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戈 孙复平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青岐涌,河面水平如镜,星星点点的渔舟,静静地泊在岸边。不远处,一座崭新的铁路桥横空出世,将肇庆与佛山两市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这便是四航局承建的贵广铁路13标的起点,从这里向广州方向出发,经三水南站,穿过佛山隧道,一直延伸到佛山机场附近,全长38 . 67公里。贵广铁路建成后,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将被打通,乘火车从贵阳到广州的时间将从原来的22个小时缩短至不足4个小时。
6年前,四航局中标贵广铁路贵阳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13标段,这是四航局首个独立承揽的铁路项目,也是四航局国内市场单个工程施工合同额最大的项目。
跑步进场
“在贵广铁路建设中,四航局跑步进场,为全线树立了榜样。 ” 2009年3月15日,贵广铁路全线首次施工现场会在指挥部召开,时任贵广公司筹备组常务副组长的张建波称赞道。
项目中标后,四航局迅速行动,由公司领导担任项目指挥长,三个主力公司参与,研究院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设置了二级管理机构:指挥部及所属一、二、三项目经理部和中心试验室。
座落在南海区狮山大道的指挥部,是一栋六层高的楼房,楼外是车来车往的喧嚣景象,楼内宽敞明亮,办公室秩序井然。然而,在6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芜。2008年12月底,指挥部进场后,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驻地建设,人员安置、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也步入正轨。
南海制梁场作为13标唯一一个制梁场,自2009年2月23日正式动工,仅用8个月便建成贵广铁路全线首个制梁场。2010年1月28日,南海制梁场顺利通过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铁路产品审查部专家组的审查,成为了贵广全线第一家获得梁场箱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同年11月5日,南海制梁场第一榀箱梁,也是贵广铁路全线首榀箱梁成功浇筑。
标准化“护航”
自进场开始,四航局严格按照铁道部“六位一体”建设管理要求,以“样板引路、示范先行”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与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贵广铁路建设点多面广,存在诸多风险系数大、安全隐患高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难度异常突出。然而,走进13标工地,材料堆放整齐,设备停放有序,醒目的安全宣传标语、安全作业规程和危险源标识牌随处可见。对此,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建华这样说道:“安全工作,要时时讲,日日抓,狠狠管! ”
以13标二经部为例,面对全线开工的多边多点安全管理局面,二经部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标准化要求,多管齐下保证了施工生产平稳进行。在施工前期,二经部在脚手架上下安全通道挂设密布式绿色安全网(尼龙材质) ,但两三个月之后,该类安全网出现腐蚀、破损现象。经反复认证,项目部采用涂有防锈漆钢巴式安全网,有效解决了连续梁安全通道防护网反复投入、重复整改的 “恶性循环” 。同时,大力推行移动式人行通道,在悬灌梁施工现场,采用移动式铁马进行地面防护。此外,二经部工程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一种移动式、可反复周转使用的型钢上下通道。该“绿色通道”严格按照安全防护量化标准制作,分节运输,分节拼装,可循环使用。既保证了搭设质量和工作效率,又保证了上下通道的防护安全。
创新“变现”
2013年的9月6日、 7日,仅仅相隔十多小时,北江特大桥和思贤窖特大桥先后实现无应力合龙。两座大桥均是四航局贵广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同为国内首创的四线两榀钢桁梁斜拉索新型铁路桥。
北江特大桥不仅是国内首例四线两榀钢桁梁,也是国内首创的绿色新型铁路桥。然而,“首创”往往意味着从设计到施工均没有经验可循,近2万吨重的钢铁庞然大物要由概念变成图纸,再由图纸建成实物。“三角造型、每个钢梁标准节间重量超过400吨,又有数万个螺孔,制作安装难度空前。 ”三经部总工何锦明说,“必须依靠每个工序和每个节点百分百精确才能保证大桥主跨精确合龙。 ”为了这百分百精确,现场技术主管李树喜每天带着工人早、中、晚进行三次温度测量,在得出最佳拼接时间后,指挥安装上弦面的桥面吊机把上弦杆、腹杆、下弦杆和上平联等杆件逐一吊装,实现了数十万个螺孔螺栓的精准对位和上千件钢杆的精确安装。
思贤窖特大桥水域扼守着三江水路汇流的咽喉,是当地水路运输的“黄金水道” 。为了保证在施工中不影响水路运输,时任项目经理的庄宏胜组织管理团队开展“头脑风暴” ,提出从边跨往中跨架设的施工方案。由于是从梁体两端向跨中进行,所以能够实现全陆地安装,完全不用占用航道。项目总工黄小妙则耐心地向业主、监理和设计挨个做工作,分析利弊,表达项目部对新方案的信心。后来,该方案获得了一致通过,从而使思贤窖大桥成为了国内第一次采用从两边往中间架设斜拉桥施工工艺的钢桁梁特大桥。在钢桁梁架设时,为确保钢桁梁架设精度,项目部对环境温度、日晒、拉索安装精度等因素进行了多方监控,确保每个三角形杆节之间的安装误差不超过5毫米,顺利实现了全桥的无应力合龙。
贵广铁路年底通车步伐日益临近,在未来的高铁时代,地理距离将不再遥远。历经六年栉风沐雨的建设者们也有了新的期待:“通车后一定要坐高铁从我们自己修的南广、贵广线到南宁、贵阳去旅游。 ”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