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建筑业进入了新阶段,建筑业新常态是行业增速急速下滑、房地产势如崩盘、人工成本快速上升、工程款回款困难、竞争加剧、高风险的PPP盛行、政府大力推行BIM与工业化,前20年高速增长期的简单粗暴式经营思维已不能延续。
2015年中国建筑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程清单出炉
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20省份今年计划总投资约30万亿元。几乎所有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经济周刊》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个省份不同程度地公布了2015年的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合计约30万亿元。投资的主要方向为民生工程,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等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投资规模太大,投资率过高,始终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
为了稳增长,内蒙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将“促进投资”放在了2015年所有工作之首,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内蒙古2015年将力争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规模达到1.5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万亿元。
据河南省发改委向河南省两会提交的报告,2015年河南省计划总投资3.57万亿元,其中8000个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5万亿元。这是目前为止,公布拟投资总额最大的省份。
河北也表示将全力以赴加强项目建设,力争全省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达到1500个、投资增长20%以上。在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力争完成投资2100亿元。
经福建省政府审定并公布的2015年福建省重点项目共安排490个,总投资3.0435万亿元。
西部12省市2015年计划交通建设投资超6000亿元
日前,多个省市交通厅召开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2015年工作重点并明确今年交通建设投资情况。梳理西部12省份情况时发现,西部各省均将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年项目投资重点,粗略统计,西部12省市今年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
川黔滇3省投资上千亿。在西部12个省份中,四川、云南、贵州3省今年交通建设投资均达千亿规模,四川计划投资1000亿,云南计划投资1200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志刚则在1月12日召开的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称:贵州今年确保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力争1350亿元,同比增长13.9%。
1月7日,重庆市交通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重庆交通将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全市交通计划投资745亿元,其中,公路和铁路投资占比最大。
内蒙古计划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00亿元,称2015年要加快推进自治区重点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交通投资2400亿元,但前四年的投资约在170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尚有700亿元的空间留待今年完成。
宁夏公路交通运输固定资产计划投资135亿元;青海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比2014年增长15%;新疆对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初步安排资金250~300亿元。
广西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广西铁路大发展实现市市通高铁工作方案》,按计划,今年将新开5个铁路项目,总投资不会低于300亿。最近两年,该省交通建设总投资规模都在700~800亿元左右。
甘肃省发改委则表示,2015年甘肃省境内续建铁路项目将达到10个以上,铁路建设将进入高峰期。而从日前召开的西藏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信息则指出,今年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以上,其中提及6个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在内的大型交通建设项目。
重点布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了稳增长,2014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50个交通基建项目,这些项目大都在今年开工建设,其中30个项目是在西部省份,主要集中在新疆、四川、内蒙古、贵州、云南、广西、甘肃等地。在重庆市的交通建设布局中,今年将加快渝黔高铁、渝万高铁等9个铁路项目建设进度,建成黔江至恩施、铜梁至永川、开县至开江高速公路。
青海的工作安排则是加快建设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力争开工西成高铁。同时,重点推进新青川大通道、G6京藏高速茶卡至格尔木段、G214共和至玉树(结古)、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除了贵州外,广西、甘肃等地瞄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发力。甘肃省去年底专门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就是,到2016年,基本建成高速公路主骨架。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随着战略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5年地方和全国“两会”之后,“一带一路”成为市场热词,机构对于“一带一路”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研究也进入迸发期。民生证券研究报告称,目前各地方“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预计影响2015年新增投资4000亿元左右,拉动GDP增长0.25个百分点。
1.04万亿元基建项目投资,主要包括重庆、四川、宁夏、江苏、海南、云南、陕西、广西、浙江等省市。从项目分布看,主要还是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主,占到全部投资的68.8%。524.7亿美元跨国投资规模,主要集中在中亚、南亚等地区,投资的方向更多以能源、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为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由于经济总量的地理布局很难调整,所以2015年应该重点是产业地理布局调整,包括产业的国际转移和国内转移。“一带一路”战略有望在2015年全面落实铺开,预计很快会有国家层面的规划方案或指导意见出台。近期以铁路建设、核电合作等为主的一批基建项目有望实质性落地。
一带一路规划方案将出台,超2/3省份有专项规划。截至2月5日,已召开地方两会的28个省份中,超过2/3的省份都对“一带一路”进行了省内规划和推进,包括云南、宁夏、河北等重点省份的规划已经进入到具体项目和细节化推敲的阶段。河南、山东等省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将本省城市纳入规划。
在基建项目领域,尤其是交通领域的基建规划已经成型并且细化。云南省计划以畅通国际大通道为重点,全面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争取玉磨、祥临、弥蒙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泛亚铁路中线和云桂、丽香等10项在建工程进度。加快昆明机场配套工程和泸沽湖、沧源、澜沧、红河机场建设,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安徽省在两会工作报告中表示要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开辟西向开放新通道。重庆市计划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了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
并购重组“大时代”到来
在国民经济开启新常态之时,国内资本市场也迎来并购重组的大时代,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国企改革等主题的催化下,并购重组所释放的投资机遇将蔚为可观。
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并购案例数量超过4450起,披露交易规模1.56万亿元,交易量创下历年之最。涉及上市公司超过1783家,较2013年同期分别增长274%和210%。今年以来,这一趋势还在延续,2015年初至今,首次公告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的上市公司超过150家。成功的并购案例不仅带来了上市公司业绩的蜕变成长,更为未来并购重组时代演变提供足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国企改革系列实施方案出台在即,随着国企分类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及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早有预期,从2015年开始,中国国有企业群体将迎来一个大分化、大重组的高潮期。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互联网+”概念,并提出将就此制定行动计划后,市场对于“互联网+”蕴含的投资机遇预期强烈,未来传统行业跨界并购整合实现“触网”将呈现井喷之势。
PPP模式拉开大幕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2014年推出的PPP项目已达近8000亿元,政企合作的大幕正逐渐拉开。机构预计,全国范围内或推动总投资额超3万亿元项目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预计未来十年全国PPP项目有望达到十万亿元规模。
表7:各省份PPP项目计划
序号 |
省份 |
PPP试点推荐项目 (个) |
总投资额 (亿元) |
1 |
福建 |
28 |
1478 |
2 |
青海 |
80 |
1025 |
3 |
安徽 |
42 |
710 |
4 |
江苏 |
15 |
875 |
5 |
重庆 |
/ |
约1000 |
2015年31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有25份提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占比逾八成;至少有27份提及政府购买服务,占比近九成。据长期参与PPP项目的大岳咨询公司粗略统计,中国已经完成8000多个PPP项目,重新推出PPP试点或示范项目,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很难比这8000多项目蕴含的内容多,而且新的试点需要时间。
从各地PPP项目涉及领域来看,PPP模式现在主要运用于供电、供水、废物处理等公共事业,公路隧道等交通运输项目,医院、学校等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通讯网络等其他专业性服务。
挑战
企业现金流恶化
投资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与可用资金不足有关,这就需要改革投融资渠道。改革投融资体制,将弥补市场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活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加快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拉动有效投资,还有利于改善民生、推动创新创业。
今年的基建投资可能持续增长,一至二季度可能是发力的关键期,但是否会出现2008年的爆发式增长态势,答案是否定的。如此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该由谁来买单?融资难题可能会成为未来一个关键的难题。
去年国家发布了国发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融资的两个新方向,一个是PPP,另一个就是自发自还的地方债。在这样的背景下,PPP因为可以疏解地方财政困境,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被寄予厚望。
2015年,PPP模式首次被写入了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湖北省提出,积极推广、探索PPP模式,创新政府投资引导方式,通过投资补助、产业基金、担保体系、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湖南省在回顾2014年工作时提出,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试点有序开展。此前,湖南省财政厅向社会重点推出了3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额达583亿元,涉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2015年人口拐点来到
由于实施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2010年中国的年龄结构呈纺锤形,劳动力比例大,经济增长势头不错,但是也导致内需不足。这种结构是不稳定的,并且很快就要变成高度不稳的倒三角形:劳动力严重短缺、高度老年化、经济丧失活力。
2015年之后,中国20-64岁劳动力开始负增长,下降速度将超过日本。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拐点”到来前后,经济危机如影随形,首当其冲是对房地产的冲击。比如日本,在1992年人口出现拐点之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地价大幅下降。
由于人口结构发生了转变,楼市所赖以生存的土壤——“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主流人口专家认为,从理论上说,出现刘易斯拐点后(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人口红利就会逐渐消失,“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
一般来说,人口红利消失会出现两个最明显的指标:
l 用工荒。劳动力工资上涨将成为常态。
l 刚需荒。需求萎缩、房价上涨速度放缓。
从目前情况看,这两个最为明显的指标都有浮头迹象。现在的确有不少城市出现了“用工荒”,劳动力工资上涨将成为常态。
同时,由于刚需萎缩,全国房价上涨速度放缓,部分三四线城市楼价开始下跌。人少了,房多了,库存量同步上涨。
多省市下调2015年的投资增长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且资源更加强调依靠市场进行配置,再加上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偏重,今年虽然各地仍然会延续通过抓重点项目稳增长的一贯思路,但是效果与此前几年相比可能较为有限。
统计显示,28个省(区、市)中,除重庆市、安徽省去年未设定投资增长目标无法比较外,计有贵州、天津、新疆、陕西、湖北、江西、青海、湖南、山东、河南、四川、甘肃、广西、云南、内蒙古、宁夏、河北、辽宁、山西19个省(区、市)下调了2015年的投资增长目标;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黑龙江5省市未设定目标,其中北京、上海、浙江3省市连续两年未设目标。此外,仅有西藏上调今年投资目标,福建保持18%增速不变。
对于地方为何在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的2015年下调投资增长目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在杠杆率较高、地方债务较重、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大背景下,投资增速适当下调,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其次,地方存量债务负担较重、还本付息压力大,在经济下行、房地产调整、土地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新上项目的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建筑业作为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在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效率的时代,建筑业的绿色革命也将倒闭企业转型,加大绿色建筑比重。
表8:多个省市下调固定资产投资(单位:%)
省市 |
2014年目标 |
2014年实际 |
2015年目标 |
调整 |
省市 |
2014年目标 |
2014年实际 |
2015年目标 |
调整 |
天津 |
15 |
15.1 |
12 |
-3.1 |
贵州 |
25 |
23.6 |
20 |
-3.6 |
河北 |
17 |
15.5 |
15 |
-0.5 |
宁夏 |
20 |
19.4 |
15 |
-4.4 |
福建 |
18 |
18.8 |
18 |
-0.8 |
广西 |
18 |
16.7 |
16 |
-0.7 |
山东 |
17 |
15.8 |
15 |
-0.8 |
内蒙古 |
15 |
15.7 |
13 |
-2.7 |
山西 |
20 |
11.5 |
16 |
4.5 |
甘肃 |
25 |
21.1 |
20 |
-1.1 |
云南 |
24 |
15.1 |
18 |
2.9 |
西藏 |
18 |
19.8 |
20 |
0.2 |
资料来源: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
2015年房企去库存压力加大
据统计,截至2月9日晚19时,在沪深两市144家房地产企业中(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已有73家发布了2014年的业绩预告,占比过半。而在这73家房企中,36家实现了业绩的增长,另外37家则出现下滑,其中15家房企表示公司可能出现亏损。
从宏观格局来看,无论是两会上政府报告中的中央定调,还是地方不遗余力地刺激,地产行业的政府环境日益友好,但市场依旧不温不火,产业走向“形势比人强”。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新房销售增速将进入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阶段,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必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必将逐步弱化。房地产行业利润在快速下滑,而扩张拐点已现。作为建筑业的上游,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企业业务增长带来挑战。
营改增利空来袭
目前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对建筑企业“营改增”采用11%的税率后税负变化,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税负增加问题。普华永道曾举例测算一家特级建筑总承包企业“营改增”后税负。该企业2012年已缴营业税约为4亿元。“营改增”后,则实际上缴纳的增值税可能将达到7.6亿元,比起之前的营业税几近翻倍。
建筑业“营改增”虽然试点工作暂时推迟,但也是迟早的事。财税[2011]110号文件明确规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一起,适用11%税率,原先寄希望于在税率确定上“讨价还价”以减轻建筑业负税的幻想破灭。110号文件还明确,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一起,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即用销项税减进项税来确定缴税额。文件中这两项规定意味着,行业微利现状在持续,建筑企业获取增值税发票困难无法按理论扣除等问题将继续存在的实际情况下,建筑业却要面对刚性税制改革新政了。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营改增”做好无条件承接的准备。
2015年3月6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表示,营改增是最伤脑筋的一个问题,今年按照计划应该完成营改增的改革,也就是把生活服务业、金融业以及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全部改成增值税,最难的是不动产业转成征收增值税。
发展热点
热点1:对外政策领航、国企改革红利、跨界转型落实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无疑成为地方两会的关注焦点。目前已公布的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了改革重点。其中,提及最多的是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农村改革等。
2014年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这些改革,有的是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专项改革总体方案,带有统领和指导作用,有的是涉及多部门、跨不同领域,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有的是议论多年、改革阻力较大、多年都啃不动的硬骨头,还有的是具有积极探路性质的改革试点,各地区也结合实际推出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实践说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推进改革的决策机制、统筹协调机制、督办督察机制、宣传引导机制也是有效管用的。这些机制要继续坚持和发挥作用。
国企改革方面,“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是各地推动国企改革的关键词。如河北指出,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加快省属国有企业核心资产上市和整体上市,以及抓好企业子公司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庆则表示,推动市属国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化步伐,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等。
财税金融改革方面,包括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发展民营银行等。自2012年我国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所涉领域及地域逐步扩大,今年各地都表示,会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营改增”改革。如河南表示,今年要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领域。
“三农”问题向来是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31个省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村改革也基本都未缺席。“农村集体产权”、“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是其中关键词。
2015年,展望热点轮换的投资机遇,包括:国际工程政策延续发酵、央企与地方国企改革红利展现、装修2C与环保转型的落实、建筑产业化/兼并购/迪斯尼等。
央企四项改革
l 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利用国有资本力量保证市场稳定;
l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同进同退;
l 董事会行使高管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确立企业自主经营权;
l 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央企派驻纨检组试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地方改革推进
l 上海:确立公司股份制改造、开发性市场化双向联合重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三大混合所有制发展路径;
l 广东:确立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核心,计划到2017年混改国企比重超过70%,形成30家资产或收入过千亿混合所有制企业;
l 安徽:主要采取股份制改造、整体上市、资本运作、员工持股、开放项目、参股民企六种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
热点2:国际工程受益战略地位提升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政策,在APEC会议实现战略地位的提升。推进措施包括:中国出资400亿美金成立丝路基金、推进成立亚洲基础投资银行、预计未来10年对外投资达1.25万亿美元。
我国2014年参与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我国铁路建设领域对外承包工程取得突破。2014年,我国企业参与的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比2013年增加113个;累计签订合同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多,完成营业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中国铁路走出去正逐步从初期的设备供货向设计引领、技术带动、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转变。比如中国企业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至卡杜纳铁路是非洲首条按照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修建的现代化铁路。
铁路设备已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自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铁路设备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机车车辆出口由2001年的不到8000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7.4亿美元,年均增速达34.7%,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出口增速16.5个百分点。2014年,机车车辆出口增长19.3%,是同期我国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
在出口增长的同时,铁路设备也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产品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电力及内燃机车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在铁路整车出口中所占比重保持在60%左右。2014年,我国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160公里动车组、双层客车出口显著增长。
2015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作出部署。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口铁路设备26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铁路设备出口已覆盖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市场为东盟、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占我国铁路设备出口总额一半以上。
热点3:跨界转型、引领创新
装修家居电商发展正当时:随着天猫、京东等将电子3C、图书音像、服装、家电等电商的布局完善,装修建材家居的电商发展开始呈现接力的趋势。从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积淀与供应商的诉求形成合力。跨界转型——公装到2C(金螳螂)
建筑企业转型与创新战略在2014年受到业内人士关注,作为改革关键之年的2015年,将会有更大的活力。
表9
热点4:三大战略,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有个良好开局。
从稳增长到保增长三大战略助推新格局,三大战略将成2015经济增长的新看点。2015年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大力度,货币政策走向宽松。中央经济会议首次强调了经济风险显现,但去杠杆仍需较长时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是2015年稳增长重要着力点。
这三大战略如今高频率地出现在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当然,各省份的具体定位各有不同。除陕西、新疆等这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外,其他省份也在努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如江西提出,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致力增加和创造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未来将对接中欧国际铁路班列,扩大该省至宁波、厦门、深圳铁海联运,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河北省提出,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黑龙江则想要通过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强对俄全方位交流合作。
另一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津、河北、北京三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北京也将此战略浓墨重彩地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热点5:地方政府纷纷开出“创新清单”
在各省份工作报告中,创新成为地方政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力点。通过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上海市更是将目标定位于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并提出2015年的目标为,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该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左右。
河北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如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
山西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低碳创新行动计划,以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为方向,实施好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煤炭绿色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对策
转变经营理念。要意识到行业的转折点的到来。关系竞争力时代逐步过去,能力竞争力时代逐步到来。竞争要开始基于客户价值之上,而不是只在经营关系。要更内眼睛向内,变革提升自我。
充分运用战略竞争力。能力提升必须依赖战略聚焦,否则很难从行业同质化竞争泥沼中拨出来。为什么在某个领域比别人做得好,战略聚焦才是最大的理由,才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战略聚焦才能将战略竞争力充分发挥出来。战略聚焦需要我们有比较多的放弃,这是对长期在机会主义中浸泡的建筑企业企业家是最难的,但却是下一阶段的最重要的出路。
抢占细分市场领导品牌。这是下一阶段最有效率的竞争策略了。旗帜鲜明的进行品牌建设,抢占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是建筑企业下一阶段最值得做的事。必须尽早起步,全力以赴。抢占细分市场领导品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时不我待。
利用BIM、互联网建设强大的执行系统,建立企业大数据。当前建筑企业的精细化、集约化能力相当低下,无法支撑下一阶段残酷的低成本竞争。大企业成本比小企业高,小企业成本比包工头高。这样的行业永远处在恶性竞争中。只有大企业成本能力上来之后,良性的优胜劣汰才会真正开始。提升成本竞争能力,BIM、互联网必须用好,否则提升成本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由建筑业本质所决定的。
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危机、建筑业增速大幅降低,政府业主和开发商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对建筑企业第一个考验就是资金问题。政府公建项目大力推行PPP模式,建筑企业融资能力更成为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随着产业整合的开始,资金能力强的企业将会有更多的并购机会,进行低成本快速扩张。随着互联网金融、众筹的兴起,建筑企业的融资已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了。
总结及7大预测
1) 中国建筑业进入个位数增长,甚至实际负增长
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业急转直下,中国建筑业除基础设施领域外,将面临全面下调。2014年全面增速为10.2%,真实情况一定已是个位数。政府为了调结构,不会通过直投形式大量投资工程项目,2015进入个位数增长已属必然,事实上大量领域(房地产开发、商业、工业等)负增长也无可避免,整个建筑业进入实质负增长也有可能。所有建筑企业都增长的时代正式过去,建筑业分化开始。
2) 关系竞争力时代渐远,能力竞争力时代开始
随着几大民营企业、国有大企业创始人和领导人出事,预示着关系竞争力在中国建筑业的代价大增,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大减,能力竞争力时代逐步到来。企业不注重内功的修炼,发展将不可持续。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建筑企业,应尽早上岸。
3) 建筑企业并购数量大增,建企破产数量大量增加
2014年,中国建筑企业不倒神话已经破灭;2015年,会更加放大。
中国建企将被房产企业带倒一批;因工程项目数量减少,竞争加剧,被挤倒一批;因管理不善,亏损严重,被破产一批;因管控能力弱,被内乱搞到一批。但不论如何,相对制造业、零售业,中国建筑业企业淘汰率还是很低的,总体上,2015开始企业分化加剧,马太效应显现。
同样,建筑业信息化领域的泡沫企业在2015年也面临崩盘危险,仅依靠行政垄断、资本炒作圈小散、传销式销售、无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持续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很明显,这类企业被市场淘汰对行业创新和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4) PC产业遇到挑战
工业化、信息化确是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工业化的如何推进,有其产业规律,政策设计非常有讲究,目前政策是否有效有待观察。中国建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一个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一个重要挑战。
提倡工业化、产业化微创新更为有效。
工业化必须有信息化支撑,BIM、互联网协同技术等行业信息技术普及以前,工业化发展将有限。
5) PPP项目难以快速增长
由于对政府的信用缺乏信任、政策法律配套跟不上,再加上大部分民营建筑企业融资困难,项目投资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力推的PPP项目艰难前行,雷声大,雨点少。还需等待市场环境的成熟。
大型央企由于肩负国家重任,和国家信用担保,会率先展开一些项目。
6) 建筑业互联网金融元年
无论是政府大力推行PPP,还是房地产危机引起业主支付危机,都导致下一阶段的建企发展,融资能力将是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必须广开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无疑是一个很有前景项目融资新渠道。2014年,建筑业新金融专家─—班汇通平台(www.banbank.com)发布,引起行业巨大反响,拉开建筑业互联网众筹的序幕。
7) 建造阶段BIM技术应用爆发性增长,国产品牌BIM技术取得优势
2015年中国建筑业,BIM技术在施工建造阶段应用项目数量将超过100%增长,建造阶段BIM技术应用台风口正式形成。
2015年开始BIM技术成为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施工建造阶段,国内领先的BIM技术品牌继续扩大优势。大量吃尽洋品牌苦头的大央企和大国企,开始尝试本地化、专业化更强,投入产出更高的国内BIM技术。
总体上,2015年,是中国建筑业大拐点,挑战加大,机会更多。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