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简称中建八局)是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大型建筑施工骨干企业,总部设在上海。中建八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始终位列中建股份各大工程局前列,是极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中国建筑企业之一。
中建八局始建于1952年,1966年奉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决定整编为基建工程兵部队,1983年9月集体改编为现企业。他们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积聚了雄厚的科技优势,被评为“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迄今为止,中建八局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1项,是唯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建企业;拥有52项专利、10项国家级工法、99项省部级工法;2项工程荣获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2011年后,他们连续承担建设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重点工程——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盘锦体育中心工程,他们发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啃硬骨头的精神,在工期短、要求高、任务重的前提下发扬铁军精神、续写光荣传统,做到了承建一处工程,树立一座丰碑。这不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铁军争得了荣誉。
建好航站楼 喜迎天下客
2013年4月19日,距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还有135天。
作为迎接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地方体育官员和体育爱好者的重要通道和交通设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施工建设已经步入尾声。承担建设任务的中建八局全体人员夜以继日、苦干大干,彰显了铁军实力。
我们来了
沈阳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而桃仙国际机场又是东北交通建筑中的一颗明珠。
随着沈阳经济区、辽宁经济和东北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桃仙国际机场候机楼、航站楼等运营设施早已饱和。在即将在沈阳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期间,将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亚洲、甚至世界的宾朋光临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机场航站楼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机场T3航站楼建设迫在眉睫。
T3航站楼为国际和国内旅客合用的两层式航站楼,是2013年全运会的配套工程,被沈阳市、辽宁省和国家民航局列为重点工程。扩建后,T3航站楼将实现机场与地铁、城际铁路、机场公交、长途客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投入使用后,预计旅客年吞吐量将达2500万人次。
2011年8月8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简称中建八局)董事长黄克斯与辽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媛就T3航站楼工程施工正式签约。从2012年8月15日开始,中建八局开始了他们描绘沈阳桃仙机场T3航站楼雄伟壮丽蓝图的伟大壮举。
中建八局迅速健全项目部组织管理体系,配置管理人员76人。其中,中建八局东北局选派具有机场施工管理经验的副局长张岱均担任项目部经理,时任大连公司经理助理、现任沈阳事业部总经理何中联担任现场指挥
同时,中建八局从沈阳、大连各地选调最优秀的施工队伍1700多人,并配备了大量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我们干了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由主楼和两个指廊组成,平面呈“W”外形,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建筑维护结构为玻璃幕墙,屋盖为钢管桁架和金属屋面。
该工程体量大、工期紧,现场施工组织难度大。其中,C3区地下管线多达30多条,分布错综复杂,土方开挖难度极大。项目部根据工期要求,迅速制定工期节点,编排详细施工进度计划。
在工程开工时,中建八局大连公司各部门先后到工地参与策划和管控工作,人力资源部从各地区抽调大量有经验人才补充项目管理队伍,上下合力助推桃仙机场建设。
大连公司总经理蔡万生亲临现场部署工作,每天都要查看项目生产日报,第一时间知晓桃仙机场现场施工进展。中建八局总经理校荣春多次电话询问工期节点、质量、安全情况。
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经理张瑗多次组织机场指挥部会议定决策、定方案,亲临现场视察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并向指挥部员工发出“志存高远 爱拼必赢”的号召,全力以赴为施工生产做好服务。
桃仙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长尤孩明昼夜巡查施工现场,抓进度、管质量,协调解决各方施工难题。
北京华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监代表彭跃军率领他的监理团队对整个施工过程“旁站”监督,高标准、严要求,保证了工程质量。
桃仙机场项目团队按照策划部署,将单层超过9万平方米平面,参照变形缝位置划分为A区、B区、C1区、C2区、C3及连廊5个施工区,开展同步施工,工人每天工作16小时,机械作业24小时连续推进。
为了缩短工期,各分区、各施工段、各分项工程全面组织平行施工,不留空作业面,各工序穿插进行。
在多方共同支持协作下,C2区、C3区于2012年5月16日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顶,比机场指挥部要求的节点工期提前15天完成。其中,C3区从土方开挖到封顶仅用了96天。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和惊人的施工速度赢得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华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多次肯定和表彰,并给予地下室平口节点工期奖200万元。
“时间一天一天排,工期一天一天抢,进度一天天赶”,他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创造了多个奇迹:2011年11月30日,A指廊、B指廊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顶;2011年12月30日,C1区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顶;2012年5月30日,C2区、C3区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顶;2012年8月30 日,二层钢结构施工完成;2013年6月30日,精装修完成,进入设备调试试运行阶段。
我们抢了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总工期不到两年,留给主体施工的时间仅有260天,其中包括整个冬季,全局上下深感工期压力巨大。
11月的东北,寒意日盛,项目马上进入冬期施工阶段。为追赶冬季施工的末班车,项目部同桃仙机场建设指挥部在10月15日启动“安全、优质工程和工期目标奖签约仪式暨誓师动员大会”,向全体参建施工人员发出了“战风雪、斗严寒,发扬铁军精神,信守承诺抢抓工期”的号召。
2011年的寒冬腊月,项目部实施雪前覆盖与雪停立即除雪,对梁板模内结冰采取蒸汽机融化和人工除冰相结合,创造工作面,继续绑钢筋或浇筑混凝土施工。在室外最低温度达零下15摄氏度情况下,项目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采取了综合蓄热法、蒸汽养护法、电伴热法。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实施混凝土搅拌加热水、加防冻剂等多种措施,保证了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
从开工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顶,项目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制度执行,贯彻“项目管理年”的各项措施,高标准要求,严把质量关。每星期一下午,由项目总工卢宁带队进行质量检查,使各分项工程过程受控,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针对项目规模大、业主指定分包多、涉及专业复杂等特点,项目部编制了详细总承包管理方案及总包管理制度,并于2012年4月上旬开始实施。每星期三召开总包例会,履行总包方管理职责和义务,保证了各分包单位施工有效开展,质量、安全、进度过程受控。
我们赢了
T3航站楼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三难、两超、一首次”6大难题。
测量定位放线难。T3航站楼外形呈“W”状,轴线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弧线和放射线共同组成。项目部在轴线交点坐标上100%采用全站仪施放,确保放线精准。
群塔布置难。该工程共布置了15台塔吊,塔吊基础须避开工程桩及承台。为此,项目部采取绘制群塔综合布置图,塔高错综安装,有效避免群塔塔臂交叉碰撞现象。
柱顶埋件安装难。该工程最大柱直径为2000毫米,柱主筋为80根直径32毫米四级钢筋,柱顶埋件锚固钢筋达212根,柱顶钢筋过度密集。为保证埋件的安装和混凝土浇筑质量,项目部采取提前预控、钢筋责任工程师跟踪指导、按图排列,理清先后顺序,保障了每一根钢筋的合理绑扎位置。
超高圆柱施工。该工程独立柱最高为22.12米,直径为1500毫米。为保证柱子的垂直度和模板的安装、加固,该工程采取搭设独立柱联体加宽五排脚手架,增强架体稳定性,用两个经纬仪水平垂直方向同时检测独立柱钢模垂直度,用钢绞线及微调螺栓加固,分四段浇筑,以底为固。
超长混凝土结构。本工程单块最大混凝土板面积为42000万平方米,是典型的超长超宽结构。设计采取设置后浇带、预应力、砼添加抗裂纤维等多种方式控制温度裂缝的出现,解决了超长结构的裂缝控制难点。
“一首次”是指该工程是国内第一批、东北地区首家使用HRB500级钢筋(四级钢)的工程,累计使用量2400吨。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