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以北30多公里的昌平区温榆河畔,有一块满载着希望的热土,朝暮间变换着模样,犹如新生儿般茁壮成长,这里就是未来科技城。在未来科技城,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一公司先后承建了国家核电项目和中国电子项目,这2项工程是公司由中央、国家机关工程向国有企业大型项目转型的关键之役,项目部用实际行动在未来城中脱颖而出,让“新兴建设”的旗帜在未来城中格外闪亮。
跑着工作 奔向“未来”
中国电子技术研发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60367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6层,建筑高度28.35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4栋单体和1个整体地下室组成。由于工程是未来城内较晚动工的一项,面临着严峻的工期考验,甲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结构封顶时间即12月13日,逾期一天要扣罚合同款总额的万分之二。也就是说,项目部要在5个月内完成16万平方米的结构施工,每天要完成300多万元的产值,日均浇注混凝土800多立方米。在现实的挑战面前,项目部不得不一进场即与时间展开了赛跑。
项目部管理人员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9000多平方米的临设搭建,可满足各方办公、会议及2000多名劳务人员的食宿需求;所有临水临电到位;现场路面硬化到位;6台塔吊安装到位。
筹备工作之快,大大出乎了甲方领导的意料,甲方基建负责人说:“还没有一个施工单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施工准备工作”。前期在现场负责土方施工的地质工作人员说“没见过这样的单位,所有管理人员都是跑着工作”。
优化方案 扭转“未来”
项目部在正式施工前说服甲方和设计单位做了一个重大的设计修改。项目部了解到工程设计基础底板为下反梁,从施工的角度提出了这个方案存在的弊端:如果工期宽裕,下反梁的做法没有一点问题,但是,1万多延米下反梁都需要人工开挖,而且赶上雨季施工,对工期极其紧张的项目选择这种方案,无异于束手待毙,完全看老天脸色施工。甲方和设计单位认真听取了项目部的汇报,并在4天内相继召开了3次讨论会,最终同意了项目部提出的修改意见。
方案敲定以后,项目部开足马力,全力施工,得以在7月3日清理完3万立方米土方,7月20日晚完成了所有垫层、防水施工及一段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去年7月21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历史性特大暴雨袭击了北京,作为未来城里最低的场地,而且是处于基础施工的场地,这场暴雨无异于一场灾难。工地周围市政道路没有排水,所有降水全部灌在槽内,灌水量在4万立方米左右。
此时此刻回头看去,正是因为及时修改了方案才在这场暴雨来袭前完成了垫层和防水施工,将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工程最终得以在9月20日顺利出正负零,在11月20日实现了结构封顶,比合同工期提前了23天,实现了被甲方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工期目标。
提升管理 竞逐“未来”
如果说结构抢工一役使得公司获得了甲方的认可和信赖,那么项目部勇于创新,不断提升管理层次才是竞逐未来,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项目部进驻未来城以后,根据公司指示精神,班子成员迅速达成共识,即“建典范工程,立标杆形象”。无论从现场布置还是从宣传手段上都要朝着“标杆”的方向努力。
为了加强对劳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解决房间私拉乱接电源难题,项目部投资了2万多元建立了2个充电室,可满足现场2000名工人们的充电需;为更好地对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购买2台考勤机出入刷卡,方便管理人员查询工人出勤情况和上班人数,杜绝闲杂人员进出现场。此举得到昌平区建委、消防支队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甲方、监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也给传统的施工管理带来了新气象。
为节约水资源,减少再生水的浪费,项目部利用工程降水和雨水资源,投入10多万元建立了2套中水处理站,中水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能够根据使用量的多少自动调压,受到昌平区水利部门检查时的好评。
项目部进场5个月,连续4个月在未来科技城安全质量评比中位列第一,且顺利通过了文明安全样板工地的检查验收。回顾结构施工以来的整个经过,项目部很多管理人员都感叹“犹如当了一回急行军”,在分秒不停中赢得了战机,取得了胜利。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