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政策引导和管理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总体而言,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还尽如人意,与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不成比例。根据我们调研和统计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在信息系统的运用上,还停留在OA办公系统的使用层面,各系统模块真正在管理中用起来的企业比例还不足20%。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信心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观望情绪。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认为,“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可供借鉴的成熟成型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少,前期的探索实践,交一些学费似不可避免,关键是学费要交的有价值,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到办法,才能继续前进”。因此,从行业和企业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深化对适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的信息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制定相适应的措施和做法,可能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为此,我们回顾、研究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我们向专家请教,借鉴专家的研究成果,探求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和规律在支撑。逐步的,一个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为横轴,以不同建设内容,明显的特征差异为纵轴的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逐步清晰起来(见模型图)。我们试图用这个模型去体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去解释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去指导我们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能否这么总结,还有待大家来检验。
我们理解,从更广意义上定义信息化,是伴随IT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逐步演进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推进方式,我们从大的发展节点的角度,可以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致划分为五个演进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脑普及使用阶段(下简称电脑普及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专业工具性软件应用阶段(下简称工具应用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事务性规范管理系统开发应用阶段(下简称事务管理系统应用阶段);第四个阶段是运营性管控系统开发应用阶段(下简称运营管控系统应用阶段);第五个阶段是决策支持系统研制开发应用阶段(下简称决策系统应用阶段)。
如图,电脑普及阶段主要是些无行业差异,无专业区别,适用于不同群体的通用性产品的使用,像PC机、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工具应用阶段则在电脑普及阶段的基础上,针对行业某个特定的领域,特定的专业,特定的专业人群所开发出来的,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系统。像钢筋算量、视频监控等。这两个阶段产品和服务已比较成熟,直接购买就能满足需求。
事务管理系统应用阶段和运营管控系统应用阶段,是目前企业所处的主要两个阶段。前个阶段是以OA系统为代表的,主要针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有着明确的共性特点,清晰的流转流程的事务性工作,所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目前,市场上提供的这个阶段的应用系统在于企业实际的融合中,正逐步趋于成熟。
这里重点讲一下运营管控系统应用阶段,因为它是企业目前主要遇到较大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调配的运营性管控工作所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不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等的不同,在业务运营的内容和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比如以成本为中心的自营项目管理模式,和以风险为中心的合作项目项目管理模式,在具体的运营层管控面,显然有着较大的差异,相应的,体现在信息系统上,也应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再如对资金的集中管控,也属于企业运营层面的内容,不同企业在具体的集中规则上,比如集中的范围、层次、权限等,就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类系统在人与系统结合的过程中,“人”的因素的权重和比例体现的更高。正因为如此,由于系统赋予了不同企业的“个性色彩”“个性特点”,通用性会大大降低,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技术支撑的依赖度大大降低,管理者的思想、管理习惯、管理流程的体现和所占权重会大大提高。相应的,这个阶段就需要以懂业务,懂管理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作为主导力量,信息部门作为辅助力量,才能比较好的推进这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本期论坛的主题定为“管理驱动的信息化”,主要也是针对这个阶段来谈的。
现实中,我们的企业如果简单沿袭前几个阶段的惯性思维和做法,高层管理者采取充当甩手掌柜,让信息部门主导;重技术轻管理,片面地追求超前、先进的信息技术,花大价钱,购买技术水平高、覆盖面全的信息系统;在不经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企业管理模式、核心业务定位的情况下,盲目的上信息化管理系统,或搞“边设计、边实施、边修改”的“三边工程”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就违背这个阶段的建设规律。
相反的,总结前一阶段一些信息化取得较好效益的案例企业的做法的共同点,比如信息化的主导力量一定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甚至是一把手。只有这个层面的领导出面,才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通盘考虑,制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高度重视信息化前期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的梳理;循序渐进,宁愿满不要烂,选择管理需求最迫切、条件最成熟的需求先上;开发过程多是以己为主,外部为辅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暗合了这个阶段的建设规律。
决策系统应用阶段,则是专门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其核心是与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相联系。所以,这五个阶段中,技术与管理的参与程度,用五角星来表示,如图,越往后,体现的管理越多,也越复杂。
最后,从这个模型分析出发,我总结几点。
一是企业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信息化基础,处在怎样的建设阶段,脱离所处阶段实际,不加分析,简单的采取“跨越式”“超越式”思维和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企业要在明确所处阶段的基础上,注重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化主要特点和建设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三是企业应结合自身的阶段实际,采取符合阶段特点和规律的措施和做法。这样,才能不偏离正确的信息化建设方向,才能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体现在实践中,落到实处。(作者:《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