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比红海滩更红的业绩
到过辽宁盘锦的中外游客都会对石油、大米、河蟹、红海滩念念不忘。但是,如果你再到那里去,会增添新的惊喜,那就是由中建八局承担建设的盘锦市体育中心。
盘锦市体育中心工程位于盘锦辽滨经济区,建设用地面积4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由体育场、综合馆、游泳馆、网球馆、商业综合体等单体组成。工程总投资额约28亿元,为中建八局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型场馆施工总承包项目。
风雨中铸就奇迹
在盘锦市体育中心项目施工中,吹填土(淤泥质土)、恶劣气候、地质条件差给项目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风雨中铸就“根基”——桩基础施工。由于施工现场地处沿海地带,原地貌为吹填土,加上时临多雨季节,严重影响了场地道路换填、挖土、排土以及桩基础施工,交通道路的重复性返修成了影响桩基础施工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组建交通协调管理小组,分别负责现场道路、机械、混凝土运输车、抽水排水等工作。
天寒地冻也“争芳”——主体施工。由于前期桩基础施工压力的传递,主体施工工期进度成为了影响整个项目得以完成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项目部精细策划冬季施工,喊出了“冬天不休息,春节不回家”的口号。项目部召开冬季施工动员大会,制定了详尽的冬季施工计划、冬施材料进场计划、冬季现场巡检制度、冬季施工24小时值班制度等。项目部严格执行冬季施工措施方案,保障了冬季施工有序的进行。项目管理人员实施24小时“旁站式”管理,严格控制,跟踪混凝土浇筑后的保温措施,并形成测温记录。在施工任务紧张的节点时间段,几乎每个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每2天就加一次夜班。
从原来的一片荒地到现在壮观的建筑矗立在这片土地,盘锦市体育中心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地标,体现了人定胜天,实现了在艰难环境下铸就奇迹。
严控施工进度
全场共40余家分包单位同时施工,体育场高峰期劳动力达1500余人。在紧张的工期压力下,项目部通过合理穿插、层层把关、协调到位,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施工,成功地在大会战之中做到了“乱中取胜”。
工程场地勘察深度内地层岩性主要为吹填土、粉质黏土、粉砂夹粉质黏土等,为Ⅲ类场地土。为了保证主体结构尽快启动,项目将体育场桩基础的施工划分为四个区域。北区、南区工作面展开后立即进行主体施工,然后同时向东区、西区推进,这样避免了交通堵塞。项目部管理人员分区管理,将负责主体施工、桩基施工的管理人员分为两个团队,采用二班制,24小时负责现场的调度与混凝土调配工作。同时,派专人负责道路协调、混凝土调度、机械协调,有效的、机动的解决现场交通混乱的局面。
施工中,广泛采取了主体结构与钢结构穿插,商业综合体施工与各个场馆主体施工交叉,主体结构与预制结构穿插,桩基础工程与主体工程交叉作业,商业综合体屋面施工自身工序穿插,室外绿化工程同各个场馆间的穿插,看台板、钢结构吊装与索膜、体育工艺道路的穿插等办法。
在商业综合体屋面施工过程中,共有土建施工、发泡混凝土施工、栏杆施工、幕墙施工等13家分包施工队伍。施工中,每道工序衔接紧凑,全部为小流水施工,即屋面以轴线分为了若干小的流水段,全面同时展开施工,这样确保施工队伍紧凑施工,也大大地缩短了屋面的施工工期。施工过程中,屋面自身工序穿插进行地井然有序,原计划5个月的施工周期缩短了3个月。
实施精细化管理
项目部按区域划分设了网球馆、综合馆、体育场、游泳馆、商业综合体5个生产管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对所在区域的场馆建设负全责,每个小组成员对所负责的施工区域进行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有人负责、层层有人管理。
为了确保本工程总体目标有条不紊的进行,总包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计划(包括总进度施工计划、年度进度施工计划、月进度施工计划等)。各种计划构成项目管理主线,计划之间相互统一协调。在工期上,制定详细的分项工程节点,有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双周滚动计划),用小计划保证大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每周进行分析总结,考核奖罚。
项目实行“责任田”制度,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区域、分施工段、分轴线,每个区域负责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签订区域负责人责任状,利用区域资源共享、区域互检、区域竞赛学习等施工管理模式,共同将每一个人的“责任田”管理到位。在工作过程中,所有人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这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使项目的凝聚力更加强有力。
项目部倡导落实就是硬道理,对每个月落实能力最强的员工进行奖励,并要求每个员工把每天未落实的、与落实的事项记录施工日志之中,这样有助于项目运行,使落实成为一种常态。
合理优化工期与利润
作为大型体育场馆,外看钢结构,内看看台板。工程钢结构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钢结构用钢量达4万余吨。项目部通过对体育场钢结构优化安装方案与简化支撑胎架做法,节省了工期。其中,体育场索结构张拉优化方案使索结构张拉时间缩短了40天。
看台板工程作为体育场馆一项重要的分部工程,是缩短工期的一项重要项目。项目采取“工厂式”管理模式,在主体结构施工的同时,组建看台板工程施工管理小组,从预制厂的建厂、定型钢模板的设计与制作、构件的生产与管理、看台板的吊装及后期防水打胶修补处理,都由小组人员独立完成。为了缩短工期,项目采取生产与吊装同时进行的策略,通过技术数据的深化与整理,将需要生产的看台板分批次划分生产顺序,在满足吊装施工的同时,尽量满足定型钢模板的周转。从看台板的生产到吊装完毕,共用工期4个月。
体育场索膜结构屋盖体系属于超大跨度空间张拉索膜结构工程,屋盖建筑平面呈椭圆环形,长轴方向最大尺寸约270米,短轴方向最大尺寸约238 米,最大高度约57米。屋盖悬挑长度为29米-41米,在长轴方向悬挑量小,短轴方向悬挑量大。整个结构由外围钢框架、屋盖主索系和膜屋面三部分组成,其中外围钢框架包括内外两圈 X形交叉钢管柱和自上至下共六圈环梁(或环桁架);屋盖主索系包括内圈环向索一道和径向索包括144道吊索、72道脊索和72道谷索;膜面布置在环索和外围钢框架之间的环形区域,并跨越72道脊索和72道谷索形成波浪起伏的曲面造型。
2012年项目完成较大设计优化8项,完成方案优化7项,共创造效益3244.3万元,占项目全年产值的2.93%。
创新施工文化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既不得“天时”,又不得“地利”的情况下,项目部全体员工众志成城,排除万难,全方位彰显了中建八局的铁军精神。
树立项目员工争分夺秒的工作态度,并将这种精神传达给每一个员工。在多工作交叉作业过程中,为保证24小时不间断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全程监督管理,并在各个场馆内外设置夜间照明灯,为夜间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和工期协议内容进行部署安排,工程于2012年12月10日基本达到竣工条件,保证了工期总体目标按期实现。
通过以工期为主线,将总承包管理制度进行目标分解,加强精细化管理,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管理,如劳动力情况反馈、日计划反馈与纠偏、分包单位每日情况反馈等,这使总承包管理制度的运行更加规范化、细节化、时效化。
通过实行“责任田”制度,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主动管理的意识,每个项目员工在区域资源共享、区域互检、区域竞赛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加了项目的凝聚力。
项目大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管理,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项目施工生产效率,降低了施工生产成本,提高了项目的履约和盈利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4项QC成果、2项施工工法及3项专利。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