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白云,朝阳中,晨步的年轻人面带微笑,晚霞里,嬉闹的孩童畅享幸福。从这一幅幅令人欣喜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美丽的鹤城正变得越来越绿色、生态、环保。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市致力推进的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而其中建筑绿色化与城市建设最为密切相关,也是我市在推进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减少城镇化进程中受资源环境约束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工作和居住空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推动建筑技术革新,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让建筑绿色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居住舒适度等方面的大幅度提高,还让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更加绿色、低碳。为此,我市在建筑绿色化推进上加大力度,下大功夫。
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市编制了《齐齐哈尔居住建筑低碳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高寒地区没有低碳建筑标准的空白,也将为我市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保障。我市还全面推进了居住建筑65%节能的设计标准,并将这一标准贯彻于工程设计、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建设程序全过程。而结合城区老旧建筑较多的实际,几年来,我市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常抓不懈,让百姓逐渐告别冷屋子。仅2014年,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61万平方米,相当于年节约标煤5300吨,减排二氧化碳13780吨。
为了让城市更绿色、低碳、环保,我市还加大棚户区和泥草房的改造力度。
2013年至今市本级共完成拆迁棚户区667万平方米,10.5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405万平方米、5.2万户。通过两个改造,共拆迁“土炉子”9.6万个,传统烧柴取暖方式得到改善,可节约标煤1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8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624吨。
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发展建筑绿色化首重推广,为此,我市抽调精干人员负责节能减排工作推进针对节能减排综合示范新生事物,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节能减排示范意义入脑入心。而为推进我市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精选典型示范项目,让绿色建筑真正成为全市建筑典范。
也正是因此,市中级法院“近零碳”项目、黑龙江海阳热力全方位智能化供热工程、万达广场、金色世家等一批绿色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市中级法院“近零碳”项目,通过运用地温空调技术和太阳能光辐射技术,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达到最佳效果。项目达产后年可节约标煤3240吨,减排二氧化碳7938吨,减排二氧化硫78吨,减排氮氧化物22吨。黑龙江海阳热力全方位智能化供热工程项目,充份使用智能化技术,对供热全程监控,适时调节,可实现按需供热目标,项目达产后,节煤率达10%,年可节约标煤7180吨。
“墙改”与“推散”同步实施,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为此,我市在推动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将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和发展散装水泥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比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实施了市区“禁实”“限粘”。十二五前四年,全市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67%,应用比例达到68%,其中市区生产比例达到90%,应用比例达到98%。水泥散装率达到79%,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71%,四年累计推广散装水泥786万吨;推广预拌混凝土505万立方米。
通过墙改工作,四年间,全市累计节约土地5955亩,节约生产和建筑采暖能耗21.53万吨标准煤,利用工业废渣48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0.55万吨。通过推散工作,全市四年间节约优质木材25.9万立方米,节约标准煤18.8万吨,减少粉尘排放31.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3万吨,减少水泥损失35.3万吨,利用工业废渣90.9万吨。
为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我市还改造撤并小锅炉推动构建中心城区供热大格局。全市撤并小锅炉39座,节约标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3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20吨。同步带动了替代热源建设,中心城区北部华电、中部中燃、南部华能的区域供热大格局将如期形成。
如何强化知识管理,健全人力资源引进、培养、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使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对拓宽业务领域与区域的支撑保障能力成为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