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贡嘎山,高耸万丈,磅礴入云天,好似一幅气势宏伟的画卷。
滔滔大渡河,蜿蜒千里,澎湃山谷间,好像一曲荡气回肠的乐章。
在这山水间,在川藏茶马古道的旧址上,有一条新路格外令人关注,那就是海拔2000多米的猴子岩S211复建公路。
这条路既是是猴子岩水电站库区的改线公路,又是连接外界与丹巴藏区的生命线,更是中国电建水电七局人在荒山野岭间用“心”打造的精品道路。
2015年7月1日,随着这条路的即将通车,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被娓娓道来。
心在路上拼搏
在我们讲述这些故事前,先让我们看看这条路的概况。
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二分局承建的猴子岩S211复建公路项目工程,公路路线总长5955.31米,包含1644.32米路基,4座桥梁,其中溪河沟大桥长185米,桥梁单跨最大为40米,2座隧道(长3563米),全线为高海拔地带,崇山峻岭,而如此繁重的工程合同工期仅为26个月。
当七局人以大无畏的心态进入S211公路施工区时,却发现问题远比想想中的更艰难。
现场施工环境极差,施工地处高海拔藏区,没有飞机、轮船、火车运输方式,材料及人员运输全靠峭壁般的山路,从成都到项目部,汽车需翻山越岭,经4次换 乘,最顺利也需要近20小时颠簸,遇到雨季,断水、断电、断信号、塌方、泥石流及涨水,让项目营地形同“孤岛”;再加上施工区为自治藏区,文化语言上的差 异,与当地群众交流不畅,涉及经济林木、田地坟地等征地拆迁工作可谓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现场施工条件艰难,工程位于深山峡谷地带,高原日照强、风沙大,以及强烈高原反应成为施工的一道又一道拦路虎,尤其溪河沟大桥常年风速在7级以上,狂 风夹杂飞石,两侧是悬崖峭壁,常人安全站立都是问题,更别说作业和施工了。隧道施工也是硬骨头,就拿开绕一号隧道来说,全长3238米,最大埋深905 米,岩性为志留系茂县群(st)大理岩、变质灰岩和奥陶系巧家组(0d)千枚岩,岩层破碎,岩爆频发。
现场资金极其紧张。项目山高路远,安全风险大,运营成本及安全投入极高,工期极紧,而业主投资控制极严,导致项目运作中资金紧张,举步维艰。
面对逆境,七局人没有退缩和畏惧。
针对施工技术问题。项目部群策群力,认真制定了一整套既经济又合理的技术方案,其中最出名得莫过 “6上钢筋”和“洗脑壳、挖鸡眼”。 “6上钢筋”就是针对施工区大风情况,项目安排专人每天测风速,若风速达到6级以上,暂停高墩柱等高空施工,为不耽误工期,将施工工序调整为钢筋加工等施 工。“洗脑壳、挖鸡眼”就是针对岩层高应力岩爆难题,采用对围岩进行洒水释放应力、岩爆比较频繁的区域采用潜孔钻打孔释放应力。几年时间里,项目通过一系 列好技术、好方案逐步将技术难题转化为技术创新。
针对资金紧张问题。项目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组织成本管理及 财务人员,根据每月所下达的施工计划编制预算,确保资金充足供应。加快验工计价速度,确保资金回笼及时。每月组织技术、计划人员,及时对所完工程进行清 理,按照要求整理好技术及验工计价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办理好签字上报手续,从而加快业主对验工计价资料的审批及计量款的拨付,缓解了项目资金的压力。
“工程开工至今,这样的条件,大家可以说都全靠着一股拼劲,咬着牙硬扛过来得。等到工程接近竣工,看着那些成果,那种喜悦和自豪是无法言表得,感觉什么都值得了!”项目部负责人王强说道。
心在路上顽强
2014年6月22日,猴子岩水电库区S211线大渡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二十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袭卷了S211复建公路一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项目部不等不靠,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体职工团结一致,英勇抗洪抢险,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在这场与天的搏斗中,项目部把生命财产安全当作最高原则,把抗洪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灾情发生伊始,项目部就紧急召开会议,传达通报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抢险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随着灾情的日益严峻,大渡河水位不断上涨,S211公路被无情的洪水淹没,部分路段水位高达3米,泥石流频繁发生,所有的通讯和交通全部中断。灾情就 是命令,项目经全体员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洪一线的防汛抗灾工作中,党员、团员冲锋在前,女职工则留守项目部随时待命,准备抢险。项目部坚持24小时带班 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每人均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全部一线督战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巡 查,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每人。项目部上下齐心在防汛指挥中恪守“四个宁可”,即:宁可把防汛问题估计得更重些;宁可把物资储备得更充足些;宁可把应急 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宁可把应对防范工作组织安排得更细致些。
6月23日,杂沟冲沟、溪河沟等处均发生了大型泥石流,生命线S211公路全部中断。
危急时刻,水电七局S211线项目部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调配多辆挖机、装载机,号召全体党员同志,无条件投入紧急抢险。
灾情就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七局人的风采。
当时下着瓢泼大雨,无数七局人衣服湿透,却都不曾退缩,第一时间冲入灾区救援受困人员,通过争分夺秒的抢险,先后将82人运送至安全地带,同时安排大 巴车将受灾人员统一转移到孔玉乡的宾馆,在妥善安排好受灾人员的临时吃饭和住宿后,每人赠送300元的慰问金,彰显出七局人的大情与大义。
抢险过程中,杂沟冲沟还会时常有泥石流袭卷,面对危情,全体抢险人员不惧个人安危,争先恐后参与抢险,经过8个小时的努力奋战,最终疏通道路,使得外界运输生活必须品和食物的车队顺利通过,解了当地灾民燃眉之急。
因暴雨、泥石流不断发生,项目部范围内所有的通讯信号、道路全部中断,很多作业队与外界失去联系,生活困难。当项目部得知作业队10多民工被困,没有 吃的东西,即刻组织了两名突击队员工背上粮食,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走了近5个小时的山路给作业队的民工送菜,无数农民工为此感动地热泪盈眶。
后经过多次尝试,终于跟业主单位取得了联系,在业主单位的组织下,S211线项目部组织全部机械设备和人员,配合业主单位进行全面的抢险,S211线 公路上堆积的大量河沙与滚石、开绕一号隧道进口下方、杂沟冲沟、溪河沟等多处泥石流,这一处处的灾情,一道道难关考验着项目部员工。但项目部员工不畏困 难,迎难而上,精诚团结,不断的抢险,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
心在路上自强
猴子岩S211复建公路工程是甘孜州交通局“三年攻坚”的重点项目,按照甘孜州交通局及业主提出的“三年攻坚,年底全线贯通目标不变,年度投资计划不变,工程质量要求不变”的总体目标,
但由于6.22泥石流的影响,原本就紧张的工期更显捉襟。没有抱怨,没有迟疑,项目部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劳动力不足等不利情况,强化领导,统一部署,科学组织,加大投入,抢天夺时,加班加点,迅速掀起了施工高潮。
快速跟进,全面开局。猴子岩S211复建公路由于前期征地拆迁问题、6.22特大泥石流等影响,导致项目产值不理想,项目工期严重滞后。泥石流恢复生 产以后,项目部按照年底全线贯通目标,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干100天,确保年底通车目标”口号,制定了详细进度计划,倒排工期,将工程目标 层层细化,明确到组,具体到人,采取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总目标的方法来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项目部按照制订的详细进度计划制订了节点目标。根据节 点目标订立了奖惩制度。迅速提供了施工条件,提供了工作面,为实现年底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
科学管理,调整单价。项目部积极和业主、设计、监理进行协调沟通,将近32000方的浆砌石路基挡墙变更为片石砼挡墙,通过调整单价解决了项目偏远地区深山峡谷地带浆砌石挡墙施工成本高、合同中挡墙单价低的问题,也加快了挡墙的施工进度,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强化管理,狠抓落实。为确保目标按时完成,项目部进一步加大工程管理力度,强化组织和协调,以工程进展为核心,优化配置工、料、机。为确保目标得到落 实,项目部成立督导小组,制定奖惩措施,完善考评细则,每天进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一天一统计,一天一报告,一天一小会,一周一大会,工程、质 检、安全部门全力跟进,形成施工高潮。
加大投入,快速推进。为保证工程按计划快速推进,项目部超常规加大工程投入,增强施工力量,增加机械、设备和模板。最高峰时期,有路基挡墙施工专业队 7个,桥涵施工专业队1个,梁板预制专业队1个,隧道施工专业队3个。每天投入现场施工现场人数达460人。同时砼运输车由8台增加到12台,挖机由5台 增至10台,装载机由4台增至7台,架桥机由1台增加至2台,龙门吊由1套增加至2套,预制梁模板由2套增加至3套,以满足施工需求。 最高峰时,隧道开挖单向进尺每月达196米;挡墙单日完成砼浇筑500立方米;一周内完成6片40米T梁的预制施工。同时项目部在整个明线路基段沿线上方 安装了照明设备,以保证在深山峡谷地区夜间能够正常施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项目部最终在2014年12月29日完成了猴子岩S211的全线贯通,赢得监理、业主的一致好评。
S211复建公路通后,无论是交通还是经济都为丹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当地人都把这条路比作格桑花。
的确,它确实是一朵花,经历了近1000个日日夜夜风雨的洗礼、酷暑的煎熬和寒冬的考验,在各方关注和支持下,在中电建水电七局人用“心”灌溉和耕耘下,茁壮成长,造福藏区。
猴子岩水电站库区S211复建公路工程将在2015年7月1日这一天通车,这既是七局人对藏区百姓的答卷,又是对我党94岁生日的贺礼!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