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损失的辩证关系
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要想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加强安全成本管理。所谓安全成本是指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毁等事故,保证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上述目标所造成的损失。安全成本由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两部分组成。预防成本也称控制成本,是指为了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保证安全与健康发生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使保证性安全措施发挥应有的效能。包括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安全奖励费、安全检验费、意外伤害的保险费应急救援费等费用。
损失成本也称故障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或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未达到安全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内部事故成本和外部事故成本两部分。内部事故成本包括设备装置损害费、事故处理费、停工损失费、返工损失费、复检费、间接损失等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包括诉讼费和被索赔费用等费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箭头)
安全成本构成 |
结论 |
当预防成本占20%左右,鉴定成本占30%,内外损失成本占50%时。 |
安全成本比较适宜。 |
当内外损失成本占70%,预防成本小于20%时。 |
工作重点应放在改进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强预防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上。 |
当内外损失成本接近于50%,预防成本接近于20%时。 |
工作重点应放在保持现有安全控制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上。 |
当内外损失成本小于40%,鉴定成本大于50%时。 |
工作重点应放在保持巩固现场危险源控制的成就和相应减少检查检验工作量上。 |
不难看出:事故费用是事故发生后必须支付的被动支出,而预防费用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主动投入,故障成本随着安全防护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
由此可见,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统一于安全成本管理中,同时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成本。预防成本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主动投入,是主动的付出。属于工程安全施工,人的生命保全,财产安全有效使用的保证费用,与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成正比关系,即控制成本越大,安全生产越好。随着安全水平和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控制成本应不断增大。而损失性的事故成本是工程项目因安全问题或安全保障程度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而付出的代价,是事故发生后必须支付的损失费用,是被动的付出,属于可避免成本。其与施工安全水平成反比关系,即故障成本越大,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越差,项目损失就越大。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显示,预防成本与损失成本的关系是1:5的关系,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
投入与产出的辩证关系
工程项目安全投入(箭头)是指工程项目在其建造的全过程中,为控制危险因素,消除事故隐患或危险源,提高作业安全系数,保证工程安全生产活动正常开展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各种资源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安全检验费和应急救援费。
在工程项目建造中,安全生产投入与产出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具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首先,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不安全就无法施工。曾有香港学者通过对18个建筑工地和618起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安全投资率(SIR)为0.55%就是承包商最小的安全投资,但超过0.55%的安全投资率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在最优点处,安全投资率为建筑项目总损失率的2.14倍,这就说明只有在安全投资额大于事故损失的量的两倍时,才能达到总费用最小。因此必须抓好安全基础建设,保障安全投入。加大预防性投入,保证施工生产顺利实施。
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许多事故的发生,大都是因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大量的违章操作所导致的。因此,必须注重源头管理,实现本质安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管理层安全投入意识,从纯消费观念转变具有投资性质的观念,提高安全投资率并将其制度化,从而达到保证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作业层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技能和行为规范,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降低人为事故的经济损失。同时要建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监督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投入不力者,推进安全投入目标的实现。
其次,产出是投入所产生的结果。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产出安全性好、质量高、工期短、成本低、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经过理论的研究分析和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安全生产的社会经济(GDP)的综合(平均)贡献率是2.4%~6%。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5.8。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规模、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安全投入的最佳投入点。通过加强管理,健全规范化的操作制度、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安全投入产出效率,达到工程项目的长效安全。可见,安全投入是一种投资。
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最合理的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成本与效益的辩证关系
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应为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为1%—2.0%计提。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为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必须严守相关规定,每年按工程造价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安全费用,并确保安全投入额为安全事故损失的2倍,最终实现安全成本的优化控制。
在日常生产实践中,企业的安全成本与经济效益这一对矛盾始终存在。在安全成本管理中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毁等事故,保证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发生的安全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安全防护药品费、安全奖励费、安全检验费、意外伤害的保险费应急救援费等根据有关规定直接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但这些成本的付出可降低施工生产中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严重程度,减少事故本身的直接损失和赔偿损失;降低伤亡人数或频率,减少日停产损失;通过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增加施工产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无疑会直接增加工程总成本,导致项目收益减少,其包括从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中扣除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一个施工企业故障成本增加,一方面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的安全与健康等基本权利,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使事故被害人在经济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等方面都陷入长期的困难和痛苦之中。另一方面伤亡事故发生频频发生使企业资产遭受的严重破坏和损失,如特别重大事故经济损失都在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以上。事故造成的损失最终体现在工程成本方面。安全成本管理通过防损、减损而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同时安全成本管理在维持工程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保障了生产力的诸因素,调节了生产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和激发了劳动者的创造力,从而间接地发挥了社会效益的增值作用。可见,加强安全成本管理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对人、企业、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同时安全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增加社会效益。有资料显示,全国仅仅是杜绝“三违”(三违在事故直接原因占90%以上),每年可增加2400亿元收入。
安全成本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安全预防成本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经济效益是是安全的体现,是安全预防成本发生的必然结果。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安全成本也就无法落实。只有搞好安全成本管理,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实现施工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预防与损失、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在安全成本管理中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安全经济投入是保证企业取得正常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产出是安全投入的结果。在安全管理中安全经济投入通过预防成本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了工程成本,而安全经济效益则是企业安全经济投入的最终目的,是这些经济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的产物。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生产安全与企业经济发展相协调。(作者: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杨静兰 覃容 宋凯)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