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千年流淌。在宽阔的江面上,满怀豪情的中建三局人开启了建设跨江大桥的筑梦之旅,先后将湖北省新建的四座汉江大桥悉数纳入囊中,武汉西四环线汉江特大桥的承接无疑为这段激情澎湃的筑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威武雄浑、无私奉献的壮美乐章。
人才支撑筑堡垒
武汉西四环线汉江特大桥跨越汉江两岸,北起东西湖,南接蔡甸,属于武汉四环线的控制性工程。大桥长909米,主梁为双边箱截面,梁高4米,宽44米,设计标准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
该桥是武汉四环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标段,业主对管理团队人员配备提出了严苛的标准——必须“有职称、有经验、有业绩”。中建三局过去没有类似桥梁施工的先例,项目班子的组建一度成为制约工程顺利进展的“绊脚石”
为打消业主疑虑,中建三局三公司通过“猎头”引荐等手段,最终吸纳了5名“有着丰富造桥施工经验的”专业人才,将他们安排到项目经理、总工、生产经理、安全总监等关键岗位,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项目经理李卫红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他曾主持过汕头海湾大桥、武汉天兴洲大桥等工程建设,荣获“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作为项目“主帅”,他十分注重人才培养,致力于将团队打造成“公司造桥的中坚力量”。项目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并开设工地夜校,李卫红亲自登台为员工传授多年桥梁施工经验;安排技术、工程、商务、物资几大主要部门青年实行轮岗制。通过一年多的锻造,项目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大批青年能独当一面,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技术创新克难关
武汉西四环线汉江特大桥拥有三“最”:主桥面总宽43.6米为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混凝土箱梁采用的牵索挂篮重达280吨,规模为国内之最;主跨360米,是千里汉江之上主跨最大的桥梁。
“桥梁越宽就越难建,该工程的施工难度可与长江大桥相提并论。”李卫红告诉记者:“宽幅桥梁对混凝土的抗力、抗收缩和耐久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工程开裂风险极高。如何杜绝大体积砼、宽幅箱梁砼开裂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项目成立“李卫红创新工作室”,中国建筑总公司总经理官庆亲自为工作室授牌,并寄予厚望:“要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开展科技攻关,打造精品工程。”领导的殷殷叮嘱给予项目团队极大动力。为一举攻克宽幅箱梁混凝土防裂技术,李卫红带领技术团队日夜奋战,由于国内没有相同桥梁施工先例,他们四处查阅国外同类桥梁施工资料,并采取分小组讨论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共开展小组讨论30余次,集中研讨10余次;同时项目聘请清华大学教授冯乃谦等国内知名专家,组织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大桥建设的最优混凝土配合比。
项目技术攻关取得累累硕果:主塔墩桩基施工时,针对两个主墩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接力成孔工艺,使得100根主墩桩基全部实现一类桩,并确保主塔墩桩基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施工,该工法已申报湖北省省级工法;主墩承台大体积砼施工采取仿真计算、布置冷却水管、降低砼的入模温度等温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大体积砼易出现温度裂缝的质量通病;索塔施工创新工艺,采用新型钢锚梁加混凝土的组合结构等,相比传统工艺既缩短了工期,又提升了工程质量。
激情争先谱华章
在武汉西四环线汉江特大桥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处处展现了中建三局人激情超越、奋勇拼搏的豪情,“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大旗在汉江上空高高飘扬。
为了迎战这座具有挑战性的桥梁,项目经理李卫红白天跑现场、指导施工生产;晚上跟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施工方案,手把手的为员工传授施工经验,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凌晨。由于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他本就单薄的身体累倒了。有一次,他腹部隐隐作痛好几天了,却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有一天,他现场检查桩基,痛得脸色发青被旁人发现。那时他已经直不起腰。即便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他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现场施工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汉江汛期没有提前吧?”他的心中只有汉江大桥。
由于工程战线长,很多职工一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蔡家甜等几个小伙子因此得了结石病,可面对紧张的工期,他们没有因病多请一天假,带病坚持工作是常态;项目经理助理汪宝的父亲今年8月突遇车祸,他当天赶去医院打点好一切后,第二天就来项目上班;项目测量负责人熊伟一直没抽出时间回家摆酒结婚,无奈只有在工地举行婚礼......
开工两年来,项目成功攻克“宽幅箱梁混凝土防裂技术”,实现安全“零事故”,勇争质量“排头兵”,在湖北省交通厅开展的湖北省公路重点工程质量工作排名中,从92个施工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第5名的佳绩。
风劲帆满海天阔。中建三局武汉四环线汉江特大桥项目全体将士正以更加饱满的斗志投入新一轮建设,大展铁军劲旅雄风,誓将天堑变通途,让炫丽的“虹桥”凌空飞跨汉江。(黄卉 何登辉)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