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管理

无为也是有为 ——由《种树郭橐驼传》谈起

发布日期:2014-06-06来源:编辑:龚炜

[摘要]
 一个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就如同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历程。它扎根于社会、市场、政策的土壤之中,汲取资源,产生效益,逐步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就像一个园丁,让这棵大树保持常青是我们最大的使命。

由此,我想到了唐代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从种好一棵树,到管好一个企业,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篇寓言短文为我们揭示出了共通于其中的一个的道理。

郭橐驼非常善于养植树木,别人向他请教其中秘诀。郭橐驼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树木种好以后,“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简而言之,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敢于放手,给树木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去扎下根基、吸收养分、舒枝散叶,开花结果。这是树木的“天性”,需要园丁充分尊重。在树木“天性”施展期间,园丁不去打扰它,看似“无为”,实则是最大的“有为”。

相反,郭橐驼也指出了另一类园丁的“作为”:“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结果却导致“木之性日以离矣”。所以,这样的“作为”,“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辛勤的园丁只知道鞠躬尽瘁,但是却不知频繁而过度的管理行为,非但对于实际工作没有益处,反而贻害不浅。

文章最后将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从养树谈到了养民。《种树郭橐驼传》中体现出来的管理思想,不仅对于政府而言是一篇“官戒”,它对于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进行适度管理、如何区分上下职能、如何给基层足够的自由空间以充分发挥其能动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管理手段层出不穷,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唯恐自己的管理力量不能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胞中去,于是想尽办法推行各种制度、出台各种规范,并马不停蹄地进行着各种管理的创新和尝试。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管理行为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频繁越好。现代化的企业,基本的制度和管理标准都是健全完备的,“管理过剩”已经逐步取代“管理不足”,而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企业的管理者就好比是种树的郭橐驼,我们的企业、子企业乃至项目,就是要栽种的树苗。管理企业和栽种树苗一样,种下去之后,要顺着树木生长的天性来。我们为子企业、项目确立了业绩目标之后,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蹩脚的园丁不懂如此,只会在看似关心中影响树苗的成活。而失败的管理行为,则不仅占用大量资源,反而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转,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无为”要比“有为”更有意义。

当然,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者真的能“清静无为”、“垂拱而治”,每天“不亲事务”、“坐而论道”吗?当然不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时刻对企业的发展保持高度的关注。古代圣人所讲的“无为而治天下”,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选择的“有为”。我们管理一个企业,也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郭橐驼的种树方法虽然体现着“无为”的思想,但是他也明确了我们要“有为”的内容:“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和我们在管理企业中要“有为”的内容是相通的。

“其本欲舒”,战略引领要“有为”。树木要茂盛,关键在其根要扎得正、舒得开。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根本就在于要有明确的战略引领。我们无法想象一棵没有根的树木怎么生长,一个企业也是同样,没有战略的引领,是不会有发展前途和前进动力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战略引领上必须“有为”。

“其培欲平”,业绩考核要“有为”。树木的培土要均匀平实,这样的树木的根部才能在培土的压力下更有效地深入汲取养分。这对于企业管理的启示就是,管理者对下的责权利分配要匹配得当,要将业绩目标的压力向下传递。同时,业绩考核的奖罚要公平公正,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公平实在的事业平台,又能通过业绩考核对企业最关键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所以,企业管理者在业绩考核上必须“有为”。

“其土欲故”,文化大同要“有为”。栽花种树,讲究“老土”,一个合适的土壤环境对于植物生长是有好处的。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适宜的文化氛围。我们讲文化大同,就是要在全企业培育起共同的价值信仰,形成统一的企业意志和文化信条,以此来团结队伍,凝心聚力,树立企业的品牌。所以,企业管理者在“文化大同”上必须“有为”。

“其筑欲密”,制度建设要“有为”。夯实基础,对于种树和管理企业而言,都非常重要。我们虽然不需要过多的繁复制度,但是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还是必须要健全完备的。企业的科学决策,“三重一大”等制度也是要必须坚持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度建设上必须“有为”。

以上四个“有为”,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课题,但是也是最重要的课题。企业的管理者能在这四个方面做到“有为”,才能潇洒地脱开具体琐事的羁绊,如同解牛的庖丁,游刃有余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这四个“有为”,正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实现“无为”。

种树之初,园丁需要付出很多的辛勤劳动。任何事业的草创和起步,管理者也都要进行方方面面的保障和规范。但是,我们今天的企业已不再是需要“溺爱”的“小树苗”, 而是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我们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战略引领、合理的业绩考核,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制度建设,相比“有为”的管理而言,我们更需要用“无为”的包容和胆略去放手发动基层单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几年,我们的企业逐步进入了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四项“有为”也均已步入正轨。此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对于各种新制度的出台,新规范的推广要慎之又慎,相关部门一定要拿出非常充分和必要的理由,才能在基层单位广泛推行。同时,对于各种调查研究的组织也必须很小心,不能因过度管理而打破了基层单位和项目的生产方式,扰乱了他们的正常工作秩序,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基层单位和项目的同志所表现出来的高涨热情和非凡的创造力,也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了“无为”的乐趣。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才逐渐体会到,古代圣人所讲的“清静无为,垂拱而治”,其实是很高深的管理境界和很高明的管理智慧。

一个成熟的企业和一棵茂盛的大树是一样的,都具有生命的特征。回顾中建二局60年的发展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生命力其实就是最大的生产力。企业的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历史的积淀,来自于员工的活力,来自于基础的保障。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这种生命力,就如同一个好的园丁要充分尊重树木的天性。

所以,《种树郭橐驼传》中古人的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而言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在引导着我们去感知“无为”的意义,去思考“无为”和“有为”的辩证,去体会在“有为”中“无为”,以“无为”为“有为”的管理艺术。

(作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建光)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