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项目经营管理模式又是影响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键因素,企业项目管理实践中突出问题就是激励与约束机制未能很好地建立并发挥作用,或多或少存在机制失灵现象,如何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使其真正有效?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企业经济类型多种多样,整体可分成国有和民营两大类别,国有经济又分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等,民营经济又有股份制、外资和混合所有制等类型,经济类型不同的企业又有各自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以是否参与项目利润最终分配分成两大类型,不参与项目利润分配的是比较单一的联营(挂靠)模式,此种模式下企业难以通过改善和加强管理获得额外利润,只能减少损失和规避风险,其合法性有待认定;参与项目利润分配的模式比较复杂,有经济承包制、模拟股份制和目标责任制等模式。由于工程招标均要求与本企业有社保关系的建造师担任项目经理,所以,项目经理基本上是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委派任命的,但建造师也有正式和挂证之分。不同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方式和立场均不同,激励与约束机制也不尽相同。
激励与约束
《管子·禁藏》说:“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又云:“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所在,项目管理必须关注各方合理的利益诉求,激励与约束的核心也在于利益分配。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与代理模型下的激励理论中,委托与代理的关键是代理人占有信息优势,容易形成信息垄断,或有意夸大利己信息,掩盖不利信息,以信息优势追求自身利益,而使委托人难以察觉以致决策失误,使委托人利益受损。具体到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就是企业管理组织难以深入掌握项目进程中的关键信息,对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判断需要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很高的管理水平。
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组合可以出现表1所列的四种情况,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均为同一人时,会同时兼顾成本与效率,努力做到投入和产出的最佳组合,这是一种自觉的内在激励与约束,不需要外在激励与约束,如私营企业的项目经理既是出资人又是获益人,但如果项目经理为聘任的,对项目经理而言所有权与经营权均为他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在激励与约束措施,项目经理可能对项目成本与效益均漠不关心,最终受损的是出资人利益。
表1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组合
所有权
经营权
成本
效益
本人
本人
关注
关注
他人
关注
不关注
他人
本人
不关注
关注
他人
不关注
不关注
当前企业项目管理难以面面俱到、尽善尽美,基本上都是在“效率、责任、公平、风险”等四方面取舍平衡。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如何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同时兼顾各方利益,需要有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业绩考核制度的设计。
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与核心,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团队的领导者,其地位举足轻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存在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能力负荷不均衡等现象,对于聘用项目经理经济激励的效果可以立竿见影,而荣誉激励和制度约束难以有效,同时,过度的经济激励又会影响到正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约束过度又加大项目经理流失和消极怠工的风险。
经济承包模式。经济承包模式是企业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通常企业会与项目经理签订《内部承包协议》,明确项目部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但《内部承包协议》不能够违犯《建筑法》,其中的激励与约束应在企业管理制度框架之下,激励过度和激励不均衡将会严重削弱激励机制的最终效果,约束过度可能造成约束失灵。“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激励与约束均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以其所需激励之,以其所恶约束之,激励宜由弱而强,约束宜由严而宽,反之则不可。企业要善于借助榜样的力量,进行正向激励,但是坏典型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应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抑恶扬善,使项目经理关注长期利益,企业也应当从长计议,加强建造师的日常培训和管理,提高建造师队伍的素质,将激励与约束内化为项目经理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
联营(挂靠)模式。联营(挂靠)模式下制约重于激励。由于企业并不直接参与项目生产管理和利润的最终分配,项目经理通常也难以从项目管理中获利,项目经理肩负的是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按照谁出资谁获益的原则,企业也不应该承担项目管理失误的风险,所以,企业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风险防范,激励与约束要建立在风险防范基础之上,对项目经理的激励保持与市场基本一致的水平,通过激励措施让其重点关注项目生产、质量、安全和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潜在经济和法律风险,同样,企业约束机制应当重点关注联营人和项目经理的道德风险上。由于联营人游离于体制之外,灵活机动,可以随时与许多企业合作,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建筑施工企业依靠降低管理费为主要经营手段,以此维系企业正常运转,在联营(挂靠)市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风险约束机制徒有其表。因为联营(挂靠)模式下的利益诱惑,某些企业自营项目也参照采用联营(挂靠)模式是不可取的,损失的是企业长远利益。
管理承包模式。管理承包模式下以目标为激励与约束的重点,企业掌握项目管理的主动权,可以有效深入地进行项目的生产管理,项目效益和风险与管理水平、管理力度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这需要企业有一套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项目经理责任风险相对较小,容易形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上升的局面,对项目经理的激励与约束主要也体现在组织、荣誉等精神层面,激励与约束方法单一、效果欠佳,重点是选用责任心强的建造师担任项目经理,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项目经理,使项目经理有职、有权,通过提高工作的成就感调动工作积极性。
项目模拟股份制管理模式。项目模拟股份制管理模式是近几年来企业创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使项目经理和项目部管理人员责权利得到统一,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正确实施可以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项目管理目标。企业应当注意防止规制俘获、组织瓦解的局面,形成项目部利益至上的状况,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利益。
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项目管理不但需要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随着政府和社会投融资模式的多样化,企业应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上创新、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健全组织机构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企业层面的项目管理不可以过于肤浅和表面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项目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所以,企业应当将注意力放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上,使企业各方面管理公正有序,进一步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激励与约束机制。《管子·君臣》“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经理要摆正各自的位置,做到率先垂范、各行其是,企业管理层不过多干涉项目经理职责范围内日常工作,项目经理也要尽职尽责,做好分内事情,但无论何种模式都需要动态控制,不可一成不变,企业要注意激励与约束的时效性和奖罚机制的落实,有时赏罚分明可能比赏罚本身更重要,是更有效的间接激励。另外,除要做好项目经理的激励与约束外,还要督促、监督和指导有关人员做好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工作。
长效机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用人机制灵活、人员身份多样,项目部人员流动性强,要建立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有完善的选人、用人和业绩评价考核机制,根据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针对项目特点选用合适的建造师担任项目经理,并引入内部竞争、聘任淘汰、按贡献分配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企业如果能在项目经理个人职业成长与规划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将有效地调动和激发项目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后有一段时期曾经实行过厂长经理负责制,而厂长经理负责制决不能脱离组织,同样项目经理负责制也不能脱离企业,不能脱离企业组织机构另起炉灶,变相形成“项目私有制”。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提出法人管项目的观念,其实法人管项目,就是企业管项目,企业组织机构管项目,特别是资金的适度集中管理是企业防范经济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集中控制项目成本、材料设备采购和人员工资支出,项目经理集中精力抓生产、抓管理,引入项目内部审计机制有效防范道德风险,使参与项目管理各方各司其职。
激励与约束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都行动起来。政府已经开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并在全国组织开展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主体责任终身制、严厉打击转包挂靠行为等“六打六治”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在市场准入、加强监管等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做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和新部署,相信党和政府在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作为政府层面的市场约束、法律约束和行政约束将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社会舆论约束也将得到强化,因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则应当尽快主动适应国家在建筑市场管理方面的最新变化。
最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当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摈弃急功近利的以包代管、坐收渔利的联营(挂靠)项目经营管理模式,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阶段,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企业的重任。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