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管理

管理的艺术在于把握好“度”

发布日期:2014-08-20来源:本网编辑:龚炜

[摘要]管理理论往往是一种“弱规则”,而管理也不像数学或者物理一样是一门很精确的科学,它在很多时候是一门艺术,要受到很多人为因素,尤其是管理主体的影响。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都是尺度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中这篇关于“过”与“不及”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度”作为质与量有机统一的哲学内涵。通常我们说凡事要把握好“度”,就是要求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度者,简言之,分寸、火候也。而管理学意义上的度,则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支配、控制和影响被管理者思想、意识和行为的程度和力度。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有句名言:“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都是尺度问题。”这句话可谓点出了管理的要点所在。管理理论往往是一种“弱规则”,而管理也不像数学或者物理一样是一门很精确的科学, 它在很多时候是一门艺术,要受到很多人为因素,尤其是管理主体的影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度,能否最大地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促使组织各要素协调有序工作,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是其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适度激励,不偏不倚

  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其目的是使员工保持持续长久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激励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激励的力度与效果不成比例”等问题。笔者以为,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反映出管理者在实施激励行为时没有正确把握激励的度,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激励的度呢?

  首先,要把握好激励的强度。激励强度太低,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式的激励固然难以发挥作用,但激励的强度也不是越大越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此, 作为制度的激励的运用亦如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具有竞争力又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动态激励机制。同时,员工激励应遵循渐进原则,由轻到重, 由少到多,才能切实发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其次,把握好激励的平衡度。《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财富分配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分配差距的存在固然能够激励员工奋发作为,但如果拉得过大,则极有可能挫伤多数人的积极性。把握激励的平衡度就是要在坚持绩效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分配的公平和均衡,在适度的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切不可畸轻畸重、厚此薄彼。

  张弛有度,柔性管理

  上级领导的职责就是要把下级的行为纳入一个轨道,以便实现组织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领导管理工作往往是“严”与“宽”、“刚”与“柔”、原则与策略的综合运用。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张弛有度、刚柔相济,首先要把握好严与宽的度,实现严要求与讲民主的有机统一。对严格管理的过分强调,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笔直直,往往导致职工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淡薄,可塑性与创造力泯灭,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次,要坚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管理的艺术在于平衡之美,如同“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一样,管理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通过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在企业内营造一种彼此认可、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管理者的认同,达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灵契约”。

  执两用中,适度授权

  高效的企业管理应当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式的授权管理,通过对职权进行合理分配,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究竟该如何放,却是很有学问的。授权过度,容易造成权力下滑,不利于统一管理;授权不足,领导者事事亲历亲为、事必躬亲,则使得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同时也会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准确把握授权的度,就要处理好“统”与“放”的关系,做到“大权”独揽、“小权”下放,即重大的决策权应集中在领导手中,下属的行为和措施必须符合领导的意见和要求,而对在其能力和责任范围内的一些事项, 下属拥有自主决定权,领导对这些下属权限内的具体事项也不应随便加以干涉。此外,在授权时要注重“权责对等”,授权行为同时意味着职责的分配和下放,应适时对下属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切实开展好考评工作。

  顺势而行,无过无不及

  “度”不仅是策略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具有较强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战略规划。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各个时期的企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切实把握好改革发展的度,做到顺势而行,无过无不及。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敏捷者胜、迟钝者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快捷的市场反应,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这种增长与扩张并不是越快越好。米兰·昆德拉曾说过:“速度是技术革命献给人类的一种迷醉的方式。”这句话对现代企业管理而言同样非常贴切。增长过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长过快则往往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管理的滞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此,一定要把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员工的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科技进步、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在制订发展战略时,要做到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的统一,正确把握目标任务设定的难度,并确保战略措施具有一定延续性。

  管理是一门艺术,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往深了讲,就是要抓住“人性”两个字:用分配解决人性中的自私,用考核解决人性的懒惰,用晋升解决人性的虚荣,用激励解决人性中的恐惧。这是管理者应“吾道一以贯之”的东西。

  管理的艺术在于把握好度,而这个度却是别人说不得、教不得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去体会、去尝试、去总结、去把握。

  (作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院长 龙卫国)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