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管理

领导力六层次

发布日期:2014-07-30来源:本网编辑:龚炜

[摘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经典国学中体现的六个层次的领导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003年以来,中建五局每年推荐一本书,其中有《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国学的内容。近期,我从国学中把一些经典的内容提出来,并将领导力的理论与国学的思考相结合,形成“领导力六层次”(如下图)。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可以分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个层次。

  首先要“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并掌握客观的规律,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分析水平,增长处理人和事的能力和智慧。

  再就是要“诚意正心”。诚意,就是使自己的用心更真诚、更可信、更实在。正心,就是让自己的内心更正大、更光明。诚意正心,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变成真正的光明体,发出信实、正大的光芒,去引导自己的生命,走向光明、正大的路程,去点亮自己,去照亮别人和周围的世界。诚意正心是人的生命最核心的部分。

  然后是“修身”,“修身”讲的是修养外在的气质和行为。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而后才是“齐家”。我们企业也是一个家,是一个大家庭。治理企业也是“齐家”的一部分。如果能力再强一点,可以“治国”,然后再是“平天下”。这是从内到外、自近而远地阐述领导力。

  在“领导力六层次”中,“平天下”是最厉害的。武力“平天下”算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思想领域的“平天下”。孔夫子就是一个代表。孔夫子用儒家思想来“平天下”,老子用“道”来“平天下”。当然,秦始皇通过武力也叫“平天下”,但他是有限的。毛泽东建立 该算是一个高峰。“治国”,刚才讲的这些皇帝们、伟人们,就是治理国家的。我们大家平时讲起“治国”、“平天下”的时候,好像这些离我们比较远,其实不然。如果从广义的层面讲,可以说,每个人都把自己修养好了,每个企业都把自己治理好了,天下国家自然也就好了。这也是治国、平天下。从这个角度讲,治国、平天下离我们并不遥远。包括我们对国家有一些建设性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都来传递正能量,这就是为“治国”、“平天下”做贡献。然后是“齐家”的层面,怎么才能“齐家”呢?要“修身”。这“修身”怎么修呢?要“诚意正心”。怎么去达到“诚意正心”呢?要“格物致知”。

  “领导力六层次”,从里到外是一种能量的散发,从外到里是对能力的要求,这就是领导力六层次模型所要反映的。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模型,笔者将引用一些古典、经典来一一做出解释。

  第一层,格物致知

  《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格物致知”,就是要找出规律。规律是什么?是“道”。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道”不出来、表述不出来的,一旦能“道”出来,那就不是“道”了。包括“名可名,非常名”,也是同样的意思。但是,虽然“格物致知”的规律是摸不着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

  不管是很大的事物,如宇宙,或很小的事物,如基因,人类都没法改变,只有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认识这种大的规律、小的规律,并遵循这种规律,运用这种规律。这样,你才能得到好处。否则的话,你就要受到惩罚。企业运行也有自己的规律,比如说中建五局搞三大业务板块,推动转型升级,使我们十年来保持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我们怎么样去认识这种规律。将其运用于我们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格物致知”这个层面,《道德经》里还有一句话可以阐述,就是:“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意思就是,“道”虽然很朴素,很小,但天下没有能让它臣服的,人们只能够臣服于它。当王侯的人,如果能够守住这个“道”,万物自然而然就臣服于你,人们不需要给万物下达各种指令,他们就可以自动均衡地发展了。我们不是“侯王”,但是如果我们能守住“道”,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切艰难也都可以像步履平地一样通过,万物都会顺畅地听我们摆布。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循“道”,遵循事物的规律,遵循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道”。

  第二层,诚意正心

  如何做到“诚意正心”呢?首先,要像《论语》所说:“民无信不立”。民,可以是讲众人,也可以是讲个体。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信不立。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体,也是无信不立。你要想“立”,你就必须讲“信”,这是最根本的。你不讲“信”,最后伤害的是自己,你就“立”不起来。

  “诚意正心”,除了“信”,还要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是我们修炼的三个层次,其中“修己以敬”,是最基本的前提,然后再“安人”,再“安百姓”。如果我们连“安百姓”都能做到了,那就比尧舜还做得好。尧舜是古圣先贤,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他们看齐,就像毛泽东讲的“六亿神州尽舜尧”,那整个社会就肯定是好的了。

  《道德经》里还有的一句话,“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爱表现、爱张扬的人,不够明智,不够聪明;自己认为自己一贯正确的人,不能彰显,不能被别人认可;自己认为自己做了很大贡献的人,其实并没有功劳;自己不虚心,总喜欢骄傲自满的人,不能够长远。我们要“诚意正心”,就不要做“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如何审视自己是否做到“诚意正心”呢,“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就是说在这九个方面,你要不断去“诚意正心”。看的时候,你要思考自己看清楚了没有,不要什么事情都没看明白,就作出决定;听的时候,你听清楚了没有,同样需要思考;你的面部表情,是不是做到温顺谦让了,是不是还是“张牙舞爪”的,不够恭敬,不够温顺,不够温和;你的外貌、形体是不是对人恭敬,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形象;你是不是忠诚你的上级,忠诚你的国家,忠于你的誓言和诺言;你做事的时候,是不是敬业爱岗,是不是怀着一种恭敬的心情去做,是当“差事”还是当“事业”在对待;有疑问的时候,你是不是认真分析寻求答案,有没有想当然;遇到不平,你有没有发怒,有没有想到发怒可能带来的难处;得到了,有没有想想,是不是符合道义,符合正义,符合法律,符合公理,等等。我想,“诚意正心”,你能做到这几条,就算差不多了。

  第三层,修身

  在“修身”的层面,我总结了君子的十种品格,简称“君子十品”。君子第一品——孝和仁,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乎”。除了孝弟,君子还要做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就是说,君子只有庄重才有威严。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不庄重就会轻浮,无法沉淀。君子要善于学习,因为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更重要的是,君子要讲忠信。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毛病不要忌惮不要掩饰,改正错误就好了。

  君子第二品——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习之”说的是“好书不厌百回读”,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学习。学到老,活到老,活到老,学到老。在这句话中的“习”不仅是复习,还是练习的含义。练习是最重要的,学完后是为了去用的,能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当然是一件喜悦的事了。

  对“人不知而不愠”,还有一个注释,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只需担忧自己没有能力,不要担心人家不知道你有能力。你只要真有本事,大家就会知道,一时不知道,以后也会知道。

  君子第三品——言与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话的时候要三思,行动的时候要敏捷快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对于言过其行、言过其实,君子是感到耻辱的。这是讲“言”与“行”的关系。没本事不要急于说大话,吹牛吹不起高楼大厦。我们应该少说多做,在做中学,在学中成长,长到一定程度,不用说,大家也都会看到,大家也就知道你了。

  君子第四品——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对“义”看得比较重,小人对“利”看得比较重;君子心中思考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小利、私利;君子行动前参考道德法规,小人往往有侥幸的心里,总想干一些坏事又不被人发现;君子在穷的时候能够安于贫困,小人就开始乱七八糟了。所以,即使遇到最困难的情况,也能做到坚守底线,这才是君子的行为。

  君子第五品——交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小人总是同流合污的,君子有他的原则性。君子怎么去交朋友呢?直率的,心胸广阔、能够体谅别人的,见多识广的,都是有益的朋友;性格古怪的,优柔寡断的,使坏、搞阴谋诡计的小人与佞臣,这些人不要交。

  君子第六品——待人处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能反思自己的毛病,小人往往找别人的毛病。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既有君子的成分,也有小人的成分,如果我们把身上小人的品行都修正了,就只剩下君子的品行了。要把君子的行为发扬光大,把小人的行为去除,这是修炼的本质。

  君子第七品——敬畏心。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是不是有所敬畏,这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有三畏:对于天命和规律性要尊重,对于上级和长者要敬畏,对于圣人的教诲要听从。小人不知道敬畏,也不知道害怕。“狎大人”,就是对长者不敬重、不尊重。

  君子第八品——如何对待错误。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像日食月食。日食月食谁都看得见。但君子只要把错误改正了,人人都景仰他。有了错误,不要试图去掩盖,因为掩盖需要谎言,谎言多了,你就“圆”不过来了。犯了错误不如坦然面对,闻过则改,善莫大焉。

  君子第九品——人生态度。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天命就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你对规律性没有认识,违背规律去行事,就无以成为君子;不知礼节,你就不足以在社会立足;不能了解言语背后的含义,你就不能真正地懂得一个人。所以要“知命,知礼,知言”,尊崇好的东西,明辨是非,要正面地去理解同事和领导的批评。

  君子第十品——综合仪态。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四句话是孔子评价郑国的宰相子产的,说他身上有四点最能体现君子的风范:第一点就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恭敬自己、尊重自己。第二点就是尊重上级领导,包括对事业或者说职业要敬业。第三点就是对老百姓、对下属要施以恩惠。第四点是指在用人的时候要讲义。另外,还有一句话,是形容君子给人的印象与感觉。“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远远望去,君子外表很庄严、很威严,有点可怕的味道;但是接近他的时候,感觉很温和、宽厚;听他讲话,则严谨不苟,很有指导性,都是一针见血的道理。

  第四层,齐家

  “齐家”,在企业管理中可引申为带团队。“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团队要带好,以身作则最重要!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孙子兵法》有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将士卒视作婴儿一样地爱护,他就可以跟你一起赴汤蹈火;将士卒视同自己的爱子一样,他就可以为你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宽厚,那你就不能指挥他;你过度溺爱他,即使他犯了错,你也不整治他,娇生惯养,最后他就是不能用的废物。所以,带队伍不能“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一定要厚待而有原则。团队内部,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强调纪律性。否则,你的团队是带不好的。

  另外,《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也是讲带队伍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什么意思呢?领导有四种境界,第一种叫“不知有之”,不知道他的存在,自然就和谐了,这是最高的境界;第二个境界,“亲之誉之”,大家很亲爱他,称赞他,美誉他;第三个境界是“惧之畏之”,就是害怕他;第四个层次叫“恶之侮之”,大家都不尊重这个领导,这是最糟糕的了。我感觉,做领导的,要好好修炼自己的领导力,不仅应该做到第三个层次,还应该做到第二个层次,最好是能达到第一个层次。

  第五层,治国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说的是民本的思想。领导需要把你的下属、你的“臣民”、你的国民,看得很重要。

  还有一句,“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怎么样治理国家,如何为政,孔子答,要“先之、劳之”,就是你要先做榜样,你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你要下属好好工作,你自己首先要把工作做好。“无倦”,就是做到了“先之、劳之”,还要不知疲倦,持之以恒。领导者带队伍,治理国家,自己首先要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是《礼记》中的一句话。《淮南子》中有一句“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一言而万民齐,靠的是公正无私。五局这些年的发展,一个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公平公正的机制。还有一句来自《道德经》,“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就是说,要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所以有这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一个大的国家,要像烹制小鱼一样地用心。

  第六层,平天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要遵守“道”,掌握规律。“道”无处不在,侯王若能守之,万物自己就会自律。当领导的,就是要做到让“万物自化”。如果个人欲望发作了怎么办呢?“吾将以无名之朴镇之”。“无名之朴”就是“道”啊。用“无名之朴”镇之,大家就没有私欲了。“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没有了坏的欲望,没有了个人私心,天下就会自定。追求万物自化,追求天下自定,这是最高的境界。如果我们的领导力能够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卓越的、伟大的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相信我们就会有进步。(作者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鲁贵卿)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