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行业要闻

五矿中冶将正式启动重组 7000亿矿业航母起航

发布日期:2016-06-03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编辑:伏牛山

[摘要]

   导读

   重组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两家世界500强矿业央企重组进入深度实施阶段。业内专家认为两家央企重组属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重组完成后,将极大提高中国矿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有望打造出一家比肩甚至超越必和必拓、力拓等巨头的矿业航母。同时,重组后的新五矿集团将承担国际化“走出去”的重任,这对国内过剩产能转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也有着重大意义。

   6月2日下午,中国五矿集团(以下简称“五矿”)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冶”)重组大会在京召开。继去年12月8日国资委宣布五矿、中冶重组的“喜讯”后,此次重组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上述两家世界500强央企战略重组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位中冶内部人士向记者通俗的形容此次大会的意义,“如果说去年底是国资委宣布喜讯的话,这次大会相当于两家央企为重组举行的盛大婚礼!”

   据该人士介绍,今年5月9日,中冶集团原“一把手”国文清履新五矿“二把手”,担任五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此后,两家央企的重组正式拉开帷幕。近日,两家公司的财务、人力等部门已经开始初步对接。

   重组进入深度实施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五矿集团成立于1950年,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主要海外机构遍布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7万员工,控股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015年,五矿集团的总营收2180亿,其中海外资产达1800多亿,超过总资产半数以上,是国内矿业公司中在国际化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在2015年世界500强中位列198位。

   中冶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商,也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2015年该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居第326位。

   在此前12月发布会上,中冶集团总经理张兆祥曾表示,上述两家500强矿业公司实施战略重组,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单纯追求体量“巨无霸”,而是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联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赵武壮也认为,五矿和中冶的重组整合,是一次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重组。五矿在国际矿产贸易的资源渠道方面有优势,而中冶在冶金工程建设方面很强。两家重组可以理解成双方为提升效益而主动重组的市场化“恋爱”,双方的整合将极大提升中国矿业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在金属矿产方面的需求平均占全球一半左右,但在排名前十的国际矿业巨头中,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主要资源或优质资源都掌握在国外矿业企业手中。中国急需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属矿业公司。”五矿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何文波在会上表示,五矿中冶的重组,就是为了落实国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等要求、深化国企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重要举措。重组后,新五矿集团在资本及资源掌控力方面实力均大幅跃升,企业发展空间也获得进一步拓展,具备了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基础。

   何文波强调,公司各级经营者、管理者要加快重组整合,确保重组红利释放;要求各所属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发展,要确保打赢今年的提质增效攻坚战。

   国文清则指出,后续的重组工作,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战略先行,加快各管理层和业务层面的有序对接,统筹优化集团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架构,确保重组后的新五矿集团高效运行;此外,还要稳妥、推进整合融合。要本着先易后难、审慎果断的原则,优化业务布局,在重点领域推进业务协同、整合。

   根据重组方案,两家央企的重组工作将分三步走:在2016年年内完成战略和管理体系上的融合;第二阶段,业务层面的融合将在重组第二年进行;最后一个阶段是双方更为细化的业务分类及管控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预计整个重组完成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五矿提供的材料称,重组后的新五矿集团资产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拥有24万员工。2015年合计营收超过4300亿元,从体量上已经超过了BHP、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将成为全球金属矿产行业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在国资专家李锦看来,五矿与中冶的重组,是继南北车合并、中远、中海重组后,又一大央企兼并重组的典型。但与南北车合并不同的是,五矿和中冶之间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双方重组属于围绕一个产业链条进行整合的强强联合。如果重组顺利成功,将创造出一个“五矿中冶”的重组模式,有望在下一阶段其余106家由国资委直管的央企中进行示范推广。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在2日大会上肯定了两家央企重组的战略意义,并对后续的重组整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此外,肖亚庆还透露,新组建的中国五矿集团目前已经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国企改革试点,将新的集团公司改组打造成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他勉励新五矿要通过试点做出成绩和实效。

   何文波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向外界透露,重组后的新五矿将担任国企“走出去”的重任,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目前全球矿业处于低谷期,许多海外矿山资产价格比较低,是一个很好的并购窗口期。此时仅靠企业是不够的,国家也会考虑支持。那么资金如何用,怎么分配就是一个大问题。“此次战略重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转型成为中国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新五矿仍面临诸多挑战

   李锦在采访中表示,中冶五矿重组后走出去,可以化解部分国内过剩的钢铁、矿业产能,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但其也坦承,两家央企500强的重组整合并非易事。双方还要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深入推进重组整合工作。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机构精简瘦身、人员岗位调整安置等困难。

   “五矿是一个副部级单位,而中冶只是一个正局单位,一把手二把手好说,接下来各级子公司的领导干部如何调整、机构如何精简整合?都是很复杂也有很大难度的。”李锦认为,挑战最大的一点,还是从组织机构的外在整合深入到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这才是更深层次的整合,挑战也不小。

   肖亚庆在会上强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做出了全面部署。

   针对目前央企存在的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开展央企旗下困难、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

   会议强调,针对人员、机构冗余等问题,还将对央企定岗定编,精简管理部门和人员。在央企中还要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

   “我们要看到,目前,五矿旗下还有330家子企业存在亏损,中冶此前处理消灭了一些亏损子企业,现在还有几十家子企业存在亏损情况。”肖亚庆强调,在重组过程中,五矿和中冶要按照国务院部署,加强对低效、亏损企业的处置,坚决止住出血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好“瘦身健体”的攻坚战。

   “重组大会,应该多说些喜庆的话。很多问题我就不在这里细讲了。希望下一步重组过程中,新的五矿集团能按国务院要求,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压缩央企的管理层级、法人层级,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肖亚庆称。

   在冶金工业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看来,除了企业内部因素,影响重组效果的还有矿业市场环境这个外部因素。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今年2月底收获了16年来首次亏损的上半财年财报,半年亏了56.69亿美元。另一家矿业巨头力拓的业绩也同样受到寒冬及低矿价拖累。2015年力拓营收348亿美元,较2014年下滑128亿美元;全年净利45亿美元,较2014年93亿美元“腰斩”。

   李新创认为,目前矿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矿价由于过剩等原因可能在未来2到3年内在40美元左右徘徊,不可能再回去矿企“躺着赚钱”的暴利时代。而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麦安哲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目前矿价虽然进入触底阶段,但仍有继续下跌风险。

   “矿业寒冬仍未结束,在这样的行情下,国际化海外并购投资也是有风险的,”李新创称,过往这些年里,国内钢铁矿业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有许多失败的经验教训。“比如,中信泰富在澳洲收购的铁矿项目,就是由中冶负责设计、建设的,这个项目就很难算的上成功。”

   李新创称,衡量央企重组成功与否,不能仅看体量规格超过了必和必拓,“大并不等于强”,更应该从效率、效益上来量化衡量。

   “对重组后的新五矿,我们首先肯定要表达祝福。但也希望这家未来的矿业航母,能总结吸取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真正在做强方面做文章,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风控能力,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李新创称,“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ppp专题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