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意味着跨越。 曾经,作为路的延伸,桥梁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而今桥梁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跨越天堑的福音、赏心悦目的景观、独一无二的城市地标。 今年11月6日,由铁四院桥梁设计研究处和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现代勘察设计院为主体组建的中铁建大桥设计研究院,在武汉揭牌成立,中国铁建开启向特大型、跨江越海等高端桥梁设计领域跨越步伐。 中铁建大桥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斌介绍,铁四院桥梁处自1953年起步,经过60余载开拓创新,用一座座桥梁的跨越,实现了企业设计实力的跨越。 放眼中国,60%建成通车的高铁桥梁,出自四院人的巧手;设计完成了连续梁拱、斜拉刚构、V构拱、连续刚构拱、刚架系杆拱组合桥等100余种结构种类,结构类型和跨度均为全国之最;世界第一座铁路独塔斜拉—连续刚构组合桥,国内最大跨度的单线铁路梁拱组合桥,我国最大跨度自锚上承式专题施工钢筋混凝土拱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箱系杆拱桥,世界第一座斜拉钢管拱桥,世界最长的桥梁,世界首个“桥建合一”的铁路站房……均被其揽入怀中,桥梁设计技术水平处于全国综合设计院之首。这些成就,追根溯源来自于桥梁人这样一个信念:“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找到桥魂。” 科技创新 抢抓高铁机遇 基于节约用地和环保考虑,高速铁路多以高架桥梁通过,桥梁所占线路比重很大。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1318公里,桥梁合计244座1059.7公里长,桥梁长度约占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的80.4%,广珠城际铁路桥梁比重更是高达94.3%。
2008年至2014年,铁四院每年设计的高速铁路桥梁长度平均在1000公里以上,累计设计桥梁长度近万公里,其中2008年和2010年仅施工图桥梁设计长度就达到历史最高的2000公里。 为了适应高标准铁路对桥梁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要求,铁四院桥梁人创造性的将不同结构体系结合为整体,形成连续梁拱、斜拉刚构、V构拱、连续刚构拱、刚架系杆拱组合桥等近十种组合体系桥式。由于其较大的跨越能力、较小的结构高度、优美的外形,迅速成为高速铁路跨越高等级公路及航道的首选桥型之一,在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铁四院的桥梁水平也在关键技术的攻关中不断成长。一座座大桥的建成,不仅收获了高品质的桥梁实体,还带动了铁四院桥梁专业的标准规范、计算理论、结论分析、模型实验等方面的长足进步,四院桥梁专业不断在国内摘取桂冠。 近几年来,铁四院在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技术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年平均1000万元以上,同时加强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固化转化,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品牌,进一步扩大竞争的技术品牌优势,仅2013年获专利授权达24项。 更精更尖 迈向高端领域 根据铁道部门规划,中国高铁线路总里程将达到2万公里左右,整体的高速铁路网预计将在2020年形成,届时中国80%的大城市将被高速铁路连接,而撑起高铁的桥梁建设依然是重点。组建了专业桥梁设计、施工队伍的中国铁建,具有当仁不让的建造优势。 此外,交通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达75.71万座,4257.89万延米。
目前,仅黄河上已建和在建的大桥已达228座,长江上达到162座。我国建成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梁桥这四类桥梁的跨径均已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径前列。到2030年我国还需新建2万多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上有许多关键性控制工程是跨越长江、黄河和海峡的大型桥梁,或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穿越沟壑和崇山峻岭的高架桥梁,有许多难点和关键技术尚待突破。 “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攻克。中铁建大桥院将全面参与其中,迎接挑战。”中铁建大桥院副院长刘斌表示。他说,组建中铁建大桥研究院,一是适应国家需求,将桥梁设计做大、做专、做强的需要。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以来,高铁桥梁建设迎来质的飞跃,铁路线上的桥梁比由过去的5%左右,上升到60%-70%,一条线上的桥梁比最高达到98%,对桥梁技术、人才、设计能力和效率均提出新的要求。二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世界500强的中铁建,要实现桥梁全产业链覆盖,未来的发展方向除高铁桥梁设计的主业外,还瞄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以及千米级大跨度跨江跨海桥梁设计,向高精尖迈进,引领桥梁专业化发展;同时涵盖桥梁的健康检测、诊治加固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开拓桥梁设计施工总承包,适时发展桥梁产品制造业,并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谋求桥梁勘察、设计“走出去”。 特定的环境条件,桥梁的平顺性、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与设计师对其的理解,共同构成了桥梁独特的工程性格,也是桥梁设计的灵魂。一座座高铁、公路桥梁的工程性格以环境特点、跨度水平、结构形式、工艺水平、景观效果等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大有大的恢宏”,“小有小的精致”——结构与自然的和谐将是桥梁设计者始终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