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风险应对 > 正文风险应对

化解政府债务风险PPP优先存量项目

发布日期:2015-06-18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宋珍珍

[摘要]

  记者 胡健

  在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快速通道,加快重大工程、PPP项目等贷款审批。促进有效投资持续增长。

  伴随PPP模式在各地风生水起,财政部最近也频繁发声阐述PPP的深层次意义。

  本周的电话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经过近2年的摸索和实践,对推广PPP工作逐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就推动财政管理方面,张少春认为,PPP有助于这方面从“短期平衡”向“中长期平衡”转变。

  而财政部另一位副部长史耀斌则在会上提出,要以存量为主开展PPP项目示范,着力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目前,示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示范效果良好。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了加快推进PPP模式的大范围实施,决策层将允许部分融资平台和准政府机构作为企业合作方参与PPP模式,并将推进公共事业价格和其他结构性改革。这种务实的方式应可以在短期内弥补地方融资缺口。

  预计总投资近2万亿

  在财政部大力推动下,地方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陆续公布拟实施PPP项目名单,涵盖交通、市政、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预计总投资近2万亿元。

  史耀斌表示,为“打样板、树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范例,在地方上报项目中,确定3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

  这其中22个存量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等方式改造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减轻财政债务压力,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对示范项目,财政部及时给予全方位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保证操作实施的规范性,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地方政府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对地方债务的控制更加严格,地方政府正面临融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确保基建投资资金到位对稳增长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在建项目的保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5月15日,国务院还发文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密切关注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中应由财政支持的增量融资需求,在依法合规、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等各类资金,保障在建项目续建和收尾。

  今年仍是前期地方债集中到期的年份,再加上GDP增速下滑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很多在建项目的“钱景”若没有活水引入,难言乐观。

  史耀斌也直言,要以存量为主开展PPP项目示范,着力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探索适合国情的PPP

  目前,PPP如火如荼地在各省高强度推广,比如江苏省市两级正在建立PPP项目储备库,全省13个省辖市储备库均已组建完成,省级项目储备库包括30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5000亿元。

  “随着PPP项目数量的增多,采用项目库管理可以对不同行业的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做到有条不紊。”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说。

  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政府而言,PPP模式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在解决地方债、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而在国家层面,财政部也频频发声力挺PPP,并且对PPP的内涵和外延在作进一步的界定与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扩大民间投资的简单意义上。

  张少春最近直白表达了这一点,“在运用PPP模式时,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思想局限在缓解债务压力上,把推广PPP当作又一次‘甩包袱’。”

  比如在财政管理上,张少春就解释说,PPP不再依靠传统的政府“借债”融资,而是以未来收益为基础进行融资,并需要政府一次性决定、跨年度给予补贴。

  史耀斌在本月中旬的“湖湘财政论坛—2015PPP国际论坛”上也明确提到,作为一个新事物,PPP模式对于政府部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推广PPP模式,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避免PPP模式走偏和变异;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行业特点的做法,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关阅读】

案例分享

操作实务

能力建设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