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需要在工厂进行构件的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采用预制方式生产的房屋不被老百姓所接受,市场需求量不足;这一现状又导致建筑构件采用工厂化生产的规模难以增大,造价不易降低。建筑业各环节的企业在高成本与低收益的压力下,在工厂化生产的投入上力度不大,这就进一步使得各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老百姓更加不接受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的房屋。要突破这种困境,建筑行业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应深入思考,结合自身寻求突破途径。
两个主要矛盾
技术的矛盾。施工企业现有人员的技术主要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方面的技术,现浇混凝土结构技术主要体现在钢筋下料与绑扎、模板支架搭设、混凝土浇筑等几个方面,钢结构相关技术主要有构件的深化设计与加工、吊装与安装技术、构件的定位与测量等。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既综合了现浇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各自的特点,又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体现在:预制构件的生产以工程加工为主,仍包括了钢筋下料、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等几方面,但由于生产条件不同于现浇,钢筋的下料应考虑到结构的强度与吊运的安全性等问题,模板的搭设以侧模为主且应考虑到模板的周转与重复利用,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模台的周转率制定相应的养护计划等;预制构件的吊运与安装类似于钢结构,但其构件重量较钢结构要重且构件易发生损伤,吊装难度远较钢结构大;预制构件的连接既不同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又不同于钢结构的连接,连接工艺较为复杂。
熟悉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人员,当面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时候,在构件吊装与连接方面其经验往往难以派上用场。现阶段,能够将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深化设计、构件吊装、连接节点设计与施工等各方面的技术熟练掌握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这是第一个矛盾——技术的矛盾,即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难以达到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要求。
管理的矛盾。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项目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安排钢筋的绑扎、模板的搭设与混凝土的浇筑等分项工程,以期能够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期不延误。而当预制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项目的管理分为两大部分:预制构件的生产管理、预制构件的安装管理。前者应根据工厂生产设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在确保构件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图纸进行生产,合理配置产能,既不发生构件生产赶不上现场需求的状况,又要避免生产过多构件而无处堆放的情况。后者应根据现场的进度合理调配运输车辆运送预制构件,在现场划出一定的区域进行构件的堆放与修补,并采用适当的技术进行构件的快速、精确、有效的安装。
对于熟悉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项目管理人员,其面临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现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状况,不需要大量浇筑混凝土,不需要绑扎大量钢筋,也不需要搭设许多脚手架;施工现场的重点转移到预制构件的安装上来,需要合理安排吊运设备,安全且经济的设置支撑,快速且高效的连接构件,并且需要重点关注构件接缝处的防水等质量问题。
现阶段,具有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极少,造成了第二个矛盾——管理的矛盾,即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经验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要求。
突破途径
引进外部技术与管理。虽然国内在建筑的工厂化生产方面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经验欠缺,但是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有成熟的技术体系与丰富的经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应大力引进外部技术与管理,并将外部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将构件的生产技术、吊装技术、构件连接形式与锚固技术等与我国的相应规范相结合,使之适合国内实际情况,可以在国内加以应用。
对于施工企业,可以雇佣具有预制构件生产与安装经验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利用其技术能力与管理经验进行预制混凝土结构项目的生产管理,并通过这些项目培养本土人才。
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国内之所以人才欠缺,跟长期缺乏预制混凝土结构项目是密切相关的。施工企业欲培养自己的人才、锻炼自己的队伍,应从自身能够起决定作用的项目入手,使用预制混凝土结构。通过实践,让技术人员掌握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吊装的设备选用与重难点、构件连接节点的关键技术等;让管理人员具有合理制定预制混凝土结构项目生产计划的能力。
抓住重点,技术革新。采用工厂化方式建造建筑结构,重点与核心在于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与合理有效连接。施工企业应针对这两方面的技术进行潜心研究,掌握深化设计的精髓,革新节点连接方式,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得构件的连接方便、快捷、牢固。更进一步的,合理的深化设计方案应使得构件的模型数量较少,从而减少所需模板类型,降低构件生产成本;能够有效的处理防水与保温隔热问题,以使老百姓能够接受预制装配式结构。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如能从构件的深化设计、生产与安装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确保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安全可靠,且减少质量问题,将使该种建筑类型得到广泛认可,从而必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