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优质化服务,模式化管理

发布日期:2015-07-28来源:网络来源编辑:靳明伟

[摘要]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目前,在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各下属单位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有3万人左右,据2015年初的统计,外来务工人员中有外来流动党员42名。这些党员流动性大,活动学习难集中,成为当前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难点。如何把握外来流动党员的思想脉搏,探索强化外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导的新路子,日益成为当前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一、把脉会诊,清醒认识外来流动党员管理的紧迫性

   随着企业做强壮大,项目工地日益分散,有些项目部经常在一个外地工程做完后又辗转别处。党建工作面临人员队伍越来越分散的特点。为更好落实市住建委党委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宁波建工经过对本单位的外来流动党员情况调查摸底,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主流意识引导亟待加码。农民工党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经历、文化、信仰、观念、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相对不明显。因此,如何在这些人当中施加有效政治影响,引领正确方向,用健康向上的意识形态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来占领阵地、武装党员,已是一项十分紧迫、不可懈怠的政治任务。

  2、宗旨意识教育亟待加强。外来务工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重经济利益、缺乏政治观念;雇佣意识浓,主人翁意识淡;短期行为多,长期打算少,参与党组织活动热情不高的现象。导致一部分外来党员对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奉献第二故乡兴趣不大。

   3、两地重视程度亟待加力。一方面,多年来,省外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手续十分繁琐复杂,适应不了当前经济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大流通的趋势。一些外来党员在组织关系接转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或怕麻烦心理,不愿亮出党员身份。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落实不够到位,特别是外出党员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等规定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执行。这些都直接导致党员与党组织连接上的松散,使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再一方面,外来流动党员绝大部分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建筑工地,他们工作、生活、居住在工地,建筑工地是其重要的依存空间,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依存空间也在建筑工程项目部。而外来流动党员所在的分包班组或建筑劳务公司偏重经济效益,只注重抓好生产,而在员工思想建设上投入不足。

   二、因地制宜,努力提高外来流动党员管理的针对性

   在综合调研的上,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党组织提出,加强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要围绕“一个中心”、把握“四个要点”、达到“一个目标”。即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心,把握生产经营的特点、难点、热点和外来流动党员思想中的疑点,达到企业生产经营与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双促进目标。

   1、立足关键点,建强组织聚合力。加强外来流动党员管理,千头万绪,健全组织是头一条。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对于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酌情建立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宁波建工采取单建和联建的方式进行。如建乐分公司东部新城党支部就包括了报业传媒大厦、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等项目部的正式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东部新城金融中心党支部包括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C1-7项目部的正式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

   2、找准切入点,深入发动强认识。公司党委专题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增强各基层党组织对做好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部分工程项目中一些不敢、不愿暴露身份的外来流动党员,做好面对面的思想工作。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专程到雅戈尔明洲项目、滨江实验学校项目、报业传媒大厦等符合条件的十多个项目部张贴致流动党员公开信,督促指导项目部做好台账资料。

   3、立足根本点,深化教育增党性。针对外来流动党员工作繁忙,空余时间少等特点,有关分公司还采取外来流动党员与本单位党员一起来参加组织生活、一起参加政治学习等形式,增强学习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相继为五个项目党支部订阅《光明日报》、《宁波日报》、《共产党员》等报刊杂志,供外来流动党员学习。

   4、扣紧结合点,开展活动出实效。有效的活动载体不仅能促进外来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又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2014年中秋时,集团公司在第一分公司中国银行大厦慰问10多名流动党员,为他们送上了月饼等节日慰问品,并开展了联欢活动。并在集团公司开展趣味运动会,组织流动党员参加,2014年,在李惠利东部院区项目部开展了趣味运动会。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宿感,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党员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工作生活两不误两促进的目的。

   5、摸清需求点,周到及时送温暖。针对外来流动党员学技能、学知识等需求,我们对具有一定文化的党员,通过信息引导、技术培训等方法,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业务工作;对技能弱、文化低、年龄大的党员,积极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办法进行帮扶。

   三、以点带面,着力扩大流动党员模式管理的有效性

   从试点单位到现在全面铺开,活动开展了不少,集团公司通过归纳总结,将部分管理内容形成了模式化,以便各基层单位、各项目部更好地开展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台账资料模式化。针对各个项目部台账资料不统一,个别项目不知道台账如何做的问题,集团公司制作了台账资料的模板,要求各项目部按照模板要求统一制作台账。

   二是氛围布置模式化。针对各项目氛围布置的不统一,集团公司发文要求各单位必须制作部分上墙材料,自由发挥部分内容,以保证《党员公开信》等资料的上墙布置。

   四、开拓创新,不断保持外来流动党员管理的先进性

   面对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好外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他们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活化机制、创新思路。我们认为,今后加强和改进建筑业外来党员教育管理,应致力于“四个创新”和“一个强化”。

   1、要创新观念,以认同观念凝聚外来党员。重点要改变外来党员传统的“小家”、“打工”观念,从思想上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对宁波城市建设、对所在党组织的认同观念,自觉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来。一要培植工作上的认同感。要强化在宁波城市建设事业中的使命感和光荣感,用共同的理想和事业,维系和凝聚广大外来党员,使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二要培植归属上的认同感。要广泛宣传“宁波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等理念,增强外来人员对我们宁波这块热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宁波的创业和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或者谋生,还要肩负着建设宜人生态家园和党组织生活“家园”的神圣使命。三要培植形象上的认同感。要通过表彰优秀外来务工党员,广泛开展各类评优学优创优活动,以看得见的事例,塑造党员先锋形象,形成良好的导向,使广大外来流动党员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普通劳动者,而且还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不仅是外来务工人员,也是企业发展的主人。

   2、要创新内容,以有效教育引导外来党员。要针对外来党员的分布状况、思想状况,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一要顺应主流导向需求,突出教育针对性。要针对外来党员在多元化的思想环境中,较易受负面思潮所影响的实际,在他们当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用先进意识引领方向,增强他们的先锋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针对外来党员流动性较强,组织纪律观念相对较淡薄,把党性党风、党规党纪教育放在首位,教育他们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展现新时期党员风采。二要顺应时事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时代性。对外来党员的教育要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让外来党员把握住发展脉博,跟上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潮流。要采取定期举办形势分析会、形势报告会,开展大讨论活动等方式,开展形势教育。三要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增强教育实效性。要立足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寓教于促进发展这个永恒的主题。要在外来党员中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主题教育活动,“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以及技术比武等活动,既使外来党员深受教育,又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四要顺应外来党员需求,扩大教育参与面。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外来党员文化、信仰、观念和价值等差异性,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重视人、培育人要求,选择不同需求载体,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拓宽教育面。

   3、要创新机制,以有序管理连接外来党员。要针对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程序复杂、手续繁琐问题,立足外来党员流动性强的实际特点,采取“四管联动”办法,推动外来党员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一是接转管理。要继续集中力量抓好组织关系接转,对党员在公司范围内工作时间六个月以上、所在子(公司)公司或项目部相对固定的,由所在单位党务部门督促其转入党员组织关系,同时采取组织协助、发商转函等有效措施和办法,帮助协调解决接转中的困难。二是片区管理。要从传统以企业为基本单位管理模式,走向单位管理与片区管理相结合模式,实现片区联管,弥补企业管理上的薄弱。宁波建工鄞州南部商务区外来流动党员支部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三是持证管理。要严格执行《党员介绍信》、《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持证党员经验证后,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相应的党支部、党小组,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并享受党员基本权利。

   4、要创新方式,以温馨服务感染外来党员。要推行“温情教育管理”,以特定的感情感染外来党员。一要知党员情。知党员所思、所想,才能有的放矢。要拓宽联系沟通渠道,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讨论会、经常性深入工程项目部调研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想法和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二是暖党员心。外来流动党员一般具有漂泊异乡的游子心情,经常为他们带去祝福和关心,特别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期间,采取向外来党员寄送慰问信、组织慰问困难党员、团拜走访等方式,为外来党员带去问候和祝福,体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三要解党员难。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温馨的服务温暖外来党员的情怀。在外来党员集中区域(宁波市东部新城片区党支部),准备设立党员服务中心,采取送技术、送技能、帮助找工作等办法,帮助外来农民工党员解决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觉党的关心和关怀无处不在。

   5、要强化建设,以更好保障吸引外来党员。要针对外来党员思想阵地建设的薄弱现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中心。争取在外来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党员服务活动中心,在重点项目或重点工程建立党工团活动室,让外来流动党员有地方议事、有地方活动。二是强宣传。在条件成熟的工程项目部设立一批固定墙报或阅报栏,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有关党务事项和企业重大活动的重要窗口。三是力保障。积极推广实行“上级拨一点、企业出一点,项目工地支持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提供各类活动经费保障,确保有关活动顺利进行。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