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地铁建设大军里有一个施工质量过硬的项目部,其先后承建了地铁15号线中段、东段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连续3次获得北京市工程质量第一的荣誉,成为首都地铁建设领域施工质量管理的标杆。这个项目部就是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地铁15号线机电安装总承包项目部。
项目部里大多是年轻人,80后占了职工总数的60%,平均年龄30多岁,活泼开朗,激情洋溢,团队充满朝气。
技术创新 保安装质量
项目部的QC攻关,大都是针对提高机电设备系统管道、管线安装质量的。地铁内的消防系统与压力排水系统管道连接方式按规范为沟槽连接。根据地铁运行实际情况分析,系统从吸水点到出水点的管路曲折迂回,各种拐弯多,当水泵运行启停时,系统管路中的水就会在拐弯处产生水撞击,严重时会导致安装在建筑物悬空部位的管道连接因受力不均而破裂大量露水,给正常运行车辆与人员造成极大安全隐患。通过QC攻关,项目部研制了弯头防脱器,从而保证了弯头与管道的柔性连接,解决了在受力不均情况下管道连接的稳定性。
质量把关不仅仅要靠制度和检查,更多的是要在前期措施和技术方面下功夫。技术补救是项目部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目的是保证安装质量万无一失。考虑到地铁列车通过时活塞风力大、频繁震动,项目部研制了实用可靠的区间消防管道固定支架,有效解决了质量稳定和安装美观问题。
注重细节 施工巧安排
虽然施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但项目部始终关注细节,每道工序都有详细计划安排,做到了忙而不乱、紧而有序,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注重细节,事先预案,安全质量、工期进度稳定可控。
地铁管道施工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区间管道施工需要提前预约“天窗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抢工”。一般“天窗点”只有2个小时,大都在凌晨。由于时间短,所以准备工作必须细而又细,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都要在白天计划好组织好。区间射流风机及管线安装是“最要命”的,一根管子300多斤,如果没有协调到轨道车,就得靠人抬人推,组织一次进出就得1个多小时,完成一个点的施工非常艰难,需要多个“天窗点”多次反复施工,一旦得到停电通知,车站及区间风井一次就有400余人同时作业。
站内施工可以用“见缝插针”来形容。有时在一个房间里,少则三四个单位,多则七八个单位,大家同时干,非常拥挤。由于工序环环相扣,而且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连人带料同时进出特别不容易,为了避免材料上和人员上的浪费,项目部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一次,项目副经理赵际顺在东直门及区间巡检,看到其他单位施工的消防管预留洞已做好,这个预留洞相当难打,于是当即决定先把连通管做上,避免了日后设备安装好后再拆再打洞。
防汛抢险 能战不虚名
去年9月的一天,地铁15号线石门站直径1米的自来水管道被挖断,造成西南出入口灌水。项目部接到抢险通知,项目经理汪志辉果断启动抢险预案,迅速调集人员设备赶赴现场展开抢险。此时,急速的自来水混合着泥沙从西南口灌入,涌向车站站厅公共区和设备走廊,涌向轨行区和站台板夹层,而后汇集于石南区间风井废水泵房处。为防止污水继续涌向南法信站,抢险人员立即在废水泵房抽水排水,大约2公里的淤泥积水3小时抽清排清,以最少的时间完成了抢险任务。
同是去年9月,北京接连下了几天大雨,雨水倒灌望京东站,站内水深1.5米,接到抢险命令,项目经理亲自带队,由于交通拥堵,抢险车进不去,抢险水泵都是靠人力推进去的,推完之后职工的鞋全都烂了。车站领导非常感动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我们弄了半天也不行,还是你们专业能干。”
在2011年度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防汛抢险应急演练上,项目部代表东直门快轨公司防汛应急大队参加演练。由于设备完善、组织周密、应变迅速演练出色,得到各方好评和市住建委领导表扬。为此,项目经理汪志辉还以东直门快轨公司防汛大队长的身份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工程竣工交付运营后,项目部坚持“为您服务,让您满意”企业核心价值观,自觉进行“回头看”质量回访,至今工程质量为零投诉。目前,项目部正在进行地铁15号线西段的设计联络和前期施工准备,将继续精益求精,以精品奉献首都地铁建设。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