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些村镇项目盲目开发,特别是有些旧村改造工程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存在开发主体不合法、使用无资质施工队伍、现场无监理等问题,埋下质量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规模小、工程散、面广量大,许多工程处于监管盲区。为此,淄川区结合实际,逐步探索出村镇工程监管的“淄川模式”,有力保障了村镇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严格工作问责 存在违建的辖区相关负责人受罚
淄川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区年均监管面积达260万平方米以上。针对工程散、面积大、人员少等情况,淄川区强化源头管控,夯实基层基础,不断规范建筑市场,并严格工作问责,强化村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淄川区成立了由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组成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形势、研判工作、部署任务。该区将建筑市场管理列入各镇办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发现1起扣2分,上不封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约谈镇办主要负责人。
今年1 8月,淄川区委对相关镇办的3处违法建设工程实行了问责,对分管领导和建委主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将“严禁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列入村居干部作风建设“八条禁令”,接受社会监督。
该区还建立健全区、镇、村3级监管网络,整合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成立了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依托镇办城建服务中心设立建筑市场管理办公室,指定一名建筑市场专管员;依托全区公共安全网格系统,在村居设立建管网格员,做好辖区内建设项目的信息统计、上报,并对工程质量安全展开初步巡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建筑市场监管网络。
创新监管模式 网格化、标准化、差别化监管全覆盖
面对监管人员不足的现状,淄川区深入推行“三化一覆盖”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三化一覆盖”即建筑市场监管网格化、施工工地标准化、工地管理差别化和在建项目全覆盖。淄川将全区划分为3个大网格和16个小网格,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3个监督科科长任大网格长,每个小网格指定1名监管员,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同时,采取组织召开观摩会等措施,推广普及工地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等标准化建设。将工地划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评定为“差”的项目1周检查一次,“中”的项目2周检查一次,“好”的项目3周检查一次。
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对11家企业暂停6 12个月的投标资格,形成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行业导向。同时,投资48万元新建施工现场实时预警网络监管平台,将监管工作延伸到镇办。截至目前,该区已通过平台及时处理质量安全及扬尘防治等隐患70余起,实现了建筑工地24小时远程控制。
实行分类施治 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办理建设手续
针对村镇工程面广量大的特点,淄川区坚持“源头控制、疏堵结合”,对手续齐全的项目实行动态化全程监管;对无手续或手续不全的项目,以小产权房“叫停日”为限划分两类,分别制订监管措施。对于“叫停日”前开工的项目,满足“施工图纸审查合格,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配备满足要求的管理人员”3个基本条件的在建回迁房,由建设单位作出承诺,属地政府提出申请,监管部门全程介入,优先保证居民按时回迁;对开发部分先停工整改,督促企业完善手续,质量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后方可复工。对于“叫停日”后开工的项目,则开通手续办理“绿色通道”,督促建设单位加快手续办理,强制关停拒不办理建设手续的项目。
去年以来,淄川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国土、规划、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205起,责令停工整改49次,督促项目完善手续22项,施工许可办证率由年初的33%上升到年终的87%。健全长效机制密切内部联动,实现无缝监管
淄川区建立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联动监管机制,密切内部联动,实现无缝监管。对手续齐全的项目,除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按工程节点对质量安全、扬尘治理等工作实行全过程监控外,各业务科室对平常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分别进行立案调查,并落实处罚措施。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现场符合文明施工标准的项目,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提前介入,联合开发办等部门共同督促补办相关建设手续,并按先罚后补程序执行。
淄川区还建立信访调处和行业处罚联动机制,成立信访投诉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建筑企业涉访涉诉事项,作为惩戒的重要依据。将企业因自身管理、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信访问题,与诚信企业等有关评比挂钩;对存在不良信用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不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去年以来,该区共取消21家企业的优惠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访案件总量同比下降45.5%,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案件数量同比下降65.2%。
当前,正值传统电力工程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进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调结构、转方式、强管理、增效益和塑品牌成为引领电力工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也是促进电力建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