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管理

以工厂化推动标准化

发布日期:2014-09-26来源:编辑:龚炜

[摘要]加快全面推进生产工厂化的步伐,既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又为企业实现建筑现代化,努力达到科技兴企探索了一条新路。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管理的日趋规范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僧多粥少”的现象日渐突出,施工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除拥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品牌之外,还必须强化基础,苦练内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确保获得最大的效益。工厂化生产是建筑企业借鉴其他可批量生产、流程化作业、标准化管理行业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是现场实行集中生产和管理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项目标准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加快全面推进工厂化生产的步伐已是建筑行业标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以点带面推进工厂化生产

  工厂化生产具有集约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三个特点。集约性即实行集中封闭式生产,减少临时设施和临时用地,避免对外界产生干扰,保护周边环境,促进文明施工;可靠性即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分工、专业的技术培训、统一的组织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的检测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高效性即采用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优势,减少技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辅助人员,提高生产劳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鉴于工厂化生产的优势显著,推广工厂化生产的意义深远,我们成立了工厂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选择西宝客专指挥部为工厂化生产试点项目部,在预制构配件、钢材加工、砼拌合、小型预制件等工序过程中,实行了集中统一的工厂化生产,确保了工作面使用的成品、半成品全部出自工厂,提高了工厂化生产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了生产集约性、资源有效利用性、信息畅通性和检测集中性的优势,有效保证了项目生产安全和质量受控。为了推广经验,我们召开了“工厂化生产工作推进会”,总结了工厂化生产的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先进经验,观摩了钢筋加工场、混凝土路基集料拌和站、箱梁预制场等加工厂,汇总了《工厂化生产管理标准》共10个分册,使工厂化生产的经验逐渐推广到所有项目,促进现场管理的规范、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工厂化生产初具成效

  经过了两年的推广和实践,我们工厂化生产推进工作已初见成效,现场逐渐由粗放型管理方式向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消除了“小作坊”式作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低、浪费大的现象,促进了施工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目前,我们大多项目均采用工厂化作业标准,从平面规划布局,营地、文化建设标准,人员、物资、设备管理,过程工艺控制以及验收标准等多方面全方位规划和实施。特别是铁路项目,营地建设规范,场地硬化、绿化率高,现场悬挂安全标语、操作规范、作业要点、工艺流程、安全责任制,设备配置较为合理,运行记录、保养记录齐全,原材料进场、检验资料齐全,半成品、成品存放规范、检验资料齐全,施工工艺流程控制严格,关键工序作业受控,特种人员管理到位、应急设施齐全,文明施工较好,污水排放,噪声、粉尘控制较好,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到位等。具体体现为:

  营造了良好的现场施工氛围。施工现场均实行封闭式管理,形成了“车间式”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建设严格依照标准化施工管理要求,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分区合理,各个功能区之间设有安全距离并配有围挡封闭。我们在办公区修建了旗杆台、办公用房、试验室、会议室等,生活区修建了宿舍、食堂、沐浴室、水冲式厕所、沉淀池、篮球场、宣传栏等设施,各区域均配备各类消防器材;进场道路和场内道路平坦宽阔,并设置了排水沟,道路标识标线清晰,机械摆放有序,现场材料存放为仓储式管理,整齐分类摆放,合理利用了土地,营造了一个有序、整洁、美好的施工生产和办公生活环境。

  中南通道铁路项目部工厂化生产中,我们借助信息化辅助项目隧道施工,做到了及时掌控施工情况。通过在隧道洞口安装了电子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安全帽上装有磁条,电子屏清晰显示了洞内的作业现场和人员信息,有效掌握了洞内施工和作业人员分布状况,降低了安全风险;无锡地铁项目工厂化生产中,在安全应急救援信息管理上,我们在生产区强化门禁制度,配备了指纹识别器,实时统计工作区域的施工管理人员信息,确保只有在项目部备案的施工人员方能进入工地;施工现场设置了具有明显标识的突发事件应急绿色通道,便于作业人员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能够选择安全路线逃生;基坑施工通道采用规范的旋梯,基坑周边布设有封闭的临边防护。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保证体系。我们在各项目完善了组织机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平面图和形象进度图、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等全部上墙,文件资料分类归档整齐;在办公区门前布置“七牌一图”,在各施工区域设置了相应安全警示、操作规程和工程质量标准等;建立健全了特种人员、特种设备台账及制度,设立群众安全员并加强安全教育力度;编制了安全专项方案及各类应急预案,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演练;结合工厂化推行采取日常检查和月度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工厂化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完善。中南通道铁路项目部确立了“高品质管理、低成本竞争”的经营理念,提出了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流程统一、价格体系统一、核算规则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和责任考核统一的“六项必须统一”的管理要求,制定了管理达标准、质量铸精品、安全受控制、技术出成果等分项管理目标促使工厂化管理有效实现。

  原材料进场检验、存放更加规范。推进工厂化生产,确保了对进场的每批材料做到“双控”,既有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又要实行进场检验,检验的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区放置,对每种原材料都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设有醒目的标识牌;现场采用特制堆放专用平台来存放钢筋;水泥和粉煤灰均采用散装运输,专用罐体储存,既确保了储存质量,又减少了原材料的包装垃圾,减小了环境污染;砂石料采用仓储式储存,周边砌筑有较高的围墙,上部采用彩钢板搭设屋顶,在严寒地区还利用暖风机对砂石料、速凝剂进行加热,防止结冰,影响施工质量;半成品摆放整齐,并进行分类标识,不合格品放置在指定的区域,避免混用。通过上述措施使材料成品管理受控、存放规范、发放核销有序、成本降低。

  全员实现持证上岗和专业流水作业。推进工厂化生产能够确保施工人员相对保持稳定,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均实现挂牌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有所提高。各项目部注重全员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及岗位技能,将工厂化生产理念和标准贯彻到每一个员工,做到全员学习,全员参与;员工进场前均接受了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工序作业技术交底,各工序和环节都由相应的熟练人员进行控制,实现了现场管理规范有序;钢筋加工、立模、张拉、养护、吊装等各工序均采用流水作业,发挥了施工人员劳动效率和施工技能,从而确保了施工质量。

  高标准机械设备确保质量受控。工厂化生产使各项目根据施工内容配备了高标准的机械设备,场地内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每道工序加工件交底尺寸均悬挂到位。项目建立设备管理台账,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进退场日期进行备案;对设备实行“两定三包”的管理,保持设备操作和保养人员的相对稳定;每班组填写设备保养记录和交接班记录表,详细记录设备运转情况。

  蒲永高速公路项目和南广铁路项目部在推行工厂化生产过程上,对钢筋加工中采用先进的数控钢筋加工设备,钢筋数控自动剪切机、钢筋数控弯曲机将设计图输入电脑,可满足直径10~32mm钢筋上料、剪切、弯曲全工序均由电脑在流水线作业,自动测长、自动弯曲夹紧、快速成型;钢筋加工的长度间距、角度位移数字化调整,电控程序可调用上百种预设图形,加工精度高,施工误差小;加工成型的钢筋由专用的运输设备统一输送至各施工作业面。中南铁路通道项目在隧道施工中使用高度机械化的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可自动雾化外加剂,能从各角度、距离喷射混凝土,遥控操作灵活、快速,加快了隧道的施工循环;现场模板加工采用自动铣边机对钢板铣边,多点平压,铣后板面平整,钢板对接严丝合缝,提高了混凝土的灌筑质量;管棚钻机机身调整、爬坡行走方便,动作幅度范围大,操作机动灵活,能快速、准确对位,并采用负载敏感系统和编程控制技术,电液联合远程控制,确保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无拉杆桁架式墩模板,安拆效率高、精确度好,拆模后墩柱表面美观。物贸公司在箱梁施工中采用预先加工的胎卡具绑扎梁身钢筋和顶板钢筋,既能够保证钢筋绑扎位置准确,骨架牢固,混凝土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又可以使钢筋绑扎和模型安装同步进行,减少制梁台座的占用时间;箱梁发运区采用900T轮胎式移运梁搬运机,每个存梁区靠近线路的台座为提梁台座,大幅减少了搬运机搬梁的走行距离和重载转向次数,降低了加工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混凝土拌和站建设规模化。混凝土拌和站工厂化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从平面布局、营地建设、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验收标准等多方面、全方位规划,拌和站规划布局合理,设置在施工相对集中、运输相对便利的地段,充分考虑了供应半径,降低运输成本;拌和机具由电脑全自动化控制,粗细骨料自动配比,计量准确,混凝土质量、产量能充分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整个场区运输回路设置合理,避免了二次倒运及相互干扰现象。云桂铁路项目部在拌和站操作室采用微机联控,室外设置大型电子显示屏,即时显示混凝土配合比和质量控制要点,原材料存储料仓采用两端开放式设计,进料和上料回路没有交叉,将施工干扰降到最低。目前,西宝、兰新、云桂、合福等多个铁路项目的砼拌和站受到业主、监理单位的好评,建设单位以我们砼拌和站作为标准化拌和站样板,并组织各参建单位观摩学习。

  产品检验系统化、流程化。工厂化施工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道工序完成后实施有效手段来检验检测产品质量。每道工序首先由作业人员自检,工班质量员互检,再由质量专检人员进行专检,存在的质量缺陷及时反馈到各生产工序作业人员处理,检查合格方能办理交接签认手续;技术检查人员会同工班自检员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报检工作。

  混凝土拌和站在混凝土拌合完成后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包裹性、30min坍落度保留值等相关指标,与理论配合比对照,正常方可按施工配合比进行大批量拌和,若不正常将检查设备、原材料质量、投料数量、拌合时间等项目,及时调整。每件钢筋钢构件加工完成后,都必须放到预先定制的卡具中,凡是正负误差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均需要进行修正,误差较大时作为不合格品予以报废或重新加工成较小的构件使用。桥梁预制产品出场前对梁体外形尺寸、预拱度、混凝土指标、支座板平整度、泄水管位置等进行详细的检验,其中预埋构件位置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误差精确控制到0.2mm,确保了桥面施工控制精度;出场的每跨梁各项施工原始记录、检查签证和制造技术合格证均填写齐全;每批60跨梁或连续三个月对不同跨度的箱梁各抽验一跨进行桥梁静载抗裂试验。轨道板除了使用专用量具进行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还要进行静载抗裂、预埋套管抗拔、绝缘性能等技术指标的检测。

  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推行工厂化生产使项目部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施工现场设置成临时工厂,实行集中封闭式生产,减少临时设施和临时用地,避免对外界产生干扰,场地大门内设有洗车台,冲洗进出场车辆。云桂铁路项目拌和站内粉尘控制设施齐备,在驻地设置三级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对施工排放的废水、废油、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了最低程度。无锡地铁项目在施工中采用泥浆分离器,将连续墙施工产生的大量废弃泥浆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浆液重新添加辅助材料,循环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废浆的产生,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施工用水量。西宝客专项目对办公区、生活区的空地进行绿化,设置花坛盆景,并派专人进行喷洒和修剪,创建了更加适宜生活的“园林式”项目部,既改善了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环境,同时达到保护驻地周边自然环境,促进文明施工的效果,形成了生态型施工现场。

  人性化管理理念得以体现。推行工厂化生产使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项目部深入贯彻,通过关心员工生活、完善福利待遇增加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宿舍按照工种均衡分配,避免因为工序交接影响其他员工的休息;员工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统一配备床上用品,安装了空调,使员工能够安心工作和生活;员工食堂每周公布食谱,一日三餐改变花样,改善员工生活;项目部设置了乒乓球桌、篮球场、洗浴室,添置了洗衣机、电视音响等设施,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以师带徒活动,明确发展目标任务,促进年轻人的成长,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建筑业实现工厂化,使企业达到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把精细理念贯彻到管理的整个过程,形成统一、科学、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使项目打造了“队伍建设专业化,班组建设标准化、项目管理信息化”,加快全面推进生产工厂化的步伐,既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又为企业实现建筑现代化,努力达到科技兴企探索了一条新路。(作者:中铁一局集团)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