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春寒料峭之际,中国十九冶隆重召开2013年生产工作会暨职代会。会议强调,中国十九冶施工总承包的台塑越南河静钢铁项目是公司历史上单体、单项最大的 一个冶炼工程项目,要严格遵循国际工程的运行规则,做好项目的组织策划和资源调度工作,聚优秀人员、集各方资源,把河静项目建成国际项目的标杆和典范,成 为国际高炉建设的第一品牌。
就在项目经理彭钟出征前,中国十九冶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野既语重心长又坚定不移地嘱咐道:“哪怕遇到天大的困难,台塑钢铁项目也一定要高质量建成。”
国际高端的舞台
背负着集团公司的项目使命,怀揣着田野董事长的殷切嘱托,已是久经大型项目历练的国家级优秀项目经理、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彭钟率队踏上了新的征程。与以往不同,这一次踏上的是异国他乡的土地。
越南河静省奇英县位于越南的中北部,是一块千百年来一直沉睡着的海滨滩涂,它背 靠长山面向南海,实际从长山脚下到海岸线不过十余公里。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这里常年干旱少雨,酷热难耐,尤其在四至六月“老挝风”肆虐的时候,一早起来 就是迎面近30℃的高温,就算栖身树荫仍然汗流浃背;而到秋季,南海东部狂飙而来的台风,经常会将人们全部的希望和辛勤的劳作倾刻间化为乌有。土地贫瘠, 资源贫乏,加之环境恶劣,使这里成了经济本就极度落后的越南境内的“特困户”。
或许正是因为其贫瘠与荒蛮,使得低成本获取土地成为可能,加之濒海优势,实力雄 厚、谋求发展的台塑集团,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辗转中撞醒了这块沉睡的海滩。历经多年的策划与运作,终于,佩戴着世界500强桂冠的台塑集团,在临海 3318.72公顷的滩涂上圈画了台塑河静钢铁兴业责任有限公司(FHS)的蓝图。
与世界高端企业的地位相适应,台塑的扩张发展是大气魄、大手笔的。河静钢铁厂拟 建6座高炉,设计年产钢胚2185万吨;同步建设1座20万吨级、32席码头的山阳深水港,吞吐量为8500万吨,第一期先期投资100亿美元。建成后的 河静钢铁厂将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钢铁厂,永安经济区也将成为又一个国际型的钢铁产业重镇。
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很快就驱散了昔日的沉寂,永安港经济区也随即成为越南最大的 经济特区,一批国际知名建设企业迅速汇集于此,比利时扬德诺公司、韩国三星、韩国浦项、台湾伟建等;越南本土重量级的越南建筑、越南安装、国防36等;而 中国中冶旗下的宝冶、五冶、二十冶、十九冶及中化六建、山西电建等一大批“国字号”企业也同聚于此,同台竞争、群雄逐鹿,一个国际高端的建设舞台正式形 成。
机遇难得,必须把握。面对国内极度低迷的冶金建设市场,中国十九冶主动出击,抓 住了机遇。台塑越南河静钢铁项目不仅是中国十九冶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冶炼项目,也是继攀钢之后,在世界上承建的又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在紧握机遇的同 时,所面临的必定是非同一般的考验。登台不易,顺利唱罢也不易,若想要游走到舞台中央,在紧锣密鼓的最强音段上,以强劲之势气宇轩昂的亮相更为不易。因 为,在国际大舞台上,仅靠决心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从不相信眼泪。
思想理念的碰撞
在台塑河静钢铁的规划图上,六座5000立方米级的现代化大高炉依序排列,其首次发包的1号、2号高炉由中冶赛迪以EPC模式总承包,中国十九冶以联合投标方式承揽了建设施工任务。
2013年3月2日上午9:16时,在台塑河静钢铁1号高炉建设场地上,隆重的 高炉工程开工典礼如期举行,高炉工程破土动工,正式进入主体建设程序。“西部铁军”庄重承诺:把建设好高炉工程作为义无反顾的、神圣的使命,以高效优质的 全过程建设服务和优秀的建设业绩回报业主与总包的信任。
承诺是金。从那一刻起,如何在预定的工期内、在脚下的土地上浇筑17万立方米 砼、安装5.5万吨钢结构及4万吨设备,砌筑5.2万吨耐火材料,于2016年5月31日前完成2号高炉建设,实现年产铁水700万吨的规模,实现项目全 面建成的目标,就成了项目建设管理团队每天必念的“经文”。
项目开工前,项目部曾反复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台塑规范、领会台塑高端体系管理要 领、适应台塑管理要求,但终究是纸上谈兵,直到开工后才知道“真经难念”,而台塑工务部的“经”尤其难念。虽说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可因长期的海峡之隔,理 念上差异悬殊,一方是“差不多思想”,一方是“锱铢必较”。
首先的碰撞产生在施工工艺最简单的高炉基础上。因为是首开的项目,台塑的管理人 员有时甚至比现场作业的还多,而且人手一部照相机,数十部相机来回穿梭闪烁,将现场全部的作业细节都摄录得毫发毕现。基础垫层上钢筋间距要逐个测量再平均 验算,不仅43.8米乘30.8米长纵横交错的钢筋要能一眼瞄直,钢筋下方垫块的摆放位置都要测量,甚至要求钢筋绑扎的扎丝尾巴都要朝向一致;而施工方案 讨论更是出奇的仔细,几乎是每一个数据都需说明为什么、依据何在。台塑人对方案的研读近乎于创造诗词般的字斟句酌,许多似如常识、公理般的问题在反复的追 问下居然让十九冶人无言以对。
随着工程的推进,类似的情况愈加多了起来:每道焊口都要打磨铮亮,每道焊口的焊 件间距都需测量,略有差异就会形成异常单,相伴而来的是处罚、是回复;在火电焊的焊花火焰随处可见的空旷场地上,要生火烧烤用于炉底铺垫的细砂却被台塑管 理人员以“现场禁止明火”为由加以禁止;项目部严格依规制作的一批配电柜进入现场后却被判定为不合格,台塑企业的规定是所有的端子点都必须封闭,无论其是 否沉入绝缘孔内,所要求达到的标准是伸手在配电柜内随意触碰均无触电之虞;凡现场通道无论多高,只要是供人员通过,就必须宽达1米,且需在两侧架设有上、 中、下三道栏杆的围护,就连料台的料口端头都要围护,送料时打开,停止送料即立即封闭。
双方的协调配合简直难以沟通,曾经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多年的“西部铁军”,在台塑工地上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
残酷的建设环境和强烈的理念冲突交织,羁绊了建设的脚步。
异国他乡的忧患
国内项目和国外项目最大的的不同应该就是员工角色的差异。从走出国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只能依靠企业了,项目是他们获取劳动报酬的场所,同时也是其安身立命的“家”。
随着项目建设的展开,大批国内务工人员涌入河静,一直沉寂的滩涂喧嚣了起来。他们带着梦想、揣着希望、也背负着家人的期待,而同时带着的还有国人身上那些广受世界诟病的恶习。
中越两国本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曾有过“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但因众所周知的历史 原因,在当代越南国民的主体思维中对中国人并不特别友善,加之同样受项目吸引,怀着各种目的、背景各异的越南籍人员云集于此,在台塑河静钢铁厂周边形成了 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管控好庞大的员工队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从一开始就是摆在项目部面前的头等大事。
通过对项目周边社会环境的调查摸底,经反复的观察与咨询,项目部开始与当地驻守 FHS的横山边防团进行接触。该边防团属越南边防军现役编制,与地方公安机关一道承担着区域社会治安管理事务,且在当地多点布防,极为熟悉地方社会环境, 在当地具有强劲的威慑力。因为良好的沟通接触,双方逐渐达成了协防共识。2013年5月15日,也即项目正式开工仅两个半月,项目经理彭钟果断决策,以正 式合约的方式,与边防团签订了《配合机制——确保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治安、财产及工程安全》协议,谋求以正当合法的方式,为项目及赴外的员工构筑 起一道强劲的安全屏障。签约次日,专项驻防高炉项目的边防军人开始了驻点巡防。“让越南的军人为项目站岗”,这个首开先河的大胆举动着实是需要勇气的,在 后来数次异常事件中,因边防军的及时出动而掌控事态,不仅维护了项目建设的正常秩序,也让越南当地的一些黑恶势力远离了高炉工地,证明了这一举动的前瞻性 和正确性。
随着人员的增多,矛盾首先出现在众口难调的食堂伙食上,虽然项目部不惜成本的抽 调了国内厨师、购置了国内调料,但在夹杂了多地方言的员工队伍中始终是毁誉参半。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国人固有的恶习,随地乱倒食品的、强拿馒头鸡蛋吃 不了扔掉的、随地吐痰到处小便的、满嘴脏话恶言相向的、敞胸露怀身着内裤到处转悠的,丑态百出无以尽列,更有甚者因暂时停水就砸了龙头、为加大水量拆了淋 浴喷头,而在寝室内私拉电线、乱扔垃圾、又不及时清洗衣物,致使室内臭气熏天的,数之不尽。为维护国人形象,并应对可能的外界骚扰,项目部果断制定出了 《生活区文明公约》,并选派精干人员成立常备10人的联防队,用强制措施推崇文明,涤荡污垢。
暴风骤雨的冲刷
现场施工,同样遭遇连连坎坷。
2013年的越南河静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份,整个下半年都处在狂风暴雨的肆虐 中,其中还连续遭遇“蝴蝶”和“海燕”两场强台风,在台塑建设区域内因未形成有效的排水系统,雨水沉积现场,一次又一次地将工地置于一片汪洋之中。勉强时 车辆如同轮渡般的在水中行驶,无奈时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只能赤足趟水,而这个时段恰恰正是地下施工最高潮的关键时段,几乎整个的1号高炉所有的基坑都已开 挖,最深处已达正负零以下12米,满场的员工驻足于“岸边”,望着自己支好的模板、绑好的钢筋在混浊的水面下了无踪迹,只能无奈地摇头。
肆虐的暴风雨毁坏的并不仅仅是建筑,更加可怕、怕到胆寒心惊的是暴风雨摧毁了队 伍的意志,“洗白”了员工的士气。不仅仅是分包队伍的管理者,就连班组长及十九冶的员工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用于护堤防雨的人工、重新清理的基 坑、重新调整安装的模板钢筋、还有因此所延误的工期,大量全无踪迹的投入从哪里找回?如此难以为继的项目还能不能继续干下去呢?
其实,令项目建设倍受掣肘的又何止于暴风骤雨。项目开工之初所预知的三至四个月 即可到位的水电供给,实际到后来成了遥遥无期的奢望。原被告知地下打井50至60米即可获取地下水使用,可项目部在砼搅拌站打下120米深井,所涌出的地 下水排放二个月后仍是苦涩的咸水,连洗车都不敢使用,所有的建设用水全靠水车一趟又一趟的外出买水运回,就连养护用水也不例外。极度苛求的台塑管理人员几 乎是每天都要对水池存水进行取样化验,一旦超标即需抽空清池。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台塑的工地上“水贵如油”。
同时,还有施工用电。从项目开工那一刻起,国内早已难觅其踪的大型发电机就成了 须臾不可或缺的伴侣,高峰时段里,项目部除自备的5台发电机外,从外部租赁进场的发电机达26台,马达的轰鸣一刻不停,油罐车的往返就得风雨无阻。而在现 场星罗棋布的柴油箱侧,整日都聚焦着无数贪婪的目光,防不胜防的偷盗甚至会达到猖獗的程度。
人们常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对于曾常常纵横于蜀道上的项目经理彭钟而言,项目之波折远过于蜀道之坎坷。现实的艰难不禁令他回想起了田野董事长临行前的叮嘱,困境中的彭钟似乎拈量出了此言的份量。
削足适履的勇气
2013年7月,时值1号高炉炉壳吊装第一钩之际,田野董事长、黄太平副总经理 以及主体专业分公司领导,对项目进行了务实的视察调研。田野董事长从现场环境、建设困惑,到相关方合作、员工生活逐项了解分析,从国内国际建设市场形势及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台塑钢铁项目建设方略进行了再定位,果断地提出了“削足适履适应台塑管理,前紧后稳建设台塑项目”的指示,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 “走出去”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从学习适应到固化提升”的项目管理目标。
田野董事长的重要指示,为项目经理彭钟 “更新观念、摒弃陋习”,“找到存在感,有尊严的建设”的建设思想注入了新的动力,“讲规矩、除陋习”成为项目运营管理的主体思维,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讲规矩、重细节、强过程、留痕迹”的精细管理方案。
从那时起,“规矩”和“尊严”成为了台塑河静钢铁项目上最重要的两个词汇。
“依规有序”,首先是要依规,在工安(安全)文化国际领先的台塑企业里,其严苛 的安卫环管理是项目适应管理的首道关隘,《施工检核异常点数及扣款标准明细表》、《台塑河静钢厂劳工安全卫生工程规范》等管理规定成为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 件。中国十九冶以甘当学生的态度学习规范,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团队“适者留不适则去”的管理公示,强劲利落地表达了坚定不移的管理意志。“强按牛头”, 抵触自然在所难免,曾有一支地方分包商招聘入场的17名越籍员工,因不满台塑工地“禁穿拖鞋”的规定,于第二天上午集体扔了安全帽,以愤懑之态扬长而去。 冲突随着管理的深入而加剧,现场甚至出现了要将“安全员扔到沟里去”的扬言。
管理变得更加的谨慎而策略,但规范执行却从未敢松懈。规范所创造出的可靠的环 境、安全的通道、严密的防护确也让作业人员感受到了踏实,而其免处罚的宣导期,其后多频次、低额度、重规范的执法过程,逐步破除了“台塑靠罚款收钱”的谬 误,“以人为本、保护劳工”的管理理念逐步在现实中体现,安全管理也即于此中得以立足。
2013年底,在项目安卫环管理基本稳定时,彭钟经理启动了管理提升的引擎,并 把第一个着力点定在了建筑业多发、极度危害且影响恶劣的脚手架坍塌事故上。项目部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的专项检查小组,确定了10项环节36条细目的 《落地(或悬挑)式承重脚手架搭设验收表》,流程规定在承重体系高危部位的砼浇筑前,必须由小组成员逐项确认检查并签字,未完成《验收表》签字者则无法取 得《砼浇筑令》。流程出台,困难重重的脚手架管理局面即刻为之一变,相关管理人员随即就明白了流程管理的份量,平时怀有畏难、或碍于颜面的管理人员由于明 确了职责而不再敢掉以轻心,差一项签字就打不了砼。流程实施后,每次承重架体上的砼浇筑前,相关人员都会钻进架体仔细查看,发现隐患即会盯住整改,直到踏 实放心了才敢签字放行。一项科学的流程如缰绳般的稳稳套牢了脚手架坍塌的“事故魔爪”。
首战告捷后,另一项冶金建设现场重量级的《大型构件(设备)吊装作业安全检查确 认流程》庚即出台,再保一方平安。此后,项目部顺理成章的出台了《作业吊盘投用前安全检测确认流程》、《特殊环境作业监护管控记录流程》、《文明施工及消 防管理结合管控流程》等二十余项安卫环管控流程,流程的现实运行有效维护着项目平安和建设秩序。
同样面对严峻挑战的品质管理,也逐步制定了各专业工序的作业标准,如土建、钢结 构、管道、电气等专业各工序作业“十准”、“十不准”制度,项目部致力于将逐步建立起来的规矩落实,有效形成执行力,由此建立了各专业样板工程制度、宣贯 交底制度、巡查督查管控制度、异常数据分析制度、工作证据收集制度等。无论什么传统、也不管什么习惯,凡与台塑管理要求相矛盾的、凡与国际工程管理理念相 背离的均被“削足”。
施工进度管理也与习惯了的传统作法大相径庭。台塑工务部从未“快马加鞭”似的追 进度,何时建成投产是由合同所管控的,无论紧张与否,进度都必须以品质和安全为前提,凡受品质及安全管理所阻遏,进度就必须“刹车”,而有序和计划才是进 度管理的关键。为实现进度目标,何时安排何种作业,人员、机具、材料的计划及执行情况,前后环节的关联才是台塑管理人员严密关注的。进度的计划及报表都不 再是简单的文字与数据,与实物形态相一致的,充满着色彩和标识,如图画般的报表令人一目了然,其不可置疑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得到一览无遗的直接体现。当每日 描绘着的线条和色彩与计划预定的相矛盾的时候,进度警报就开始了,相应专业的置询调查、追根究底、调整措施、补救方案等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作业就必须呈交 了。如此模式下,进度不再仅仅是现实展现,更多的是计划执行的可控情况和计划调整的提前通报,进度变得如同驯服的渠灌因循而序。
成体系建立管理规矩,让管理流程支撑起项目建设的运行,从根本上解决在全新、陌 生、高端的平台上如何干项目、如何干好项目的问题,若非此般则无可“适履”。常言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而“削足”恰恰要削的就是秉性,“削足”的过 程当然是极度痛苦的,但要走入台塑、走向国际高端建筑市场,“削足”就成为了“必须”。
直面生死的考验
风雨中,历经了年余的磨砺,建设的步伐逐步踏上了台塑项目所特有的节拍,所“削”之“足”基本适应了台塑企业之“履”,新年后进场的员工在项目部统一的协调部署下,以扬鞭催马的态势快速挺进。然而,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梦魇般的灾难突如其来,彻底阻断了建设进程。
2014年5月14日,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
早上上班的通勤途中,道路上出现了一些挥舞着越南国旗正在游行的年轻人,人们心中陡然萌生起一丝不祥。
16:30,是恶梦开始的时候。项目安环负责人突然接到了门岗翻译的紧急呼叫, 挥舞着越南国旗的持械者突破门岗强行闯入了施工现场,几分钟时间,游行的人对毫无防范的现场作业员工进行了石块袭击,致多人负伤,坏消息连续汇集。时间在 流逝,暴恐分子已经完全疯了,那些利欲熏心、企图趁火打劫的家伙更疯了。他们开始放火,点燃了办公室的临时板房、点燃了工地库房、点燃了油漆库,甚至是无 知胆大到点燃了氧气仓库边的发电机;他们开始抢劫了,现场几乎所有的工具房都被砸开,各种小型电动机具、电线电缆、施工材料等等,凡可搬动的全部被洗劫一 空,滚滚浓烟之中疯狂的抢劫将一直文明有序的高炉工地变成了人间地狱,整个台塑建设区域无一幸免。
撤退比预想的顺利,1100多名现场员工步行3.5公里集聚到了台塑一座尚未投 用的宿舍楼里,同时撤进来的还有其他兄弟单位的员工,总人数即时统计达3500多人。夜幕降临,许多人无法入睡,彭钟更不可能合眼。生活区120名员工尚 未得救、65名失联者杳无音信、医院里面还有许多生死未卜的受袭伤员,千余人的队伍天一放亮就要吃喝拉撒,极限状态下的员工队伍一旦不测该如何收拾?道道 难题藤缠索绞,但毫无疑问,稳定队伍和找寻失联者是当务之急。
15日一早,协调联络、找寻失联、证件清理、后勤保障四个各司其职的善后小组开 始运行,找寻失联者的工作有效展开,令人感动不已的是几乎所有的越南下属承包商,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找到了项目部,他们对暴徒们无耻的暴行给予深恶痛绝的 谴责,送来了矿泉水、饮料、食品、药品、毛巾等等,并协助项目部打探外界的消息,还冒着被袭的风险帮助寻找接应失联人员。危难之际见真情,正义与友谊跨越 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
16日的下午是一个令人喜极而泣的时段。中国政府跨部门特别工作小组已经赶赴越南,并组织了专机和轮船到越南来接员工们回家,中国中冶总裁张兆祥和中国十九冶董事长田野也来了,这可是家长来接家人回家的啊!
回家,回自己的国家!此时此刻,员工内心在极端惶恐时突遇安抚所喷涌而出的是撕心裂肺般的激动与澎湃。
5月17日晚,第一批16名重伤员在越南荣市机场乘SOS国际医疗包机启程回国。18日凌晨5:30时,经项目部确认的90名妇女、轻伤员以及身体较弱、情绪不佳的人员列队在台塑宿舍前准备动身。
整体乘船撤离的计划全面开始了实施准备。临行前,彭钟下达了最后一道指令:台塑提供的暂住区域必须彻底打扫,要用水冲洗用拖把擦拭,并把所有的垃圾堆放到指定位置,十九冶人必须有尊严的撤离,要走得干干净净。
中国十九冶是暴力事件中受袭伤害最重的,田野董事长于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赶 赴暴乱现场亲自接人。为了保证撤离的大局,稳定全部中国员工的情绪,身居险境的田野董事长还是以大无畏的气度作出了让步,第一船走的没有一个中国十九冶员 工,而他自己却坚定地置身于最后启航的第四船上。中国十九冶的有序组织和大度胸怀在整个撤离行动中起到了压舱石般的稳定作用,这令所有参与撤离组织的中方 人员敬佩不已。
船舷之上,中国十九冶1214名员工发自内心的高喊着:“我们不是难民,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我们是政府专门派船接回家的国民”,“是五星红旗来接我们回家的”……
祖国,给了遇袭员工无尚荣光的尊严。
舞台中央的劲舞
2014年6月,在台塑企业反复的恳请承诺之下,鉴于台塑钢铁建设事业的大局,中国十九冶副总经理黄太平率队启程,踏着“5·14”暴力袭击事件未曾消散的余波再赴征程。
依然是在那一片闪烁着耀眼白光的沙滩上,先期到达人员重新收捡了满目疮痍的建设现场,建设施工在不可历数的艰难中蹒跚前行。
从最基础的水沟、桩基、道路开始,项目施工从点点滴滴开始逐渐被移入了秩序轨道。这个过程同样充满着风险,暴乱撕裂的伤口并未愈合,曾经繁华的街道上人影稀疏、满目萧瑟,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演绎着特别的沉寂,如此境地里的施工组织自然不能奢谈正常。
时光荏苒,举步维艰。整整五个月的梳理调整,以集团公司为后盾的施工组织才凸现效果,队伍基本稳定,施工进度按照台塑企业调整后的计划网络有序推进,劫后的台塑钢铁建设现场,中国十九冶再度攀上领衔位置。
2014年12月6日,始终牵挂着项目动态的田野董事长再度踏入项目现场,在与台塑企业高层沟通协调后,对整体的项目状态进行调研,对项目的社会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安排。
特别时段,董事长之行毫无疑问是要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春节在即,春节假期 不仅时间上要耽误近两个月,来往的人员调迁及证照办理也颇费周折,历尽艰辛所蓄积的建设势头将遭掣肘。动员中越两国的员工放弃休假,保证正常的建设进程势 在必行,而且总包人员也须保持同步。方案确定后相应的假期补贴、活动安排、施工调整依序开始落实。
2015年2月18日,羊年除夕,田野董事长按计划到达了项目现场,他也是台塑 项目中资企业中唯一一个放弃与家人团聚、在项目现场过大年的董事长,而且,不仅仅是董事长,相关专业分公司的一把手悉数同至。以基本成形的1号高炉为背 景,项目现场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台塑河静钢铁高层领导到场道贺,811名留守员工与总包、台塑留守人员欢聚一堂。喜庆所至,由田野董事长率队的中国十 九冶赴越工作人员,与总包台塑联队即兴进行了现场拔河友谊赛,欢声雷动之中,从一开始就把活动的气氛推上了祥和热烈的主基调,此后的除夕聚餐、春节团拜、 游园联欢、钓鱼大赛有条不紊的依序展开,在整个台塑区域成为一道最为艳丽的风光。新华社驻越南记者站首席记者全程参与活动报道,对活动组织及员工的精神风 貌表示由衷敬佩,也对“西部铁军”的文化内涵有了特别的认识。
大年初三,全体员工准点上班,现场机器隆隆,焊花闪烁。
精心呵护,护的就是常态稳定的施工秩序。建设步伐基本吻合着建设计划,向着“11·30”1号高炉全面建成的目标推进。
2015年5月15日,1号高炉主控楼高压受电一次成功;
2015年10月17日,1号高炉主皮带机调试一次成功;
2015年11月18日,1、2号鼓风机带负荷试车一次成功;
2015年11月28日,1号高炉软水密闭循环水系统冲洗、试压完成;
2015年11月30日,1号高炉全面建成。
1号高炉“11·30”全面建成的目标如期实现,成为台塑越南河静钢铁投资案中首先实现阶段性全面建成目标的主体项目。28个月,十九冶人苦苦追求的目标变成了现实,这是用艰苦奋斗换来的果实,这更是对艰辛磨难给予的回馈。
没有四方贵宾隆重剪彩,也没有大张旗鼓庆功典礼,就如同正常的进度报告,中国十 九冶通过中冶赛迪总包报送了建成结果,但这一结果却引起了台塑高层的高度重视。12月2日,越南河静钢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源成莅临现场视察系统建成情 况,对1号高炉如期全面建成表示热诚祝贺,对项目建设者再三表示衷心感谢。次日,台塑集团总管理处总经理王瑞瑜,偕台湾总部及河静钢铁高层管理者对1号高 炉进行了现场视察,对项目如期完成建设目标给予了高度评价。
获悉1号高炉如期建成的喜讯,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公司已退休的前总经理杨鸿志由台 北启程,于12月4日亲临1号高炉现场视察。面对巍然屹立、雄姿英发、银光闪烁的1号高炉,这位从建设伊始即对项目倾注满腔心血与关爱、又历经 “5·14”全程磨难的老人万分感慨。实际上,十九冶人对这位老人更充满着特殊的感激之情,“5·14”事件发生后,面对走投无路的受袭中国员工,时任总 经理的杨鸿志当即指示相关部门,打开生活区尚未投用的宿舍,引导受袭员工入住避难,并拿出全部库存生活物资,当晚就提供餐食供给,从那时开始直到撤 离,3500余人的餐食全部是免费提供。当张兆祥总裁及田野董事长一行在撤离前与杨鸿志总经理交换意见时,对台塑集团在事件发生后妥善安置中方员工、提供 交通设备、联系警卫保护表达了诚挚感谢。当时,杨鸿志总经理一句“我们是同胞,血浓于水,怎能见死不救”的话让许多人瞬间泪如雨下。
在中控室通过工业电视全面了解系统建成情况后,杨鸿志又信步于高炉出铁场平台, 在铁口前观看了炉前操作演练,再乘工业电梯直上炉顶,在80米平台上纵览整个河静钢厂。身临宏大的建设工地,他激情难抑,对同行者们豪情感言道:“我们原 来一直是看别人的高炉,今天终于看到了自己的高炉啦!”整个视察过程中,杨鸿志数度与项目经理彭钟紧紧握手,并反复强调“按期建成你们太不容易了”、“工 程干得真的很漂亮”,言语中充满了对建设者由衷的赞誉。
一直以来,以极度严苛为特征的台塑工务部多位高层主管,面对崭新的高炉同样是感 同身受,在相互的交谈中,主管们一如往昔地用朋友般的坦诚评价道:“今天的结果,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台塑高层当初在高炉建设上选择中冶赛迪、选择中国十 九冶是绝对正确的。”台塑企业对陌生的中国十九冶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十九冶人以用心和诚实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取得了信任,更收获了友谊。
高炉单元长期以来,其进度、品质、安卫环管理始终处于各项目单元前列,从1号高 炉基础都还未浇筑砼开始,高炉单元就一直是台塑企业对外联络、展示形象的窗口区域,路要扫得干净、围护要搭设美观、可视化标识要形象夺目,许多次以不同方 式确定的参访线路做到了一尘不染。特别重要的时候,道路的清洁真的是用空压机“吹”出来的。高炉工地先后接待了高级别的多国经济使团、新日铁、JFE、越 南国家部委及领导人等参观团体20余次,截止到1号高炉全面建成,越南国家领导体系的领导人中,国家主席张晋创及总理阮晋勇都曾到访高炉建设现场。在良好 展示台塑企业形象的同时,也同步展示了中冶集团的企业形象,传播了中国十九冶“西部铁军”的品牌文化。
南海之滨的蓝天下,高炉巍峨,亮彩夺目,其伟岸身躯挺拔屹立在台塑河静钢铁建筑群的中心,而催生她的建设者——十九冶人以无可置疑的豪迈,劲舞在舞台的中央,在紧锣密鼓的最强音段上,以强劲之势气宇轩昂的完美亮相。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功,始终牵挂着项目进程的中国十九冶董事长田野欣然命笔,题句致贺:“三军将士齐心协力,河静高炉巍峨耸立。西部铁军再接再厉,铁水欢歌庆祝胜利!”
董事长的贺词被张贴在了项目部会议室,与参建员工一同共勉。仍在跑道,未敢驻足的项目员工读懂了董事长的关爱、更读懂了集团公司的期待。
“西部铁军”宜乘勇,更待铁水映笑靥。
身在异国他乡的十九冶人,将本着用心铸造项目的意识,继续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依靠勤奋与智慧,进一步切实履行建设承诺,稳固高炉建设国际标杆的地位,树立起中国中冶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工程建设运营承包商的良好形象。
[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