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管理

螺蛳壳里做道场

发布日期:2014-06-13来源:编辑:龚炜

[摘要]

         民营建企融资难并非什么新鲜话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且在近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政策从紧、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民营建企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矛盾更加突出,使得这一话题再次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

  民营建企融资难,既有国家投融资体制、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政策等外部的原因,同时也有民营建企自身的问题。从外部来看,尽管国家早已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政策,并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措施,使得在实际操作层面,民企屡遭“玻璃门”“弹簧门”。此外,资本市场门槛过高,直接融资为民营建企提供的渠道非常有限,而间接融资渠道中,由于国家政策监控和风险因素,商业信用、民间融资、职工集资等方式也基本行不通。我国目前缺乏民营建企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现状,也造成了民营建企融资担保难、银行贷款难。从内部来看,民营建企大多为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披露的途径和能力有限,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的难度,突出表现在银行对民营建企的“恐贷”“惜贷”“慎贷”甚至“拒贷”。这种上市融资无份、银行借贷无门、融资担保无缘的无奈现状,让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发出了“融资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尽管如此,民营建企仍凭借直面困难、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顽强生命力,“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既定的条件边界下,从市场的夹缝中寻找各种可以利用的力量,创新各种可以采用的做法,来满足自身“血液”循环的需要。比如,有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民间,通过民间资金拆借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还有民企依托地域关系、亲缘关系,联合起来,形成联盟体,通过资金在联盟体内的有序流动,来缓解企业融资的压力。

  这些做法或能解企业一时之需,但毕竟局限于空间狭小的“螺蛳壳”内,难以支撑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从长期来看,要彻底解决民营建企融资难问题,光有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束缚的枷锁,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真正确立民营建企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才是破解之道。(作者:《施工企业管理》评论员文章)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