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一次突如其来的地震,让美丽的人间天堂九寨沟霎时陷入恐慌和焦灼,道路塌方、山体滑坡、人员伤亡……救援刻不容缓!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等待外界救援的过程中,距离震中7公里的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九寨沟文化小镇项目第一时间自发组织救援,搜寻、营救、安置游客400多名,24时内帮助1000余名游客和项目建设者安全撤离地震灾区,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他们用无私的大爱为那个冰冷恐惧的寒夜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火速自救,一个都不能少
8月8日21时19分许,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九寨沟文化小镇项目办公室主任杨富利像往常一样回到宿舍正准备洗漱时,突然感到工地活动板房剧烈地摇晃起来。
“地震了,地震了,大家赶快出来!”当兵出身的杨富利一个箭步冲出宿舍,一边声嘶力竭地喊道,一边通过对讲机通知各个岗亭的保安疏散宿舍、办公室、工地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农民工。
“杨主任,人员疏散完毕,到达指定位置。”5分钟后,大家惊魂未定地跑到空旷的操场上,远处的山体还在颤动,耳旁不时传来滚石落下的声音。当时,整个项目只有杨富利的手机有信号,他赶紧上网查询,得知九寨沟刚刚发生了地震。
杨富利迅疾清点人数,除了2名同事地震前去了工地搅拌站外,其余32人安然无恙,这让他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项目员工纷纷借用杨富利的手机,一个接一个给家里报平安。
然而,距离5公里外的项目搅拌站电话始终打不通,那里还有4名管理人员、20多名罐车司机和工人,搅拌站情况如何?
“我和金元涛前去探探路。其余的人兵分两组,一组重点监控项目安全情况,一组搜救工地周围的游客。”顾不上余震,53岁、体态较胖的项目经理曹洪叫上项目材料负责人金元涛,带上手电筒,徒步向搅拌站方向赶去。
一路上,游客、车辆不断增多,曹洪见状,大声对游客喊道:“大家不要慌,请往下走,那里有我们中建三局的安置点,沿路有人指引!”途经上寺寨,曹洪协助村干部将附近的游客集中疏散到村旁的河滩处,同时指挥铲车将村口垮塌的路段疏通,确保了道路通畅。
23时许,当气喘吁吁的曹洪、金元涛赶到神仙池路口时一下傻眼了:几百米的路段,全是垮塌的土方、震毁的大树、滚落的石头,被砸的小轿车、大巴车依稀可见。虽离搅拌站不到2公里,但他俩根本无法通过,只好中途折返。当次日凌晨返回工地得知搅拌站人员安全时,曹洪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穿越飞石区救出400多名游客
“感谢恩人,一生平安!”“我们一家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自8月10日从九寨沟地震灾区返回成都家中,孟庆虎的手机始终“热”得发烫,他和同事在地震中救下的游客不断发来微信致谢。有人甚至发来千元红包以表谢意,被孟庆虎婉拒。“大灾大难面前,全力以赴营救生命是不讲任何条件的。”他说。
时间回到地震来临的那一刻,身为中建三局九寨沟文化小镇项目安全总监的孟庆虎正在工地搅拌站所在的南坪林业局122林场。当时,孟庆虎刚刚巡查完搅拌站回到站里办公室小憩,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袭来,孟庆虎从凳子上被震了下去,站都站不稳,他赶紧冲向屋外的空地。
主震过后,孟庆虎赶紧清点人员,检查搅拌站设备安全情况。确认没问题后,大家重新回到林场,一个个瘫坐在地上。静默中,他们听到远处的山体发出哗啦啦滑坡的声响。突然,有人打破了沉默,“你们说,此时有没有游客困在路上?”大伙点了点头。
工地搅拌站位于九道拐和神仙池路口之间,相距均约2公里。平日,大家经常看见游客从这里经过。想到这,孟庆虎拍了拍大腿,“走,我们去看看!”
于是,孟庆虎带领谌宗辉、张志瑜两名管理人员和唐小军等5名工人,戴上安全帽,手执工兵铲,找来4只手电筒,到主干道上巡查。
走出林场,大家有些懵了。平时熟悉的道路淹没在黑夜里,震倒的树木和巨大石块在路中央七零八落,大地不断晃动,四周石块滚落,他们使劲晃着手电筒,高声呼叫,“有没有人?”
行至九环线主干道上时,他们听到此起彼伏的嚎啕大叫声,“有!有!有!”只见大量游客躲在受损的大巴旁,相互抱着,一片哭喊声。见状,他们飞奔上前,“走!我们带你们去一个安全的地方!”
然而,一些伤者行走困难。于是,孟庆虎和同事一起背着、抱着,有人甚至用粗树枝、衣服绑成简易的担架,将伤者送回搅拌站旁空旷的林地。担心有更多游客被困,他们并没停歇,再次离开林场,向更深更远处搜救。
走到中途,一块1米高的大石头拦住了去路,他们就爬上石头,翻过去继续前行。接着,一棵棵倒下的大树挡住了去路,他们用双手清理树枝……在1公里外的一处滑坡山脚下,孟庆虎一行又发现40余名游客。鉴于伤者数量多和伤势情况较为严重,孟庆虎派两名工人返回搅拌站,开来一台铲车,将10名受伤游客抱入铲斗运回……
就这样一次次冒着余震的危险,孟庆虎一行前后进出滚石堆5次,营救游客190余名,其中重伤游客4名、轻伤游客3名。
与此同时,九寨沟文化小镇项目救援队也将附近的260余名游客陆续安全疏散到工地空地上。当晚,51岁的项目保安张文双巡逻至公司承建的希尔顿酒店时突发地震,酒店门口瞬间涌出大量身穿睡衣、短裤的游客,一名女游客哭喊着求他救救还在酒店里的两个孩子。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张文双二话没说,顶着蜂拥而出的人流,冲进还在摇晃的酒店,找到两个瑟瑟发抖的孩子冲了出来。
寒夜里点燃生命的希望
地震后短短几个小时,九寨沟文化小镇项目和工地搅拌站累计安置游客400多名,加上项目管理人员和农民工,总人数达1000余人。
8月8日,立秋刚过的九寨沟,夜晚气温仅11℃左右,大伙蜷缩着身体,坐在冰冷的地上,打起了哆嗦。小孩子们依偎在父母身旁,不停地哈气。
见此情景,项目搅拌站站长、新疆汉子谌宗辉通知站里人员取出所有的棉絮、棉被铺在地上给游客取暖,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他们便找来废旧木材点起了一堆堆篝火,在那个暗冷无助的夜晚,为大家点亮了希望的温暖和光亮。
看见游客跑掉了鞋子,项目员工有人脱下自己的鞋子;游客衣服单薄,有人拿出自己的衣服;游客情绪低落,有人前去安抚;游客没有食物,有人主动生火熬粥……
谌宗辉告诉记者,因地震断电无法蒸米饭,食堂的师傅就在屋外搭灶生火煮了4锅稀饭,并放了素菜和少量肉,保证游客每人一碗。“平时储备的食材不多,只能给他们补充一点能量。”
地震中很多游客受了伤,项目人员当起了“临时医生”,没有酒精就用白酒消毒,没有纱布就用毛巾、哈达为伤员包扎伤口,搅拌站杂工茸里见一位游客手指受伤,拎起锯子,从树枝上锯下一小根,再用刀片削平,做成夹板,将手指固定起来……
当晚一直到半夜三更,游客情绪才逐渐稳定慢慢睡去。但项目员工仍每隔一个小时巡查一遍,确保滞留游客安全。天亮的时候,很多员工整夜没睡,其中韩周军,张昌盛、王学仁3名曾参与过汶川抗震救灾的铲车司机又开着铲车紧急前往塌方严重的九寨沟九道拐疏通道路。
8月9日一大早,项目经理曹洪拿着对讲机奔波于游客与项目后勤人员之间。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赋予曹洪更多的职责,此刻他是志愿者、是护工、是厨师,是滞留在项目1000余名员工、农民工和游客的精神支柱。
“曹经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还未等到政府救援队,部分农民工的情绪开始有些不安。曹洪走到人群中说:“政府组织的旅游大巴正在路上,会尽快安排大家撤离。大家都别担心,我们一定送你们安全撤离,一个都不会落下!”
8月9日15时许,一辆辆大巴载着救援人员终于抵达,滞留的游客和农民工排队登上大巴,上车前不少游客抱住从乱石中救出他们的建设者久久不肯松手。曹洪带领员工将项目现有的矿泉水、饼干等物资搬到大巴上,叮嘱大家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当一辆辆大巴车驶离,望着窗外挥手的项目员工,很多原本压抑着情绪的游客和工友都哭了……
当项目最后一批管理人员达到九寨沟县城安置点时已是8月9日21时,此时距离地震发生过去24个小时。8月10日17时许,项目管理人全部平安抵达成都。
一位平安抵家的游客,在发给孟庆虎的短信中写道:“信念使人坚强、信仰使人善良,地震那夜,所有参与救援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