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戈拉来了中国人
——中国十九冶纳米比亚MR125公路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6-11-02来源:编辑:
[摘要]
亚历山大·拉扎勒斯的家在纳米比亚西北部的赞比西省地区,他是卡普里维省孔戈拉地区的一名普通劳务工人。亚历山大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的家乡能有一条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与上班的地方相连。一群中国人的到来,让他的梦想成为现实。
“铺下的路,树起的碑”
2012年2月26日,北京。
在中冶交通会议室里,中冶交通董事长侯宝旭和中国十九冶董事长田野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国十九冶接过了纳米比亚MR125公路项目所有施工任务。
纳米比亚MR125公路项目位于该国西北部的赞比西省地区,是纳米比亚自1990年独立以来建设的最长公路项目,为沙质施工条件下升级沥青路面改造工程,设计路面宽度9.8米,沥青路面宽度6.8米,为双向两车道沥青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项目由两部分公路组成:孔戈拉经林扬提至里塞洛的主公路MR125段,长度186.6公里,及孔戈拉至辛加拉姆维的地方支路DR3502段,长度21.6公里,项目合计总长208.2公里。
MR125公路项目是纳米比亚总统及政府高度关注的项目,是关系到当地老百姓福祉的民生项目,也是中国十九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十九冶组建了以公司领导为首的项目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可以说都是由“身经百战”具有丰富路桥施工经验的同志组成。不仅如此,2012年5月17日,中国十九冶集团董事长田野带队,带领路桥、装备等专业负责人到现场召开项目推进会,从质量、安全、和谐、效益四个方面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将项目建成纳米比亚质量最好的、经得起考验的样板公路。
“铺下的路,树起的碑。”是田野董事长的殷殷寄语,也是中国十九冶参建员工的工作目标。
前进的每一米都是孔戈拉的新历史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南部,旱季干涸,雨季湿热,气候恶劣。更为困难的是,项目途径地质为砂性土,这是一种类似沙滩流沙的土质,颗粒细小,松散流动,不具有一点粘性,用当地人的话说,是“吐口唾沫都能淋出个洞”,在这样的土质上修路,对中国十九冶来说,可谓是前无古人。
2012年3月16日,MR125项目正式开工。中国十九冶的修路人虽说早已有了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而接下来的三个大大的问号却如同三座大山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在国内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周期过长情况下,必需的施工机具从哪里来?在当地没有专业施工队伍的条件下,专业的施工队伍从哪里来?在当地假期过多,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的前提下,如何组织工人拼抢工期?
众多的困难面前,项目部人员没有退缩,立即召开全体员工大会,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大家的想法,召开专门的会议对各个方案进行论证。在多次充分的研讨后,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一边通过纳方寻求机械设备的租赁渠道,一边把所需的材料设备分门别类,分别从国内和就近的南非采购。针对专业施工队伍方面,从国内路桥分公司调来了有施工经验的人员分别在重要岗位担任技术指导,并通过他们来培训专业的施工作业队伍。剩下的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问题,则实行岗效考核制度,对员工实行定额考核,使收入与产量挂钩,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方案拿定,一个个疑难杂症也相继被攻克。
路基填方量360万立方米,排水结构预制涵洞安装(包含单孔、双孔与三孔)259座……平整的路面每向前延伸一米,都是中国人在创造孔戈拉新的历史!
“了不起的中国人!了不起的MCC!”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路没有专业的设备可不行,而纳国国内一时根本凑不齐如此多的修路设备,从国内运输设备到施工现场关乎项目整体建设进度。
由于纳米比亚物流环境条件特殊,运输路途遥远,没有从国内直接到达项目驻地的物流,所有设备都需要先经过海运,再通过陆运运抵现场。国内的设备装船后,海船从国内港口一路狂奔,而项目物流组同事的心也和海面上飘荡的轮船一样跌宕起伏,生怕遇到风暴耽搁行程。同时也在当地积极调整配载方案、清关方案,力争使清关、运输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节省宝贵的每一天。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100多天的奔袭,130多台机械设备终于平安运抵纳米比亚鲸湾码头。然而,鲸湾离项目驻地卡蒂马还有一千五百多公里的陆路。
于是,从起点鲸湾到终点卡蒂马,一辆辆满载工程设备的运输卡车整装待发,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崎岖坎坷,中冶人日夜兼程。纳米比亚内陆运输条件极差,更谈不上任何物资调蓄能力,庞大的设备运输车队要历经长达数百公里崎岖难行的原始土路转运。一切,只能靠自己。
不仅是车队,MR125项目部全体员工都在行动——顶着连绵大雨,连续一个多月每天24小时不间断倒班连轴转。开工在即,动工在即,抢工在即……所有人都恨不得给车轮安上翅膀。
纳米比亚全年有4—5个月在下雨,其中近3个月是大雨季,剩下的时间是烈日炎炎的旱季,一年中能够用来施工的时间已经被雨水挤压得只剩下7个月。
要打通“天堑”,只能与时间赛跑。可陆路运输实在艰难,在运输途中,刚刚还很平整的便道突遇暴雨,每小时高达100多毫米的降水瞬时汇成小溪、洪流。暴雨、稀泥、坑洼……一路曲折崎岖。车轮打滑、车轮爆胎司空见惯,停车修路、靠边修车是家常便饭,一步一个脚印,在争分夺秒的征途中,打通“天堑”的设备按时集结到位。
“了不起的中国人!了不起的MCC!” 纳米比亚总统希菲凯普涅·波汉巴出席通车剪彩仪式时称赞道。当地时间2015年3月13日上午,MR125公路项目举行了通车剪彩仪式。
当一切尘埃落定时,大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