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红的铁水经转炉熔炼为乌黑的钢坯,加烈火淬炼、设备轧制后形成各式通红的钢制 品滚动在黑亮的生产线上。红与黑,是工业建设分公司柳钢项目部员工作业时最常见的颜色。若说红色代表着项目部踌躇满志的热血男儿,那么黑色就一定是他们日 复一日用勤劳与汗水浇灌出的百炼钢。赤焰般的红与水墨般的黑碰撞出厂区内最激情的火花,交织成24天技改与维检工程轩昂壮美的画面。
柳钢3×150转炉烟气除尘技术改造及维检工程,是迄今为止国内转炉煤气干法除 尘领域,规模最大的湿法改干法系统工程,也是柳钢重要的环保节能项目。传统湿法除尘系统除尘效率低,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该工程主要对冶炼除尘系统进行升 级改造,将传统湿法除尘系统升级改造为干法除尘系统,不仅能够解决设备老化造成积灰严重、除尘效果差、烟尘排放超标等问题,而且改造后除尘效率将大大提 高,烟尘排放将减少60%以上,废水产生量将减少80%以上,实现转炉一次烟气排放浓度,达到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最严格的排放限值。
红与黑·热身准备
动员大会上,项目经理税君华一遍遍地强调本次任务一切以工作为先,提前安排好家 里事务,杜绝事假。乍一听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可凡是参加过技改工程的员工都知道这绝不是忽悠人的话,每次大型任务都是一场超乎寻常的考验,既要保证质量, 又要拼抢工期,忙起来昏天黑地,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而且各岗位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班组施工进度,到时拖了项目部的后腿,可不是 闹着玩儿的。
这是项目部第一次接到湿法改干法的技改工程,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迅速查询相关 资料、询问专家、研究图纸,不出两天便掌握了该工程的要领。为避免准备工作滞后导致工期紧张,转炉作业队队长何建强提前一个月便开始精心组织策划,备件制 作、下料口修复、镏管挖补、内膜板更换、30m炉前挡火门轨道基础铺设,一项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员工迅速进入状态,很快便完成了 18m烟罩四周隔热板、20m二次排烟罩(2m×2m)的备件制作。一时间厂内焊枪齐舞、焊花四射,在内部钢结构的背景映衬下,似黑幕上绽放的团团焰火, 甚为抢眼。为方便施工,何建强还进行了转炉炉体上方平台增宽设计并搭建完毕,为施工作业、摆放烟罩提供了足够空间。万事俱备,9月22日,柳钢转炉湿法改 干法除尘技改工程如期开始。
红与黑·环境考验
本次工程是技改与生产同时进行,即在对已停产的3#转炉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保持1#、2#转炉正常运行。早会任务分派后,距3#炉停止生产不到6个小时,炉体周围设备温度还在六、七十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人员已开始进入施工区域作业。
高温作业是项目部习以为常的挑战。秋季柳州的气温仍然高达30多度,厂外骄阳似 火,厂内酷热难耐。高温伴着滚烫的熔炉放肆地喷射出阵阵热浪,毫不留情地炙烤着每一个角落。尽管汗流浃背,员工们仍需裹着厚实的劳保服,带上口罩进行施 工,在炉前多待一秒都是煎熬,一整天下来,衣裤反复打湿烤干了好几遍,就连脚趾头都被汗水泡得发白。
另一个环境劣势非灰尘莫属,走进转炉厂,地面上覆盖了一层不厚不薄的黑灰,留下 满是凌乱的鞋底印,机械设备、钢架扶手等设施都披挂着黑灰,就连空气里都漂浮着灰尘的味道。厂内混混沌沌、黑压压的一片,却显得隔壁1#、2#转炉内熊熊 燃烧的炉火格外清晰明亮。即便有防尘口罩的保护,鼻孔内、耳朵眼里仍然被灰尘侵占。红与黑,是施工环境对员工的严峻考验。
红与黑·争分夺秒
厂房高度近60米,项目部的施工内容为厂内塔楼37米至55米平台之间的旧设备 拆除、新设备安装。主要包括末端烟罩,水封装置,喷枪基础钢结构平台,荒煤气管道增加膨胀节及管道内清灰,炉前二次除尘烟罩更换的施工。另外还包括水冷炉 口、活动烟罩、固定段、可移动段、中三段气化冷却烟罩、下料系统料改造、18米隔热板更换等33个大项及28个小项的检修。
时间紧、任务重,项目部编排员工24小时轮番作业,人人都扭紧发条与时间赛跑。 每日任务分配、技术与安全交底早在7:30之前就已布置完毕,员工各司其职忙得不可开交,随时都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疲惫之时就到休息室喝一口凉茶,稍 息片刻便立即重返岗位。焊工唐明右脚曾经骨折,不能长时间站立,可他从不抱怨工作强度,站疼了就原地休息一会儿或变换姿势继续作业;钳工王小冬被家人责怪 早出晚归不顾家,闹了几次别扭,但他仍然继续坚守一线;前来支援的起重工技师刘怀林不顾水土不服造成的身体不适,硬是没有休息撑了过来……可敬可爱的员工 们用实际行动保障着工程进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项目部只有一台行车可供施工使用,若被动等待的话会浪 费不少时间,给频繁的吊装工作增添许多麻烦。各班组见此状况没有发生争抢,而是主动见缝插针调整使用时间,马俊班、赵超鹏班等个别班组还专门等到其他班组 吃饭或下班时再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行车利用效率。
要达到时间上的契合,离不开技术员与安全员的耐心指导与细致监督。施工区域塔楼 高达55米,共9层,而抽调在一起的技术员与安全员分别只有5名,人数有限就只能分区分层督导检查。为确保每层施工人员遇到的技术难题能迅速反映并得到解 决,技术员增加巡查次数,每人每天上下塔楼至少10趟。高空作业临边空洞较多,上方容易发生铁块、焊渣及人员坠落事故,而且1#、2#转炉生产中,产生的 煤气无色无味易使周围施工人员中毒,再加上设备温度较高,灼伤危险系数大,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警示隔离带、漏洞修复、面罩滤棉更换、煤气报警仪检 测、四周防护围栏搭建……任何一个细节安全员都看在眼里,不断提醒,口干舌燥。拥有二十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裴国河时刻念叨着:“没有事故才是工作做到位 了。”尽管工作服已被黑灰涂满,他胸前挂着的红色安全员标志牌永远干净崭新。
切割、拆除、起吊、焊接、安装......班组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援助;点检、 排查、修理、更换、验收……各个流程衔接得当、各项工艺精益求精。不知不觉已到晚上10:00,员工们交接完毕离开厂房时,抬头望见若干星辰点缀着寂寥夜 空,形单影只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只有路灯下拖长的背影做伴,虽然疲惫孤独,但内心却充实满足。此时的红,是长时间作业熬红的双眼和干裂的嘴唇;此时的 黑,是布满老茧的手掌缝隙里,隐藏的污垢和黝黑脸庞上糊住的灰尘印。到宿舍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的忙碌,巩固了一些技术,解决了几样困难,没有虚度光阴,带着 自豪感进入梦乡,而厂里上夜班的人员又开始了紧张的一线奋战。
红与黑·攻破难关
技改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烟罩的拆卸与回装。由于烟罩空间尺寸大,平均长度为7 米,最长达到12米,且单件重量较重,最重的近30吨,其余各段也在6至25吨之间,相对于狭小的操作空间,吊装难度很大。项目部各技术管理人员经过勘察 估算,结合项目部自主研发的专利《转炉烟道及炉壳快速更换技术》,统筹考虑后决定先拆除末段烟罩、中三段烟罩;更换新烟罩后,再拆除可移动段烟罩、固定段 烟罩、活动烟罩,并进行反序更换安装。同时,采用非常规吊装方法吊装各段烟罩,用卷扬机进行牵引、拼移、旋转等方法拆除,回装时利用行车与塔吊把烟罩吊平 抬至通道口处,再用卷扬机牵引、拼移至原位。
方案既定,项目部立即调配4台5吨卷扬机,1台1吨卷扬机,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 案及编制网络节点,合理编排人员作业。为保障吊装空间,拆除了钢结构大梁、平台板等设施,并搭建了临时支撑梁,用于更换吊装设备中途搁置各段烟罩。在可移 动段烟罩回装过程中,设备半径之间存在数据偏差,第一次复查发现相关尺寸偏差较大必须重装,技术员李达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对比计算,二次找正并准确回装。
对下料系统的升级改造,主要是对料仓内进行挖补。料斗呈锥形,长时间下料导致料 斗壁鼓包或磨穿,需要人工修补。经测定一氧化碳浓度与氧气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后,人员进入,对料斗壁耐磨钢板进行修补。由于斗内空间密闭、温度较高加上灰 尘悬浮,在里面作业异常憋闷,该区域采用两人结对循环作业的方式,每半个小时一轮换,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技改后期甲方还临时增加了一些项目:18m顶吸除尘口、四周隔热板更换;烟罩膨 胀节更换及打结;炉底钢包车铁轨及基础立板更换;炉前挡火门修复;为保证除尘效果,各楼层楼面板全部拆除更换新板;腹腔翻转壁整体拆除检查……这些额外增 加的项目使原本紧张的工期更加捉襟见肘,已经连续奋战十多个昼夜的铁军将士们也显露困倦之态,甚至有些抵触情绪,若这种情况发酵,按期完工的可能性几乎为 零。项目经理税君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即召开现场讨论会,修改施工进度方案,开导员工克服消极情绪,诚恳鼓励大家拿出西部铁军风范,坚持就是胜利。简 短的会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员工们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加倍投入精力,挥洒更多汗水。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提前2天完成了所有施工任务,并交付 验收、试机,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开炉仪式上,行车吊着1400多度的钢包缓缓驶来,钢包上方的蒸汽使后面的物象 变得扭曲,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所有人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见证铁水倒入3#熔炉的场面。耀眼红光随着钢包对准转炉的一刹那倾泻而出,将昏暗的厂房瞬间点 亮,火焰吞噬炉体、尽情燃烧,热浪扑面袭来,钢水在又黑又厚的转炉中呜咽着、咆哮着、颤抖着,一切不实不纯的杂质都将在炉火的考验中遁形。这无法拒绝的炽 热炼就了项目部员工的前进动力与奋斗激情,这奔蹿跳跃的烈火锻造了项目部员工的钢铁意志与不屈脊梁。
24天内,项目部更换材料和设备近500吨,荒煤气管道清渣20余吨,管道安装 近1000米,浇筑耐火材料10个立方米,更换减速机油液15桶,期间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中暑、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他们忍耐了普通 人无法忍耐的寂寞,承受了普通人无法承受的艰苦,体会了普通人无法体会的拼搏。项目部的员工若没有坚强的毅力,若不敢与困难较量,若不是拼尽全力,又怎能 超越极限,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红与黑,是工业建设分公司柳钢项目部员工的工作基调。红,昭示着他们那颗斗志昂扬的赤诚之心;黑,抒写出他们拼搏上进的实干之魂。红与黑,给这24天的坚守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