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建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一批综合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覆盖地域广的大中型企业不断涌现,呈现出集团化发展,全国性布局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长大的烦恼”,集团所属单位越来越多,兄弟单位常为拿同一个项目争得不可开交,统筹对外经营的难度急速攀升;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扯皮纠纷时有发生,经常按下葫芦浮起瓢,内部协调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协调企业所属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对地域分散的众多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最优化,成为管理者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一定区域为主要划分标准,建立区域管理机构,负责区域内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区域化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经历了区域化管理的尝试与摸索之后,我们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区域化能够解决企业经营地域广、市场覆盖面宽所带来的管理跨度大的问题,有利于稳定人才资源和管控社会资源,有效缓解企业成长发展和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区域公司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用户,区域社会关系好、扑捉信息快,更容易赢得先机、抢占市场、树立品牌,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市场应变力和竞争力,是大中型施工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种则认为区域公司的定位、权责、与总部等相关单位的关系处理问题比较复杂,动辄容易陷入画地为牢、诸侯割据等误区;区域市场环境的不同,提高了考核、激励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难度,跨区域项目的协作更是困难重重;地方保护主义等市场环境的问题有待改善,区域化经营的时机尚需等待,并且区域化模式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包治百病的,所以他们对区域化经营会更加审慎。
这两种声音的背后,是施工企业区域化经营与管理的大量宝贵探索与总结。本期我们能呈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从他们的实践与思考中,我们看到,他们的区域化管理探索,不是简单的市场投标规则或经营地域的划分与限制,而是通过战略性思维、整体性布局,从企业调整结构、资源优化配置、职能重组再造、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去看待和实践区域化。既要确保企业对外以同一种声音说话,实现集团的统一战略与综合效益,又要保持集团内部的竞争活力、经营动力、管理效率,顾此而不失彼,封疆而不僵。也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化模式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也许还会出现新的更有效的模式取而代之,但无论如何,施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布局的力量,以资源有效整合和市场整体规划的智慧,去经营自己庞大的规模和分散的产品。在谋篇布局的智慧指引下,施工企业会下活区域市场、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整盘棋!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