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A.在施工企业的各种会议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总们在谈论一个共同的话题:“施工企业正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企业极需人才,人才争夺异常激烈,但人才配置明显不足。人才配置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既影响了企业的施工进度,也影响了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对企业形象和企业经营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B.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作为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我们也经常在谈论一个类似的问题:“当前企业人数并不少,但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却出现‘固化不流动、只用不培养、独享不共享’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浪费和匮乏。此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认识、人才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等都息息相关。”
C.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浪费情况触目惊心。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高消费趋向明显。二是内耗严重,排斥竞争。三是人才的闲置性浪费也比较普遍。正是上述现象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我国人才利用效率不高。根据相关理论,人才资源发挥的最大限度是其自身能力的90%,另外的10%是其在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必要的损耗。而在我国,人才资源总体能力发挥程度仅为61.9%,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甚至更低。
分 析
从上述的案例中,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4万亿投资拉动致使施工企业(尤其是公路、铁路建设企业)正经历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任务剧增在客观上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急需大量能担当重任的优质人才。二是经营任务的剧增,施工人才争夺更为激烈,致使施工人才在短时期内难以配置充足。三是企业出现‘人员过剩、人才固化、人才浪费、人才不足’的问题,这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认识和企业人才管理机制息息相关。四是人才配置不足,制约了企业管理能力,影响了企业的现场管理(如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后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五是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的欠缺致使人才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人才资源存在一定的浪费和配置不合理。可以说,正因为施工企业面临着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致使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配置不足问题。施工人才配置不足问题已成为国家、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讨论如何解决施工企业的人才配置不足问题之前,企业需要做好人才盘点、人才需求分析(可引入标杆分析法)及人才缺口分析。在针对某一项目人才需求分析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企业文化特点、项目特点、项目管理难度、项目管理对象、项目管理内容、合作队伍协作能力、管理方式等诸多管理要素。
解决思路
经过对人才不足或缺口分析后,我们认为解决施工企业的人才配置不足问题,有以下几种主要思路可供借鉴。
并购企业或加大成熟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增加人才储备量。金融危机的到来,意味着行业整合和企业重新洗牌的开始,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破产、并购现象将随之发生。对于大型施工企业而言,如果能并购具有一定人才储备量但人才浪费严重的施工企业(人才并购)或者加大成熟技术人才(尤其是多年专业分包队伍中的成熟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或者借用外脑(外部技术权威或技术专家),通过有效的人才资源整合,合理调配,增加人才储备量,激活企业内部人才资源,解决人才配置不足问题。企业的发展,人才的配置,要与时俱进,充分整合天时、地利和人和。
重组成员企业,提高人才配置能力。优胜劣汰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外部,也存在于企业内部。对于长期亏损、用人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人才严重浪费的成员企业,对其重组或整合是非常有必要且非常有价值。通过重组成员企业,淘汰那些人才配置能力较差、配置效益较为低下的成员企业,对成员企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才资源的共享程度,尽可能避免独享不共享的人才浪费现象,发挥企业内部协同作战能力,提高人才配置能力和人才配置效益。
优化项目产品结构,提高人才配置效益。企业是盈利性组织。项目产品是企业盈利的载体。如何优化项目产品结构,提高项目人才配置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管理控制水平。优化项目产品结构,降低人才配置效益低的项目比重,如垫资项目、社会影响小且企业效益低的小项目等,提高关键项目、高尖难项目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等高附价值产品的比重,不仅有助于企业做强做大,更是有助于企业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人才配置效益。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解决施工企业人才配置不足的关键途径。面临铁路、公路大建设,施工企业要加大铁路、公路项目比重,提高人才配置效益。
选择和维护好合作队伍,提高人才配置效率。施工企业任务量能否按时优质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队伍的诚信、施工作业经验和施工作业能力水平等综合因素。因此,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选择和维护好合作队伍,即选择和维护好有资质、素质比较高、有诚信和敢打必胜的劳务分包合作队伍和专业分包合作队伍,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施工企业的管理压力,进而在保证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条件下提高施工企业项目人才的配置效率。
提高项目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人才能力发挥。提高项目标准化管理水平,即提高项目管理的复制能力,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项目管理是否标准化、程序化、手册化、表单化、程序化和智能化,责权利是否足够清晰,项目流程是否定期审计、是否得到优化和提升,合适的人是否做合适的事,重复劳动或低附加值工作量比重是否得到降低,高附加值或关键节点是否受控等等。通过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实现“以现场发展市场”的管理目标,优化项目人才配置,提高项目人才配置效率。
践行本质管理思想,优化人才配置结构。在人才不足情况下,企业要舍得增加投资、改善技术管理,从本质管理(即从根源上进行管理)和技术革新思路出发,倡导本质安全、人本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理念,并落到实处,让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变为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从思想和制度根源上减少人才的浪费,抓住项目关键节点和关键价值点,从根源上解决项目管理问题,提高项目人才配置效益。
提升人才复制、拆分、传播、扩散及裂变能力,发挥优秀人才的“领头样”作用。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理,人才也具有复制、传播、扩散及裂变能力,关键在于企业用人文化、用人机制和用人氛围,人才的放大和裂变效应是可以‘燎原’的。这里就涉及到如何培养项目团队‘领头羊’,而且让‘领头羊’复制、拆分、传播、扩散及裂变的管理问题。即如何让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变成N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实现“星火燎原”。这需要企业转变用人观念,变相马为赛马,用更多的精力发现、培养、使用、保留‘领头羊’,同时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与人事安排,实现‘领头羊’复制、拆分、传播、扩散及裂变。解决人才复制、拆分、传播、扩散及裂变的管理问题,是企业所有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人才团队的裂变,有助于减少内部的沟通与磨合成本,同时保证企业文化的有效延续。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系统解决人才配置不足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选、用、育、留、出。在选人上,要拓宽选人渠道,坚持能力合适原则。在用人上,坚持‘广开言路,不拘一格’用人原则,推行组织推荐与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让人才流动起来,坚决反对成员企业人才保护主义,创新用人模式(如借用外脑等),坚持职位能升能降。在育人上,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供轮岗和晋升机会,坚决反对只用不培养,人才培养指标与企业业绩发展指标同等重要,应纳入企业各级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同时在育人方面要塑造领导者的形象和信誉,增强领导者的魅力,坚持培训教育和育人百年原则。在留人上,坚持环境留人、文化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发展留人、感情留人等原则,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和具有激励约束机制的薪酬制度,坚持工资能升能降,坚持“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围绕职工根本利益”,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在出人上,坚持“害群之马要不得”和“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原则,坚持人员能进能出,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优化企业人员结构,提升人员质量,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员结构的需求。
(作者: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吴少勇)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