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如何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课题。实施绿色施工,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根据统计资料,2003—2011年的9年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从10106亿元达到61740亿元,增长了近6倍,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由2003年的11.77亿平方米,跃升到2011年的50.80亿平方米。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体量,如果这些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的运行维护都能达到绿色标准,将可以更好地建设和保护城市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扬尘、噪音、废弃物、压土占地、路面开挖等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随着人们对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绿色建造的新形式,以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和建造模式,综合考虑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排放,达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工程安全、品质保证的最终效果。
关于绿色施工
按照住建部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绿色施工就是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就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和绿色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根本是以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为核心的施工组织体系和施工方法。绿色施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尽可能采用绿色环保的建材和设备;二是降低消耗,节约资源;三是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四是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改善管理,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保证施工质量,最终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绿色施工中的“绿色”包含着节约、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含义,是更深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因此,实质上绿色施工已经不仅是着眼于“环境保护”,还包括着“和谐发展”的深层次意义。其中“环境保护”方面,要求从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一直到竣工,整个系统过程都必须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都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谐发展”则包含生态和谐和人际和谐两个方面,要求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和谐,如项目内部人际和谐和项目外部人际和谐。总体来说,包括使用绿色技术,节约原料,节约能源,控制污染,以人为本,在遵循自然资源重复利用的前提下,满足生态系统周而复始的闭路循环发展需要。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共同点
无论是绿色施工还是传统施工模式,都是具备符合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通过组建项目管理机构,运用智力成果和技术手段,配置一定的人力、资金、设备等资源,按照设计图纸,为实现合同的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在项目所在地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直到建成合格的建筑产品达到设计要求。
组成施工活动的五大要素相同,即:施工活动的对象—工程项目,资源配置—人力、资金、施工机械、材料等,实现方法——管理和技术,产品质量,施工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核心是施工活动的目标在不同时间段内容不同,由此决定了上述其他四要素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展的施工活动,其目标是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控制,也就是传统的施工方法,绿色施工要达到的目标是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和环境保护。
由此可见,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主要区别在于绿色施工目标要素中,要把环境和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作为主控目标之一。由此,就造成了绿色施工成本的增加,企业就可能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不同点
出发点不同。绿色施工着眼在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传统施工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规和有关规定,能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目标就可以,尤其是为了降低成本,可能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噪音、扬尘、堆放渣土还可能对项目周边环境和居住人群造成了危害或影响。比如,对于有园林绿化的项目,在保证建设场地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取得监理和甲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提前进行园林绿化施工,从进场到项目竣工,整个施工现场都处于绿色环保的环境下,既减少了扬尘,同时施工中收集的雨水、中间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可以用来灌溉,不仅降低了项目竣工后再绿化的费用,同时,得到了各方的好评,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实现目标控制的角度不同。为了达到绿色施工的标准,施工单位首先要改变观念,综合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能耗较高的因素,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和技术方法。而传统施工着眼点主要是在满足质量、工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至于是否节能降耗、如何减少废弃物和有利于营造舒适的环境就不是考虑的重点。绿色施工主要是在观念转变的前提下,采用新技术、更加合理的流程等来达到绿色的标准。比如,目前广泛推广的工业化装配式施工,就是一些主要的预制件事先加工好,在项目现场直接装配就可以,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扬尘、过程中的废弃物,经济效益显著。像远大集团仅用了15天时间就建造了30层高楼,就是采用工业化装配式生产方式,中间基本不产生废弃物。而传统施工方式盖30层高楼一般都需要1年半时间甚至2年,仅时间和人力成本就节约了多少。由此可见,绿色施工带来的不仅是成本的节约、降低资源消耗,更是生产模式的改变带来了生产理念的变化。这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
落脚点不同,达到的效果不同。在实施绿色施工过程中,由于考虑了环境因素和节能降耗,可能造成了建造成本的增加,但由于提高了认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能力,不仅对全面实现项目的控制目标有利,在建造中节约了资源,营造了和谐的周边环境,还向社会提供了好的建筑产品。传统施工有时也考虑节约,但更多地向降低成本倾斜,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扬尘、噪音等就可能处于次要控制。近几年,在绿色施工的推动下,很多施工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一线科技工作者针对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家级工法、省部级工法、专利以及企业标准,这些技术攻关活动使施工质量大大提高,减少了残次品,而且由于技术攻关,减少了浪费和返工,提高了质量正品率,为项目减少亏损作出了贡献。
受益者不同。绿色施工受益的是国家和社会、项目业主,最终也会受益于施工单位。传统施工首先受益的是施工单位和项目业主,其次才是社会和使用建筑产品的人。比如,在进行地基处理时,由于目前大多都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深度较大,复杂性较高,传统施工就是将地下水直接排到污水井,而绿色施工基于节约资源的理念,考虑到城市中水资源紧缺,施工单位事先和市政管理部门联系,可以将大量的地下水排放到中水系统,或者直接排入市内的人造湖,使地下水直接造福人类。但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项目部就需要从其他地方通过管理改善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政府也可能会给予一定的补偿。但项目部因此会赢得社会的赞誉,对今后承揽项目带来益处。再比如雨水的回收利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水,城市普遍缺水,如果直接使用市政水,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作为绿色施工,项目部就会根据条件在雨季收集雨水,用于项目施工。可能节约的费用并不多,但作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这样一个理念,人人节约资源,能给社会带来福音,这就是我们倡导的绿色施工的理念,既使项目部收益,也给社会带来了效益。
从长远来看,绿色施工是节约型经济,更具可持续发展。传统施工着眼实际可评的经济效益,这种目标比较短浅,而绿色施工包括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从持续发展需要出发的,着眼于长期发展的目标。相对来说,传统施工方法所需要消耗的资源比绿色施工多出很多,并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现象,绿色施工提倡合理的节约,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在整个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传统施工会产生并可能持续产生大量的污染,包括如建筑垃圾、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如建筑垃圾的处理上传统施工多是直接投放自然处理,而绿色施工采用循环利用,相对来说污染较小甚至基本无污染,其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通常采用回收利用的方法进行。在对污染的防治上,传统施工多是采用事后治理的方式,是在污染造成之后进行的治理和排除,绿色施工则是采用预防的方法,在污染之前即采用除污技术,减轻或杜绝污染的发生。总的说来,绿色施工可持续性远高于传统施工,能更好地与自然、与环境相协调。
因此,绿色施工强调的“四节一环保”并非以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础,而是强调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前提下的“四节”,强调节能减排下的“四节”。对于项目成本控制而言,有时会增加施工成本,但由于全员节能降耗意识的普遍提高,“四节”的实现依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持续不断的改进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根本上来说,有利于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最终造福社会,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推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是大势所趋
国家和行业协会已经出台了大量的关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政策法规和奖励办法,旨在强化节约型社会建设,使高消耗能源的建筑行业,通过转变观念、转型升级,创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生产方式为绿色施工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劳动消耗,缩短了工期,同时,对于传统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通过二次利用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建造成本。
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为了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强制推行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对改变落后产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经批准的国家和地方级工法、专利技术如雨后春笋,企业可以无偿或有偿使用这些工法、专利,用以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浪费,这些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推广使用就是绿色施工的物质基础。没有技术改进和新材料的使用,绿色施工就只能是局部改变,零敲碎打,无法从根本上降低由于考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而增加的费用,一个不经济的绿色施工之路就不可能走得太远。
绿色施工首先是观念的更新,需要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工期、安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依靠管理改进和技术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保护环境而增加的费用增加,减少亏损的压力。只有观念更新,才能达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将这几个方面割裂开,否则只能算节约型工地,达不到绿色施工的全面改进。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为了倡导绿色施工,纷纷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同时,将绿色施工优秀项目作为申报优质工程、科技创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参考(尚未作为要件),这对于企业开展绿色施工是很好的促进。
尽管绿色施工对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由于在绿色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所处位置、利益着眼点、观念认识等方面的差异,绿色施工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有时还会产生纠纷,这就给绿色施工带来困扰。有些来自政府、项目部内部、甲方、监理以及项目周边居民等方面。但更多的是来自行业标准或者规范的滞后,企业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在政府仍然对市场具有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没有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或者修订标准、规范,使用者和生产者都不敢轻易使用。其次,政府对污染、浪费的监管力度的强弱,都会给绿色施工实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监管严,甲方就会加大投入,有利于施工企业采取绿色施工。政府监管弱,甲方和施工单位都会缺乏积极性,从而对绿色施工持消极态度。施工单位作为经济利益直接关系人,其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这一目标也是整个项目运行的根本动力,但通常来说,绿色施工会增加成本,其产品价格一般会高于非绿色施工产品价格,如果企业和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绿色理念,很容易造成负利润现象,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施工单位就会在绿色施工管理上出现较多的分歧。对于消费者来说,追求效用最大化,这就使绿色施工同传统施工一样存在着消费者和施工单位价值取向不同这一重要矛盾,极易因为消费者对绿色施工需要的不确定性,而使双方存在巨大差异无法协调,使绿色施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作者: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 孙简)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