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制定的一年,而2016年被认为是政策落实之年。据《中国经营报》消息,在2015年19项国企改革相关政策推出后,2016年将有21项左右的国企改革政策出台,包括国企重组、员工持股、薪酬改革等内容。 一位参与国企改革的高层人士透露,整体思路“就是一个放开一个监管,围绕市场化进行改革,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另一位国资委人士证实:将会有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措失出台。
两年前,财政部为“什么人能够持股”一事,进行了多次讨论。财政部相关政策制定部门人士认为,目前最纠结的问题是:“哪些人可以持股?管理层、技术骨干还是全员持股?这个问题正在讨论中。”
“员 工持股不是新事情,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不是所有员工持股都是好办法,首先要看是什么企业。”前述国资委人士表示,“我比较主张科研企业实行员工持 股,特别是有专长的技术人员,对企业有很大的意义,可以说是用‘金手套’把这些人稳定在企业,科研企业所获得的利益就会不断提升。”
该人士认为:“一般的企业不适合员工持股,一个万人大厂,所有员工都持股,没有意义。容易造成福利性的持股。实际上,改革30年,已经证明,全员持股不是一个好办法,要分企业、分行业,根据它的特点进行持股。”
去年以来国企改革进入加速期,频频曝光的国资流失大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国有资产重组、上市、并购、采购等期间,其背后容易暗藏腐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表示,对于国资流失的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可能会造成本轮改革的倒退。
国有资产流失有两种,一种是交易性流失,就是在交易过程中不评估、低评估,隐蔽资产,这是一种不公开、不透明的流失,还有一种是体制性流失,如不负责任的盲目投资、管理不善、没有效益增长的目标考核等。
在多位专家看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产权流转是否程序规范和合理定价、是否市场化评估和透明操作等将成为监管重点,以防出现国资贱卖、暗箱操作等现象。另外,还要防止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化公为私的工具。
然而,防范流失不意味着捆手脚。目前在国有资产买卖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边界不清晰,使得一些国企把“坏资产”抓在手上不敢卖。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铜业[0.56% 资金 研报]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保民表示,随着国企改革深入,对于国资流失方面应该制定更为明确的标准,特别是在改革中容易出现争议的环节,让国有企业管理层能够打消顾虑,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