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乌鲁木齐市高铁片区卫星路南延伸工程由地道、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污水及绿化工程组成,红线宽度56~76米,全长830米,同时该工程道路工程范围内到广场高架集散匝道,总高架面积约9500平方米,合同总额2.979亿元。该工程是乌鲁木齐市为适应高铁片区的发展,配合高铁枢纽建设,增强区域对外交通连接的重要通道。2014年5月,三公司中标后,快速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以“快、准、狠、精”为要求,采取边建点边施工的模式,迅速展开了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策划,有力的保证了工程进展。截至目前,项目安全、质量、工期、进度全面受控。如何在保证正常施工的同时,提高项目创效水平,处理好进度与效益、质量、安全的矛盾,最终达到工期可控、安全平稳、质量优良、效益最大的目标,是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一核心,卫星路项目成立了以项目经理郝小堂、党工委书记梁宝安为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为主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小组。结合现场实际,以成本控制为核心,推行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持续化的责任成本管理,在“过程控制”中求精细,拓展成本控制领域,提高项目创效能力。
钢筋实现“负损耗”
作为以现浇通道、高架桥为主体的市政项目,钢筋产值达到了整个工程造价的28%。如何抓好钢筋的控制,成为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卡控点。项目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公司推行的“材料销号制”为基准,结合项目管理实际,对钢材销号流程进行修改、优化,形成项目钢材销号管理制度。每个钢筋加工场配备专职技术人员,统一配料,分工号发放半成品,有效控制了钢材消耗;根据设计规范要求,项目部通过与高铁办、设计、监理的沟通,将设计中对长度不小于1米,配筋直径在16毫米以上钢筋连接工艺由焊接优化为套筒连接,不仅降低了加工损耗系数,节约钢筋用量,也大大美化了钢筋整体的外观质量,真正实现了钢筋加工的内实外美。项目部两个标段共需要使用钢筋为23000吨,以每两根钢筋焊接节约10厘米为例,仅此钢筋焊接工艺改进一项,可为项目节约钢筋245吨,节约成本为76万元。
满堂支架“长了腿”
框架式地下通道作为项目部的重点工程,横截面大,通道顶板混凝土方量大,单洞满堂支架体积最大达3000立方米,拆卸、安装无法采用机械,全部为人工,且周期较长。怎样才能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成为摆在项目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怎么办?面对难题,项目多次组织主要管理人员挑灯夜战,现场试验。最终,为支架“长了腿”,即在支架底部安装多组滑轮,成功实现了支架整体滑移。实现了最大支架体积达到(28米长,15米宽,7.2米高)3024方的平稳移动。支架平移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每节地道至少节约8天的施工周期),加快了模板周转次数,节约施工成本,如此大体积的支架整体平移在全公司还是首例。满堂支架整体滑移不仅为项目进度的有序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节约各项施工成本达96万元。
工艺创新“出效益”
由于项目地道侧墙、顶板等施工体积较大,原有设计模板为1.5米乘以0.9米,单块重量达到200公斤,对施工人员支模立模难度较大,且费工费时。为此,项目部积极与业主、设计沟通、交流,将其变更为1.2米乘以1.5米,单块重量不足100公斤的通用模板,并使用对拉杆,将其连接,不仅加快了施工人员支模板的速度,也使得模板可以在桥涵、挡墙等施工部位再次使用,加大了模板的周转使用,减少了模板的再次购入成本。项目部仔细研究图纸,灵活施工,将设计挖方弃土,运至需回填地道段,有效减少了机械装运成本,累计达到10万方,节约成本近60余万元。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项目实现盈利的必要手段。中铁一局三公司卫星路项目部正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管理理念,达到了节约成本创效益的目的。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