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建工四建公司负责施工的200米高海南大厦工程结构施工胜利实现封顶,这是继主楼核心筒实现封顶之后,海南大厦工程完成的又一个重要节点目标。截至目前,该工程共使用钢筋23900吨,支搭模板489852平方米,浇筑混凝土145305立方米,钢结构吊装25000吨,三大主材用量及钢结构吊装再创新高。至此,海南大厦已成为继新海航大厦之后屹立于海口国兴大道上的“新地标”。近日,记者走进工程现场,再一次近距离感受北京建工铁军的力量与风采。
“海南最大深基坑”“海南当地使用型号最大塔吊”“海南第一次超大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以及海口首个安装10M光纤专线网络进行视频监控的施工现场……这一系列的“之最”和“第一”不难看出海南大厦工程所采设备之先进和工程之浩大。海南大厦项目经理孙忠向记者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情况:该工程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23.9万平方米,工程主楼为框架(方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钢骨混凝土)结构,于2011年4月11日正式开始工程桩施工,2012年3月8日主楼及裙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正式完工,并于当年6月21日冲出正负零,2013年9月11日,主楼核心筒结构顺利实现结构封顶。
深基坑施工现锋芒
海南大厦最大的特点在于深基坑施工。该工程基础开挖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基槽深度达到24米,创下了海南省基坑施工的记录,对引领海南建筑业防范安全风险和控制质量风险意义重大。
据项目部经理孙忠介绍,海口地处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多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61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11月,而且经常会遇到台风,单海南大厦基坑施工期间,项目部就经历了5次强台风袭击。降雨量大必然会对深基坑施工带来难度,尤其是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护坡止水方案,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此,项目部依据基坑支护不同深度部位,采用土钉墙“T”形板与暗梁加固技术、阶梯型整体护坡喷锚技术、旋挖钻机施工技术等多种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海南地区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既保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其经济性,节省了投入。鉴于海南大厦深基坑施工的重要性,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专门在海南大厦现场举办了全省深基坑及大跨度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场观摩会,海南大厦作为典型示范工程成为现场观摩学习的重点。
海南大厦是北京建工四建公司当前所承建的最高建筑,也是施工难度极大的一项工程,为此,项目部专门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在项目经理孙忠的带领下,自开工伊始到结构封顶,针对工程中存在的一个个技术难点和问题逐一展开技术攻关,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最能降低成本、节约资金的做法和方式,为项目和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小发明”带来大效益
海南大厦主楼核心筒墙体的支模是施工作业的一大难题,如何节省支模时间,缩短工期?如何提高塔吊工作效率,减少定型模板的吊装?如何消除墙体及楼梯间支模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
“由于主楼核心筒楼梯间电梯井较多,多达18部,还有4部楼梯,除了孔洞还是孔洞,对施工造成了很多不便,考虑到这些,项目安监部就产生了一个构想 ——设计一个可以在楼梯间电梯井自由提升,而且可以解决墙体支模难题的架体,就这样,楼梯间电梯井脚手架操作平台应运而生,这也算是项目部的一项‘小发明’。”负责现场生产的王培杰告诉记者。这个操作平台的发明,真可谓是给项目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施工过程中拆开的模板可以直接存放到架体的第二层,随着架体一起往楼层下一层提升,供下一楼层支模使用,这样避免了定形模板来回吊装,减轻了塔吊的工作量,据统计,每一层可以节省大约84块大大小小模板的往返吊装,较大程度的缩短了工期。“海南大厦主楼总建筑高度约200米,楼层总数为45层,按照一块模板从地面吊装到作业面的平均距离为100米,来回吊装所需用时最快按10分钟计算,那这个平台架为塔吊节省的工作时间量为84×45×10=37800分钟,630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部安监部门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其实,像这种“小发明”仅仅是海南大厦施工过程中的冰山一角。类似这样的技术还有很多,譬如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旋挖钻孔机施工灌柱桩技术,比正循环灌注桩施工节约工期约1个月;暗梁式低预应力土钉和放缓台技术,符合土力学受力原理,增加成本很少,相比预应力锚杆节省了钢梁、钢绞线等材料;而通过合理的选用不同方案进行组合实施,采用上部土钉墙喷锚、下部桩锚支护相结合,照比单一采用桩锚支护,节约总成本1/5,合计约200万元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带动了海南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平,同时也为项目部、企业最终取得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管理贯始终
海南大厦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也被津津乐道。项目部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应用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科学规范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譬如,物资部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得到整个工程的各种主材大概用量及某个阶段、某个部位的材料用量,以便来决定每次材料的采购量;工程部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了解到某个部位的材料用量从而控制劳务人员领取材料的用量,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等等。
此外,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不惜重金及时申报安装10M光纤专线网络,专供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使用。据负责信息化管理的崔亮介绍,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与集团和公司实现了对接,使集团及公司相关领导和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海南大厦工程进度及现场施工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了往返于两地之间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管理费支出。应用相关办公管理软件,也是项目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截至目前,项目部已使用的管理软件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软件、imo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用友合同管理软件、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金和协同办公管理平台等,在施工及日常工作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两年多来,孙忠和他的团队在海南大厦工程施工建设中稳扎稳打、勇于创新,一个技术质量过硬、安全过硬、项目管理过硬、成本受控的海南新地标毅然屹立于国兴大道上,“北京建工”品牌的良好形象再次深入海南人民的心中。面对下一阶段的施工重任,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集团、公司交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为四建公司、建工集团再创品牌工程。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