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的壮美,世人共知。两千年前,曹操观之后,感慨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豪迈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当刘明华第一次目睹渤海真颜时,脑海中浮现的正是这两行千古名句。只是当时,他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至此以后的十余年里,他的梦想、他的奋斗、他的酸甜苦辣、他的喜怒哀乐、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将与之紧紧萦绕,至今难解难分。
十年未离渤海湾
刘明华是个地道的北京小伙子,国字脸,中等身材,肤色在常年的风吹日晒下,有些偏黑。他喜欢笑,性格开朗,热情有礼,身上好像有股让人不可抗拒的亲和力,能瞬间拉近与人的距离。2001年,刘明华大学毕业来到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第五公司,至今已是第十三个年头。十三年的工龄,与那些干了一辈子的老员工相比,他只能算个年轻人;但他近九成的工作时间都驻守在外埠施工一线,从2003年3月开始,长达10年有余,没有间断,至今还在延续,这在五公司、甚至在总公司范围内,或许也不多见吧。
刘明华说他和渤海有缘,也许是一种巧合,十多年的外埠生涯,总是离不开渤海沿线。从秦皇岛渤海皇家公寓楼、海景大酒店到昌黎黄金海岸半岛假日公寓,从大连海岸东方到唐山东润国际广场;从预算员到预算主管,从经营副经理,到项目经理;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数十万平米的座座大厦,数十年的闯荡奔波;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从秦皇岛到北京,一天就打了两个来回;也记不清是为了什么,两天里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更记不清有多少次,办公室里的电灯从深夜亮到了黎明。
刘明华出生在普通的工人家庭,勤劳朴实的家人不善言辞,却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他。2006年,昌黎黄金海岸正在紧张的施工中,而刘明华的父亲突发心脏病,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住进了医院。家人为了不耽误他的工作,瞒着没有告诉他。细心的刘明华在电话里听出了端倪,几经追问,才得知实情。虽然父亲痊愈,健康出院,但每每谈及这些,刘明华总是心怀愧疚。
刘明华在施工现场
大海无言,白浪滔天,每一朵浪花都记载一段动人的故事。刘明华,这个普普通通的新兴建设人,用十年的时间,用模板、钢管、塔吊、地泵、水泥、砂浆,用无悔的青春,在渤海边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年华。
卧薪闯出一片天
2011年,初到唐山的刘明华,凭借着他不怕艰辛,踏实肯干的韧劲,带领他的团队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唐山建筑市场上竖起了新兴的品牌。
当年元旦,刘明华主持唐山市东润国际广场工程施工,该工程近16万平米,分5个栋号,地下2层为连体车库,地上局部27层。当时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现场没水、没电、没临设、没食堂、更没地方上厕所。他冒着零下16度的严寒紧盯现场,没有工人他和管理人员清槽放线,风卷着沙尘吹打在身上,一天下来成了土做的雕像。那段日子他每天只睡3、4个小时,眼睛熬红了,有时洗着脚睡着了,他硬挺着,超负荷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把4万方土挖完。
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刘明华带领员工夜以继日地赶进度、保质量、抓安全。11月份,气温骤降,马上进入冬施,按照施工计划,年前把内墙保温做完。在保温板粘贴到5层的时候,刘明华发现部分内墙保温板粘贴不实,出现空鼓现象。他即刻停工召开现场会,分析原因,要求逐一排查,重新按照规范粘贴。施工队伍以时间紧、任务重,既使个别有空鼓现象也不影响整体质量为由进行辩解,要求继续施工。刘明华不为所动,向他们反复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明确表示,就算耽误了工期,增加了成本,也绝不能出现任何的质量隐患。施工队最终心服口服,进行了全面整改,确保了保温板粘贴全部符合技术质量要求。
该工程被评为了唐山市“文明安全工地”,河北省“结构优质工程”。甲方领导在检查时由衷地赞叹:“你们不愧是大企业,守信誉有保障,找你们算是找对了!” 唐山本地的一位老专家在市质监站会议上评价说:“有一个曾是军队的工地,对作业人员军事化管理,对质量精益求精,施工速度一流,是我见过质量和技术管理最好的工地。”后来唐山市副市长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该工地现场观摩,对于工程的质量、进度、现场管理大加赞赏。
心胸坦荡天地宽
刘明华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行动展现中国新兴建设的铁军风范。十多年间,他3次被评为优秀团员,3次被评为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优秀党员,获总公司劳动模范1次,劳动模范提名奖1次,全国优秀项目经理1次。面对方方面面的肯定和奖赏,他始终谦虚低调,总是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在唐山东润国际广场项目的施工中,方圆不到200米的院内,有四家公司同时施工,另外三家进场早,先期修垫了施工道路,由于现场狭窄,经常是共走一条路。刘明华以大局为重,替别人考虑,为了不影响其他三家的正常施工,他带领员工晚上破路、挖沟、布线,早晨恢复路面,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快速硬化了道路,搭好料棚,完成了近500人的暂舍,还设立了警卫室,建立24小时网络监控,不仅保障了施工区域的安全,还杜绝了院内材料的丢失和盗窃现象。这让另外三家单位心服口服,现场的质量、进度、文明安全施工和企业理念也让同行刮目相看,现在他们成了最好的施工伙伴。
刘明华是做预算出身,精打细算是他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在工程招投标中,他以数据为依据,不断进行创新,发明设计了投标分析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逐步细致的计算施工成本,确定成本底限,为投标定价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在唐山东润国际广场项目的施工中,他对施工方案、经济效益进行双论证,在地下室及裙房超高柱子的模板选用上,采取钢木结合的模板施工工艺,不但保证了混凝土观感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费用40多万元。在工程结算期间,他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掌握大量齐全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进行谈判,累计追加和索赔工程款3000多万元。
不仅在工作中精打细算,对自己,刘明华也是出了名的节俭。他从不搞特殊,10多平米的办公室也是寝室,和员工一样吃住在工地。办公室里除了一张小茶几是新的,办公桌、椅子、柜子等都是从别的工地拉来的。就连屋里的盆栽,都是工程开工时,别人丢弃的,但在他的饲养下,有一盆竟然开了花,让人惊喜不已。不过,对待朋友和同事,刘明华从不斤斤计较,常常主动与员工聊天交心,帮助不少员工解决难题。他总说时间宝贵,不能把年轻人耽误了,经常督促年轻员工参加各种深造和业务培训。项目部的预算员小李刚来时不会做成本分析,他就利用下班时间给他开小灶,手把手叫他表格制作和数据分析经验。技术员小温性格内向,他与劳务队、监理等打交道时,就经常带着他,现场传授沟通技巧。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有时,刘明华也想干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但一进入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这些就都被抛在了脑后;有时,刘明华也想回到北京,离家近些,多照顾照顾年近古稀的父母,但一听到开工的号角,这些也被深深掩在了心里。不讲条件,不谈困难,不打折扣,不遗余力。烟波浩渺的渤海,见证了一名年轻人的成长,也见证了一名新兴建设人自强不息的拼搏。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