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施工企业“走出去”战略步伐的不断加快和进一步深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已成为施工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随着海外市场份额的日益扩大,劳务用工矛盾则成为制约海外市场拓展和项目推进的突出问题。
一方面,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施工企业如果对每一个海外项目都要组织大量员工跨国作业,在时下国内大都采用市场化劳务作业的用工形势下,自有员工捉襟见肘,费用高,签证困难,增加工程造价,不力于海外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受地域及气候影响,中方人员出国劳务须要一个时期的适应过程,再加上语言、当地政策等限制,也相应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而海外项目属地化用工,则对降低施工成本、加快项目实施、促进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密切合作等等,益处多多,大有可为。
在推入海外项目用工本地化方面,冶金施工企业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如中国一冶印度分公司,目前外籍管理人员已经超过中方管理人员,除确保公司正常运行外,还大大提高了中方人员的外语交流水平。现在,该公司每周例会都采用英语主持会议、发言。
一冶印度分公司本地化用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
他们针对7个项目陆续进入开工、施工高峰和收尾阶段,印度财务系统报表、税务策划、尾款收缴任务日益繁重,清关、人员接送、日常服务日益繁忙,印度对华签证政策趋紧的情况,通过公开竞聘和当地朋友推荐相结合,经过业务考核、面试等环节,从多名应聘人员中择优录用。相关部室负责人分别对新聘外籍员工进行了入厂教育、业务培训,引领外籍人员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经测算,聘用印方管理人员的全部费用,同比仅占中方管理人员的38%左右,且不受印度对华签证政策影响。
目前,一冶海外项目正加快运作步伐,年内南亚、中东、北非等海外项目管理人员本地化率达到50%以上。劳务人员本地人数为国内务工人员的3倍以上,直至实现完全本地化。
当然,中国一冶海外用工的探索的成功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与他们相同的施工企业不妨从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大潮中, “走出去”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佳绩,但因之涉及方方面面,面临的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还是外向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难以逾越的瓶颈。
一方面,积极探索国外项目的用工的最佳模式,正所谓“最适合的是最好的”;另一方面,从企业长远发展和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计,“两条腿走路”更稳妥、更快捷。那就是不遗余力地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化观念,熟悉国际建设工程发展趋势,熟悉国际工程合同谈判及管理、掌握国际工程市场动向、掌握国际工程规则、掌握国际金融及财务管理、能应对国际工程市场各种风险,能独立承担海外工程项目管理和一定外语水平的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既是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紧迫任务,更是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源动力。 |
国外项目的劳动用工国与国的法规不同,涉及条条框框繁多,一般首先要有施工合同,然后才能申请用工配额。而没有用工配额指标就不能组织人员进场。有些国家对使用其本国劳务人员也有指标规定,主要目的就是限制外来人员,增加本国人员的就业。以卡塔尔为例,他们对劳工的使用和待遇是有严格限定的。比如加班限制、节假日休息约定,人均居住面积约定,医疗条件约定,甚至包括厕所的设置规模和标准都有约定。当然,也包括消防、通风、供冷和供暖方面的要求均有细致的明确指标要求。
另一方面,大量聘用本地员工,不仅这对我们施工组织的习惯有一定冲击,还会增加我们的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
所有这些,我们在海外项目用工管理中都应事先考虑到为妥。(作者:中国冶金建设协会 隋冬)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