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各主营业务分析判断
“十二五”的5年,对中交股份来讲,不仅是承前启后的5年,也是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5年,同时我们也认为这5年仍然是中交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发展力度,把握发展规模,追求发展质量,注重发展效果。讲发展就要讲市场,发展与市场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因果。因此,只有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适应市场,从而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中交股份各主营业务板块,基本还可持谨慎乐观。
疏浚板块:基本看好。疏浚业务主要目标市场还会在国内,其中原因之一是我国确定18亿亩土地红线指标不能突破后,建设和其它用地的需求依然旺盛,因此,沿海各省把对土地的需求迅速转移到沿江沿海,围海造地的热情空前高涨,由此出现的滨海经济新区、沿江产业带等各种不同形式海洋经济应运而生,这给我们疏浚板块近几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二是国家对内河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用以提升内河航道等级,发展内河运输,由此,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这也给我们的疏浚市场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积极支撑;三是国家对水利的投资力度加大,虽然涉及的疏浚量不大,但对我们的疏浚市场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四是环保疏浚和深水港建设,或多或少对疏浚市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起着放大效应。因此,对疏浚板块而言,“十二五”期间要善于驾驭市场,积极引导市场,主动培育市场,从而争取和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装备制造板块:稳定增长。2010年,中交股份繁荣了多年的装备制造板块出现了亏损,我们认为这应该是装备制造板块的历史低谷。2011年,经过振华重工领导班子的艰苦努力和公司的大力支持,振华重工扭亏为盈,逐步走出困境,整个装备制造板块开始出现起色,今后几年应该可以缓慢回升或可能稳步回升。
我们的结论是基于这样的分析:一是振华重工港机去年的新签合同额虽然与历史最好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与2010年相比,增幅明显提高;二是新签合同额中海工产品及大型钢构占比明显提升,达到43%,初步表明振华重工的转型效果正逐年显现;三是振华重工库存原材料消化减负明显;四是集团收购的F&G公司与振华重工的合作协同效应正逐年放大;五是振华重工一些创新成果正在逐步投放市场;六是只要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稍有复苏,传统业务港口机械的订单就会相应增加。除振华重工以外,装备制造板块中的筑机产品、盾构虽然在装备板块中占比不大,但这几年都还会保持增长势头。
海外板块:保持较快增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一是非洲富有资源的国家这几年逐年增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完全依赖举债和援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局面,自身支付能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资源的开发对基础设施又有着强烈需求,对整个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力度继续加大,由此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优买优贷”项目无论是数量和总体规模都在增加和扩大,这给我们的海外业务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三是与“走出去”相呼应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输出的力度加大,商贷项目今后可能逐年增多,“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商贷项目对中交海外业务的拓展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四是一些国家战后重建,海湾石油国家以及南美、拉美、东欧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为我们海外业务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五是随着我们对发达国家市场的渗透和进入,北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基建项目也有可能提供一定的市场机会。因此,我们对“十二五”期间的海外业务持乐观态度。
投资板块:基本形成投资产业。2007年,我们开始结构调整,成立了投资公司,并确定了以投资公司为主,其它单位为辅的投资格局,通过自身资本介入市场,开始推进中交股份的结构转型和促进产业升级。经过5年的努力,不仅结构转型初见成效,而且在转型期间还创新、丰富和完善了BOT+EPC和BT+EPC总承包的商业模式。截至2011年底,中交股份拥有76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2366亿元,预计投资项目全部实施并执行完毕,可以实现可观利润。目前,中交股份已成为我国第三大高速公路投资运营商。“十二五”的后4年,对中交股份来说,这种发展势头不会明显回落,如果把握得好,随着项目投资质量的明显提高,在条件许可下,投资的力度和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到“十二五”末,经过10年的努力,中交的投资产业就基本形成。
基建板块:不会大起大落。基本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没有重大调减,2011年的宏观调控是通胀压力下采取的阶段性紧缩措施;二是地方省级政府换届已经结束,地方政府的发展对我们的传统业务有推进作用;三是我国GDP增幅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短期内不会逆转,目前支撑GDP的三大要素中国际贸易和消费基本乏力,我们认为投资仍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要素。因此,对传统市场,我们或许可以谨慎乐观。
进一步发展中交投资产业的考虑
总结5年的投资经验,基本可以概括为,一是目标明确,就是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发展投资产业;二是思路清晰,明确界定了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初步确定了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的时段比重,基本考虑了投资资金来源及一系列事关投资的难点要点;三是方法对头,以专业性投资公司为主导,充分发挥各单位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和可利用资源,形成了上下联动、风险基本可控的协同效应;四是专业投资机构与投资管理分离,所有项目由管理部门组织第三方评估,投资运作与管理各司其职,从项目立项到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管;五是始终把风险可控放在首位,确立了BT项目四不做和BOT项目的经营权担保融资等若干基本原则;六是投资项目的决策权放在公司董事会,实行决策与管理分离的投资管理体制。上述经验和办法,今后还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逐步形成中交股份独特的投资模式。
5年中,我们的投资业务也有做得不够或存在问题的地方,需要今后引起注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改正:一是股权类投资对投资效益的贡献度很不理想;二是资源类投资项目还是空白,需要今后积极探索和研究是否进入该投资领域;三是投资的综合效应还没有充分放大,一体化经营的效果还有进一步放大的空间;四是BOT项目的集中度不高,大多分散在各个单位,一方面将给今后的统一管理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的集中度较低,将给今后的资产经营带来不便;五是一些单位对投资的风险性估计不足,把投资项目理解为施工承包项目,对项目完工后的经营、还贷甚至可能出现的亏损估计不足,没有应对方案。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投资业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是继续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发展投资产业。“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投资集中度还不够强,其主要原因是中交股份总部用于投资的资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结构性调整还要兼顾其它业务板块。“十二五”期间,中交股份的资金要重点支持投资公司和有关单位培育经营性资产,加快中交股份投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到去年年底,投资公司的净资产还较小,投资公司的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因此,要继续加大对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注入和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到“十二五”末,投资公司通过中交股份注资和自身利润积累后的净资产能够达到较大的规模,形成较好的净利润。
二是整合投资资产,放大投资效应。要认真研究中交股份范围内投资资产的整合问题,把中交股份内全部的BOT项目、金融及股权类投资等集中注入投资公司,形成集中统一的投资资产,使投资公司最终具有资产管理功能、资产经营功能和再投资功能。这种高度整合后的投资公司,要明确能为中交股份带来40%以上的利润贡献。内部投资性资产重组不仅涉及面广,而且相关各方利益,需要认真研究,但总体利多弊少。
三是股权类投资仍可作为投资公司的内容和方向,但重点应对有上市前景的公司进行PE投资。同时要严格控制投资公司对股市一级市场的投资,坚决禁止对二级市场的股票买卖。
四是支持鼓励设计、施工企业以投资为杠杆,承揽经济效益明显,推动主营业务增长的BT类项目。集团通过发债募集的资金,要重点安排用来支持各单位的BT类项目。
五是进一步加快海外投资公司的组建步伐。去年,董事会已批准成立海外投资公司,今年要加快推进步伐。
六是,积极筹措投资资金。要多渠道解决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的意见
2006年,我们对当时的经营布局进行反思,认为大量的资产集中在工程承包领域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太大,必须调整结构,在总揽全局的情况下,把资产适当集中投放到盈利能力更强的业务板块。而改善投资结构最根本的难点集中在资金上,对资金需求的强烈愿望推进了中交股份整体上市,这一举动使中交股份的净资产增量一下子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积累。
2007年,我们继续反思我们的盈利模式,经过冷静思考,认为当时的盈利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规模式盈利,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扩大规模,通过规模经营形成规模效应,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了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资本经营为支撑、以板块划分为单元、以投资业务拉动主营业务的盈利模式。于是,中交股份当年成立了投资公司,并按主营业务划分六大板块,逐步形成主营业务突出的板块业务和发展思路清晰的板块战略。2011年,公司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回顾过去,重在启发、引导和树立创新观念。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大力推进中交股份的自主创新,中交股份未来的发展才更有动力,更有活力,更有后劲。
关于自主创新,我们重点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当前,无论是集团内外,同质化竞争的趋势逐年加剧,更加明显。同质化竞争的结果,不仅极大削弱了我们的竞争能力,而且极大降低了我们的盈利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就很难有新的突破。这几年我们从尝试到推行BT+EPC和BOT+EPC总承包,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它改变了我们几十年来一直沿用并完全习惯了的传统商业模式。这一新型商业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我们各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通过自有资本介入市场源头,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这一模式的创新使我们开始从下游走向上游,从单个环节变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链的延伸。这一模式的创新,迫使我们改变过去那种随着承包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存货大幅上升带来的营运资金大幅增加的局面,迫使我们高度重视经营性现金流管理,使筹措资金由不断补充营运资金短缺而转为重点向经营性资产投入。这一模式的创新,也使我们的社会地位、核心竞争能力以及盈利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1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极度从紧的情况下,我们的新签合同额仍有较大增长。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能为我们找到新的发展方式,能为我们带来生产力。
商业模式创新要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是突破增长困局的根本方式。设计单位应该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相对有条件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疏浚企业要创新围海造地和土地一级开发的商业模式;基建企业也要创造抢占高端、巩固中端、放弃低端的商业模式;装备制造企业要积极探索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
总之,商业模式的创新,一要适应市场需求,二要注意流程再造,三要有效率价值。我们希望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不断总结过去,不断创新未来。
各业务板块发展中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中交股份合并重组以来,各板块基本稳步增长。根据近几年的经营情况,我们还需要很好地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基建板块,今后要着重关注三个问题,不能过度负债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扩大规模;必须减少应收账款,减少存货,改善经营性现金流;要创新商业模式,创造市场机会,提升盈利水平。
二是疏浚板块,今后要适度控制资本性开支,同时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资产运营效益。
三是设计板块,这几年稳步增长,但发展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
四是装备制造板块,装备制造板块仍然任重道远,必须在海上重型装备方面有重大突破,才能打破目前状况。
五是海外板块,随着市场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到2015年,中交股份整体的国际化指数要到30%,长远达到40%。海外事业部在集团国际化经营中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增量,使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中交股份内的资产得到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配置,海外的总体效应得到更快更好的增长。
中交股份的发展,一定要目标远大,志存高远,一定要在国际范围内找对手、比高低、展宏图。因此,光有规模不行,还必须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为了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盈利目标,我们必须大力培育10亿元、20亿元、甚至30亿元盈利水平的公司。这些利润目标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相当大的艰巨性,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周纪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兼任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外部董事。曾担任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务。获得首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