明确提出要把该项目打造成“大唐精品示范工程”和全国一流的绿色环保型“城市示范电厂”,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工程选用GE公司生产的9FB型燃机组成1套“二拖一”和1套“一拖一”机组,总装机容量143万千瓦,供热能力96.2万千瓦,供热面积可达 1924万平方米。此种燃机为亚洲首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燃机机型之一,燃机技术先进、转换效率高,其采用的DLN2.6+燃烧技术和 MarkVIe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并提高整套机组的自动化程度。余热锅炉为国内首台9FB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配套余热锅炉,采用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模式。

  从战略意义到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效应,从北京市委市政府到大唐集团再到电力施工行业,这项工程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各方的特别关注,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明星工程”。山东一建承担工程“一拖一”机组的建设任务,即一台燃机带一台汽轮机。

  “高井电厂采用的9FB型燃机是中国电厂采用的第一台这种类型的燃机,山东电建一公司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当初我们揽下这个工程真是既担心又高兴。担心是因为这是个全新的工程,全新的领域,施工中难题肯定少不了,能不能干好心里忐忑。高兴的也是因为它是个新工程,而且代表了燃气电厂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干好了,对今后开拓同类型机组市场,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邵德让说,这是2012年6月工程开工时,他的真实想法。

  正如邵德让所说,承担北京高井燃机项目,对于素有“电建铁军”美誉的山东电建一公司来说,确实具有开创性意义。

  这是该公司第一个在首都北京建设的电源项目,第一个完整的燃机项目,第一次与大唐国际合作的项目。在这里,他们将第一次安装世界上最先进、在亚洲地区首次应用的9FB燃气轮机,第一次安装国内容量最大的余热锅炉,第一次建造钢制烟囱,第一次承担城市热网建设,第一次引入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第一次建设天然气升压站……单是这个项目,他们就创下了公司历史上九个“第一”,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更是一份别样的光荣。“所有这些都给了我们新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也给了我们大干一场的机遇和展现铁军风范的平台。”

  邵德让深知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更深知现场能力提升的价值所在,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组建了一支技术能力出众、能打硬仗、战斗力强的精兵团队,决心“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建一流的工程!”这是项目进点时,邵德让对业主的郑重承诺,也是对项目广大干部员工喊出的铮铮誓言。

  2012年6月29日,主厂房基础开挖,工程建设实现了快速启动,7月13日,燃机基础顺利浇筑第一方混凝土,比原工期计划整整提前一周。“电建铁军果然名不虚传,工程策划科学有序,施工组织雷霆万钧,选你们选对了!”业主打消了对这个“新人”的顾虑。

  随后,集控楼基础浇筑完、集控楼框架到顶、汽轮发电机定位就位、式水单体调试完、空压机单体调试完、厂用电受电、启动锅炉点火、锅炉水压、天然气调压站进气、燃机就位、余热锅炉受热面模块吊装、汽包就位、汽机扣缸、余热锅炉化学清洗、机组冲管、汽机冲转、168试运……项目建设从一个节点的胜利走向另一个节点的胜利,全部实现一次成功。“一次成优,臻于至善”的质量理念随着高井燃机电厂的拔地而起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施工过程中的挑战有很多,余热锅炉模块化吊装就是其中之一。” 山东一建高井燃机项目总工程师张兆华告诉记者。

  出于核心技术保护等多种因素考虑,高井电厂主机供应方要求施工中一律实施模块化吊装,即主要设备整体安装,不允许拆分、拼装。较以往炉型而言,模块吊装无论单重还是个头都堪称“庞然大物”。以余热锅炉为例,其本体钢结构及受热面设计均为模块化,其中钢结构模块共计10件,最重件62吨,受热面模块共计10件,最重件184吨,全部模块总计2974吨。模块化吊装给施工带来了巨大压力,增加了很高的难度。

  施工中,山东一建将余热锅炉模块化吊装列为公司科研攻关课题。为最大限度克服因设备到货因素造成的大型设备闲置、机械成本浪费等问题,项目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从各种大型吊车工况开始计算、模拟演示,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优化,最终确定了最符合实际、最经济、最有效的吊装方案:将钢结构模块吊装由原定的公司自有M2250/250t履带吊调整为130t(240t)汽车吊,汽车吊根据钢结构模块到场情况合理租用;受热面模块吊装的 SCC6300/630t履带吊、M2250/250t履带吊进场时间根据设备进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采用模块集中到货后连续吊装的方法。方案优化后,不仅大大提高了吊装效率,保证了整体吊装一次成功,而且较之前的机械预算节省102.8万元,为此后同类型机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个项目让我们受了不少罪,但也让我们的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让我们掌握了许多新技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这样的挑战,恐怕我们永远都是这些先进技术的门外汉。”邵德让如是说。

  “新工程为我们培育了新人才”

  将近两年半的工程实践让施工人员全面掌握了9FB型燃机安装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让他们走到了燃气电站建设的世界前列。如果说这是山东一建承建高井热电项目最大收获的话,那么,通过承揽此工程培育和造就了一批燃气电站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则是山东一建这支中国电建劲旅收获的另一个巨大成果。

  作为山东一建承建的首个完整燃机项目,高井项目建设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燃机人才缺乏、燃机建设经验不足的问题。为此,项目部广泛收集其他燃机建设的资料,组织大家内部系统培训、外部参观交流,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摸索,努力积累燃机建设技能和经验。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重点抓好燃机建设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阶段性施工总结,努力为公司今后的燃机建设积累更多宝贵经验。项目经理邵德让更是带头搜集资料,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各种各样的燃机材料,职工们都开玩笑说,工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去邵经理桌上查就行了,比百度还实用。

  项目部要求各部门百倍珍惜北京高井项目的“练兵”机会,做好人才的传、帮、带工作,以现场赢市场,通过项目的历练,打造一支知识丰富、技能突出的燃机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为提升公司在燃机电源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开拓燃机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9FB型燃机安装我们学会了,模块吊装我们拿下了,CCS技术我们也掌握了,燃机顶轴油系统压力试验我们也做成了,……可以说,通过高井燃气电厂建设,我们培育了一大批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为山东一建乃至中国电建未来建设燃气电站储备了人才。”邵德让说。

  邵德让所说的“CCS技术”即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简单地说,二氧化碳捕集,就是利用洗涤、吸附、分离、再生等技术将二氧化碳从燃烧废气中捕捉收集出来,输送至特定地点储存或直接用于其他制造产业。此技术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国际上应对未来环境压力和碳排放压力的主要对策之一,在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备受全球瞩目。

  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在我国个别燃煤机组已初步使用,但应用于燃气机组项目还是第一次,是燃机电厂环保净化的新课题。而高井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则是全球第一个在燃气电厂开展CCS技术研究的示范项目,是大唐国际与亚洲开发银行联手的结果。旨在通过项目合作,评估CCS技术在燃气机组上应用的可行性并探讨相关的政策措施,为我国进一步探索CCS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指引,使该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以造福社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东一建高井项目部深度参与了CCS技术的实施,已全面掌握了这项世界顶级的碳减排技术,为今后从事此领域技术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张志祥是山东一建北京高井项目部锅炉施工处主任,高井电厂余热锅炉模块吊装的主要工作都是由他带领自己的团队设计方案并实施完成的。他说,在高井项目之前,连他都不知道模块吊装该如何来做,而干过高井项目之后,他和他手下的好几个弟兄都可以独挡一面领着干了。

  在吊装燃机过程中,项目部采用了液压门式起重机吊装,这是一种科学先进、安全高效的吊装方法,它能够实现智能自动控制、同步顶升、同步行走,能够确保燃机吊点的垂直吊装,对以后燃机的吊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项目部认真梳理和总结液压门式起重吊装的经验,自主出台的《液压门式起重机吊装燃机施工工法》科研成果在2014年4月被确定为电力行业工法。

  “新工程叫我们有了新自豪”

  近年来,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广大华北地区饱受雾之苦,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峻。为了还首都北京一片长久的蓝天,造福人民群众,北京市提出,将在2016年年底前,关停现有全部4座大型燃煤热电厂,高井燃煤热电厂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高井燃气电厂控制系统采用ABB公司的symphony plus集中控制系统,燃机采用MarkVIe控制系统。全厂生产系统主、辅设备全部在集控室实现集控运行,机组具备一键启停的功能。该机组烟尘排放几乎为零,同时采用低氮燃烧器加烟气脱硝装置,可大大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

  据统计,与同等发电能力且加装脱硫脱硝装置的燃煤机组相比,高井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工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50吨、氮氧化物排放2200 吨、二氧化碳排放195万吨,对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满足北京地区供热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对改善首都的环境质量和服务首都冬季供暖做出巨大贡献。

  邵德让告诉记者,掌握技能固然重要,培育人才固然可喜,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电建人,能在北京承揽一项大工程,为首都大气环境改善、为首都人民用电取暖需要作出一份贡献,这才是项目部全体员工最感自豪的事儿。

  “电建铁军,卓越品质”,过硬的工程质量,是山东一建这支电建铁军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业主对工程提出了最高的目标要求,而对于4次鲁班奖、 50余次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省优(部优)工程奖和优秀焊接工程奖得主的山东一建,北京高井项目绝对又是一次冲击建筑界最高荣誉的良机。项目部班子超前策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健全了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网络,一方面抓好内部质量培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工程质量创优策划和实施措施》、《防治质量通病措施》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各项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落地”,实施全方位质量过程管控,时刻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儿。同时,他们编制了《北京高井工程亮点项目策划》,制作了专业亮点项目样板展示牌,突出亮点项目的样板引路作用,用心打造精品工艺、精品工程。

  2014年2月,2013年度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长城杯”奖评选揭晓,山东一建承建的B标段被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协会评为“2013年度北京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长城杯金质奖工程”,为中国电建捧得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长城杯”之于北京,犹如“鲁班奖”之于中国,那是北京市工程建设的最高奖赏。可以说,今天,山东一建这支电建铁军又靠能力、靠实力,在北京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新长城”。这是中国电建又一张闪光的名片,也是他们当之无愧的光荣。

  如果说,2012年6月,当邵德让和他的团队初到高井热电厂项目时心里还装着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话,那么,如今,这个大大的问号,早已被他们的手拉成了大大的惊叹号!

  10月21日下午4时许,在美丽的夕阳中,记者在高井村东头那道毫不起眼的砖墙西侧,看到的是新生的高井热电厂——国外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绚丽跳跃的色彩构成,不仅使它看起来俨然一件艺术品,而且赋予了它更多的生机——那代表着热电厂的未来。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