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是以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将工程实体创建为具有多维度、结构化数据库的建筑信息模型,建立项目从概念到拆除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集成、管理与应用机制。它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引入国内是近10年的事。总体而言,在石油、石化等领域和工程设计环节的应用较为领先和广泛。近年来,随着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上海中心大厦等一批大型复杂项目的施工中引入BIM,在施工模拟与方案优化、质量与进度监控、快速算量、协同作业、可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出强大的应用功能,突破了传统施工技术、常规管理手段的瓶颈,解决了单靠图纸、人力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工程建设行业各方的关注与热议。
对BIM技术及其应用,从施工企业到业主方、设计方、运维方,以及软件厂商、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等,各方的观点、态度不尽相同。有的认为,BIM充分发挥了信息协同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建造成本、缩短项目工期、保证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为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集约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和技术支撑,“BIM正加速驱动管理变革”;有的甚至认为,BIM必将改变和重塑整个建筑产业链,它已不仅是前沿性的技术,更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行业即将进入BIM时代”;有的认为,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存在前期投入大幅增加、建模困难、应用软件不配套、标准缺失、人才缺乏等诸多难题,目前只是在一些高大精尖特项目中尝试,“BIM应用前景尚不明朗”;有的甚至认为,行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改,设计、施工等各阶段仍然各自为政、信息断层、沟通不畅,BIM的协同优势难以发挥、真正价值无法体现,“BIM离我们依然遥远”。
从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国内典型项目的试水来看,BIM是集约、高效的,前景一派春意盎然,未来好像近在咫尺;而从BIM在国内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来看,眼前确实有不少绕不过去的坎儿,推广应用似乎远在天涯,正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BIM正或快或慢地向我们走来,正如有的企业管理者所说,BIM应用的基础和现状不可高估,但发展速度不可低估。(作者:《施工企业管理》评论员文章)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