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管理

中央建筑企业BT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发布日期:2015-02-04来源:编辑:龚炜

[摘要]BT模式作为政府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一种方式,是政府对未来财政收入的透支行为。本文首先通过对BT 融资模式的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概念进行描述,简要分析了BT 融资模式在我国中央建筑企业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着重论及、分析作为BT项目投资方的中央建筑企业来自于政府回购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并对中央建筑企业如何有效降低和规避风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帮助投中央建筑企业顺利完成BT项目建设并收回投资成本和合理回报。

  一、BT模式产生的背景、概念

  1、 BT模式产生的背景

  BT项目融资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盛行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BT项目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项目运作模式,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基础设施民营化融资模式。这源于近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快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无法跟上这一急剧增长的建设投资需求,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此吸纳社会资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成为短期内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降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成本,改善运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BT融资模式即是在此种情形下的一种极具独特性的城市经营模式,它能大大降低政府“经营城市”的风险,运用社会资本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

  2、BT模式概念

  BT是“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的简称。BT项目是由BOT项目演变而来的一种投融资方式,指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经过法定程序选择拟建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人,并由投资人在工程建设期内组建BT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在工程竣工建成后按约定进行工程移交并从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的支付中收回投资。

  二、中央建筑企业参与BT投资建设的时代背景及现状

  (一)央企参与BT模式投资建设的时代背景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急剧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在这一轮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扩张中,土地财政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进入转型期,由土地带来的政府直接收益(税费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和间接收益(土地融资)的大幅减少,地方政府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明显不足。

  2009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未来两年4万亿元左右的投资计划,强力拉动了建筑业的较快增长。建筑业整体受益于各级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新农村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大规模基建项目建设。但4万亿投资使得中央建筑企业的产能急剧扩大,在全球经济放缓的今天,要稳定发展,增长,中央建筑企业无疑需要持续业务作为支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邀请央企投资地方项目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在地方政府眼中,手握重金的央企显然是解决地方投资项目资金缺口和兼并重组本地企业的大好对象。而在中央建筑企业这边,由于要解决产能的持续扩大后的持续经营,加上在如今央企获得的宽松的信贷政策优势之下, BT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二)中央建筑企业参与BT投资建设的现状

  BT作为集投融资、项目建设、政府特许经营与回购等行为于一体新兴建设模式,在我国正日益引起重视。中铁、中建、中交、中水电、葛洲坝等中央建筑企业都在积极尝试。开展BT业务具有以下好处:其一是能在初步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不下浮(或下浮较少)的工程造价水平获得总承包任务,获取较高施工利润;其二是通过错位经营,发挥资本与建筑业全产业链服务的优势,拓展承包施工市场;三是搭建政企合作平台,争取优惠政策,实现共赢格局;四是转移或消化央企产能过剩的问题。

  根据地方公布的数据汇总,仅仅在2011年国资委下属的央企与地方政府协议签约的投资项目就超过10万亿,某些省份仅一个省就超过2万多亿。

  目前,建筑央企里面,中交股份投资项目有76个(BOT项目29个,BT项目28个,房地产项目11个,股权投资8个)、投资金额达2300亿元。中交股份2011年审批同意投资建设项目总额达1400亿。其企业“十二五”规划力求实现投资利润45-50亿元。为了撬动更多的资源,获得资产规模效应,中交股份在总部设立了投资管理部,同时还专门成立得了投资公司,作为中交股份对外投融资平台,负责具体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中水电近年已实施10余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615.3亿元, 7个项目以BT模式投资建设,投资额348.6亿元。仅2011年度,中水电的投资额就达180亿元,其中深圳地铁7号线BT项目169亿元,2012 年的计划完成投资 268.75 亿元,同比增长67%。为加大投资力度,中水电在总部成立了投资部,同时,以中水电路桥为非水电投资业务的牵头单位具体负责实施中水电投资业务。

  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龙头老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权利下放地方政府,中铁建、中铁工也专门成立了专门的投资公司,尤其深圳地铁,青岛地铁等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都是中央建筑企业实施BT模式的主要战场。

  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大中央建筑企业均存在部分项目不同程度的政府违约、项目审批的合法性不足、征地拆迁滞后、地方政府延期支付回购款等问题。如中交在苏州、中水电在天津的投资项目等。

  三、中央建筑企业参与BT模式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承包方式,由于BT涉及投资、融资、建设、转让等一系列活动,当事人与参与人包括政府机构、项目业主、项目公司、物资设备供应商、融资担保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相互间法律关系复杂,作为长期以来处于建筑施工领域产业链下端的中央企业,在向产业链上游迈进的转型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产生巨大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用未来财政收入和土地收益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保证,通过BT模式融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央建筑企业来说,这样一种透支行为,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

  1、项目选择风险及对策

  项目选择风险:我国BT项目并非完全意义上的BT项目,部分地方政府假借BT之名,实质为垫资施工。有的项目仅有招标单位自身出具的还款承诺而无任何实质性担保,有的在征地、立项、规划上明显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等等,风险不可忽视。

  对策:中央建筑企业开展BT业务决不可盲目跟从,要综合衡量自身的经营特点、业务能力、资本实力等因素,精心挑选合适项目进行尝试: 一是加强前期调研,聘请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调研;二是在业务领域选择上,要优先选择自己擅长、熟悉的经营领域;三是在投资区域选择上,优先考虑经济发达、政府诚信较高的地方重点公用和基础设施、标志性建设项目,特别是直辖市﹑主要省会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四是在具体项目选择上,须有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立项、环评等一系列合法文件,工程施工与技术难度适当,工期要求合理,投资额度在可承受范围内的项目。五是选择一些战略性项目,如培育未来市场或新的增长点的项目,可以通过BT模式切入高端市场,培育企业的管理经验、人才、技术,培养业绩,获得市场准入,为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2、项目合法合规性风险及对策

  项目合法合规性风险:BT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包括项目主体、标的、采购的合法性合规性等三方面。BT项目主体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政府确定或授权执行BT项目的业主单位,确定项目投资收益、回购方式、资金的来源以及回购担保及保障措施等;项目标的合法性包括规划、立项、可研、环评、土地等审批手续是否完善;项目采购的合法性主要指项目的采购过程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法或招投标法,

  对策:BT项目的实施方式要获得政府的充分许可,除了需要政府的认可外,还需要人大和有关行政机关的批准。项目回购资金来源要予以明确,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使用财政资金的正常程序执行,给BT项目以充分的支撑;项目标的的规划、立项、可研、环评、土地等审批手续要核实其完善性;项目采购要采用邀请招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尤其施工总承包单位与投资人统一单位时,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一次性招标投资人和施工人,否则将会产生二次招标的风险及关联交易的法律性问题。

  3、融资风险及对策

  融资风险: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在BT项目实施中,无法提供有效的资产作为抵押,主要以土地出让收益,配置地块出让收益等作为还款来源和担保,要实现项目融资是不现实的。因此,BT项目的融资主要依靠投资人本身的实力,对银行提供担保获得贷款。因此,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与中央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和前期工作准备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有关。

  对策:中央建筑企业开展BT业务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自有资金,二是银行贷款,三是通过股票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由于国资委严控中央企业对外担保、借贷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在目前中央建筑企业资产负责率相对较高和宏观信贷政策趋于收紧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既筹集到BT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又能让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国资委规定的范围之内,是中央建筑企业开展BT业务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对此,中央建筑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融资思维模式,加大融资工具的创新力度,尽量在项目正式签约前确定金融机构的贷款意向并准备备选融资方案及投资超支应对措施,以尽量降低投资资金不到位的风险。在融资协议中锁定融资成本或在BT协议中约定分散这一风险的措施等形式降低融资成本变化的风险,甚至可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民营企业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参股投资,减少中央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积极探索非负债的融资方式,科学合理设计BT融资模式,实现有限追索或无追索融资,

  4、完工风险及对策

  完工风险:项目完工风险主要表现工程延期。工程延期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本和投资回收。导致工程延期的因素很多,如征地拆迁、设计变更、施工管理水平、不可抗力等,这将影响到施工进度,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使工程停工。从而增加中央建筑企业的建造成本,以致于影响到投资的正常回收。

  对策:中央建筑企业应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将各种影响征地拆迁工作的因素调查清楚,并对工作计划有一个估计,同时应在BT合同中明确由于政府征地拆迁等工作延迟导致的投资建设方损失的补偿方案,从而控制此项风险。

  同时,要强化项目自身管理。要组建好项目领导班子,并设计好项目的管控模式,精简机构,配置强干的管理人员。其次,要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要切实项目过程控制。要以“质量、工期、投资”三大控制为重点,按照“精细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确保项目建设稳步、快速、安全进行。

  5、成本超支风险及对策

  成本超支风险:如中央建筑企业不能有效控制建设成本,不但收益水平会降低,同时也会增加自身再融资的压力。影响工期的因素如征地拆迁、设计变更、施工管理水平、不可抗力等同样会影响到建设成本。除此之外,对建设成本产生影响的还有材料价格上涨、融资成本增加、自身管理的不善等因素,这些因素既有政府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央建筑企业自身的原因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对策:在对成本超支风险进行分析时需要对每项影响因素的产生原因和后果、发生的概率分别进行分析才能较为客观地体现此项风险的全貌,并找出各种应对措施以降低此项风险给投资建设方带来的损失。如果由于政府方面因素引起成本超支,一般可以通过获得补偿并顺延工期的方式降低其影响;如因为中央建筑企业自身因素引起成本超支,则需要企业采用加强工程管理并辅之以转移风险等方法控制此项风险;如因为不可抗力、政策变动等因素引起成本超支,则需要采取分散风险的方法在项目相关方中选择有能力的一方或多方承担此项风险。

  6、项目回购风险及对策

  项目回购风险:BT项目与BOT项目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运营环节,BT项目比BOT项目少了经营风险,但BT项目投资的回收主要依赖于政府回购,因此中央建筑企业的回购风险将集中在政府履约上。政府财政由于近年收到房地产宏观调控,土地出让受影响,部分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收益来支付回购款,在土地价格受影响和出让规模受影响后,造成无力支付回购款,出现了违约,这方面要引起特别注意。

  对策:中央建筑企业对于BT项目的投资必须加强对拟投资地区政府信用的调查,对政府信用的预期作出正确判断。开展政府信用风险评估要历史地、连续地考察和分析政府的信用状况,并反复论证后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同时,要明确项目回购的资金来源,对项目回购资金是否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项目是否充分获得有关部门的审批、回购担保的主体或抵押物的资格是否能满足合同金额要求等要进行充分了解,要把政府换届等因素都要纳入对项目回购风险的评价的考察范围。此外,中央建筑企业应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政府信誉良好的区域,支付回购款情况较好的区域集中投资,减少分散投资的风险。

  结束语:BT投融资建设模式,对于中央建筑企业而言,可以集合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通过错位竞争,提供建筑业全产业链一体化产品服务,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同时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瓶颈,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BT投融资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中央建筑企业需要谨慎,在风险可控、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否则,因投资不慎,出现回购款不能收回,引起企业现金流断链,将是企业的灾难。(作者: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王钦俞 杨 松)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