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像搭积木一样搭建住房”,曾几何时,这种便捷的住宅建造方式成为许多人的梦想。
然而,建筑产业现代化真的只是现场“搭积木”这么简单吗?10月23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在江苏省海门市举办“2015中国建筑施工学术年会”,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与发展”问题展开研讨。
“新型建筑工业化不等于装配式建筑,更不等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不能为了装配而装配,也不能为了工业化而工业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的观点引发全场共鸣。
设计装配应“天衣无缝”
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建筑业的发展潮流,预制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建预制构件厂近60家,至今实施预制装配整体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已达数千万平方米。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颈,如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任务不足、建筑成本偏高、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设计施工未形成一体化、预制构件生产与市场销售监管不到位、现场预制与装配施工质量控制等问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秘书长刘子金坦言。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晨光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装配式建筑虽然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绝不能为了提高装配率人为地将现浇混凝土建筑拆分成不同的建筑构件,设计施工一体化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记者在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龙信广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其5号楼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87.15米,4~29层为预制PC装配式,包括外墙、内墙、阳台、叠合板、楼梯段、PCF板、预制梁。通过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整合创新,5号楼在建造过程中实现了无外脚手架、无现场砌筑、无抹灰的绿色施工。主体结构中内外墙、阳台、楼梯、叠合板、预制梁、PCF板均可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安装、节点浇筑。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祖新告诉记者,“5号楼外墙采用了被动式复合夹心外墙板技术,建筑节能标准可以提高至65%~75%,提高建筑外墙的耐久性、抗风、抗腐蚀、防渗漏性能,改善现场施工环境,实现绿色建造方式。”
“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实现预制装配可视化、三维设计可视化,管线综合、碰撞检查。而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撑体系,可快速组装、拆卸,施工效率高。同样的工程量,比传统工艺减少近50%的劳动力,能够大幅度缩短施工工期,真正解决了广大施工企业面临的劳动力瓶颈问题。”谈到装配式建筑的优势,陈祖新感触颇多。
“建筑工人是真正的职业工人”
中国是建筑大国,但并不是建筑强国。遍地开花的建筑工地上,许多未经专业培训的农民工是一线作业的主力军。
然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却越来越急迫地对建筑工人职业化提出要求。“建筑工人应该是真正的职业工人,应该像制造业工人一样得到尊重和保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纪迅强调,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在刘子金看来,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区别于传统建筑工业化的一种新型建筑工业化,它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是以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主体结构装修一体化和管理过程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要求,职业建筑工人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现在下工地,很少能遇见高等级的技工了,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梯次培养出现严重断层,今后必须高度重视技工的培养问题,恢复建筑工人八级工资制。”毛志兵称。
“发展装配式建筑不要卖构件,而应卖产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工程师叶浩文表示,政府是当前建筑工业化的最大推动者,理应建立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发挥生产线规模化、施工装配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
根据多年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实践经验,安徽省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住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张大传建议,国家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强强联合、重视人才培养、开展科技攻关、进行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发展预制整体式建筑结构体系,是当前将‘高能耗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变、提高建筑业现代化建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刘子金称。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