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沿河铁路大塔站的站台朝着落日的方向望去,纵横交错的接触网被落日的余晖笼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红纱,“长河落日圆”的景色一览无余;脚下的这条铁路延伸至天际,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而这个画面中不可缺少的主角便是劳作中的电气化工人。
与高铁项目相比,这条煤炭运输铁路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也没有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度。但艰苦的外界条件让铁路的建设者们备受考验,也给施工造成了不少的难题。
鄂尔多斯素有“羊煤土气”的美誉,其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而沿河项目将是内蒙古煤炭海外铁路输出的主要通道。
该项目东起呼准铁路何家塔车站,向西经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进入达拉特旗大塔站与包西铁路交会。项目建成后,内蒙古西部、北部及蒙古国的货源将通过沿河铁路和准张唐铁路直接进入曹妃甸出海港口。
据悉,沿河铁路是按国铁Ι级单线(预留复线)电气化铁路建设,中铁电气化局承担的四电工程项目由两个标段组成,工程正线全长286公里,包括通信、信号、信息、电力、接触网、变电及大型临时过渡工程等。
对于接触网的安装首先要固定基础构件,如砼柱、钢柱等,但有的项目并不是在平地上挖坑、填埋这么简单。作为项目经理的王鹤鸣建设过不少有“特色”的线路,他回忆道:“在东北沈山线时挖1米下去就是水,福建鹰厦线需要在岩石上挖坑,这些都给基础构件的固定带来挑战。”
在经历过在水中、岩石上作战之后,王鹤鸣带领工人开始挑战沙漠项目。对于王鹤鸣来讲,这不是第一次承接沙漠铁路项目,虽有包西线的经验,但由于施工难度更大,还是让他倍感任务艰巨。
项目总工殷军凯介绍,沙漠施工主要是发生在全长90多公里的乌锡线,该段有1/3的施工身处库布齐沙漠腹地。沙漠施工需要特殊工艺,比如挖坑时要考虑塌方安全问题。同时由于库布齐沙漠主要以流动沙丘为主,植被稀少,这给接触网和电力施工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对于电力贯通线支柱的固定,按照技术要求,在普通土壤中只需要埋深1.9米就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沙漠土质松软且是流动的沙漠,最少需要埋深 3.2米,还需要用预制水泥圈来固定沙子。同时,沿线在黄河冲积平原区,由于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较差,具氯盐侵蚀性,因此沙漠中接触网砼柱、电力贯通线支柱等都必须是防腐的,浇筑方法也与普通路面不同。
除了流沙的困扰,在乌拉山附近,稍微挖下便会渗出地下水,对此不得不加大混凝土强度,使基坑深度变浅,材料费也随之加大,殷军凯这样讲道。
外界环境给施工造成的难度不仅仅表现在材料成本的增加,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也导致人工成本上涨。殷军凯告诉记者,在正常情况下,一天可安装四五十根网杆,但在沙漠环境中一天只能立两三根,施工用时是平原地区的20多倍。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应该可以使用机械化的地方不得不需要人工来完成,因此对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数量需求更大。殷军凯举例道,比如基础浇制区间因地形限制,以人工搅拌为主,采用震捣器进行捣固。除此之外,由于无法深入沙漠深处,运送接触网杆、放线、腕臂安装等都只能靠人工完成,供电线支柱安装也只能采用人工立杆方式施工。
此次沿河项目施工中除了破解沙漠施工技术上的难题,恶劣的环境和不可控的因素也给施工带来不少困扰。春天,狂风夹杂着黄沙肆意呼啸;冬天,寒风如刀割刺痛脸庞;而现在,工人们要经受赤日炎炎的烘烤。
“夏天一层皮、春秋一脸沙、寒冬满身雪。”是对沙漠一年四季环境变化的真实写照。由于鄂尔多斯海拔一千多米,夏天紫外线照射强,仔细观察工友的每一张脸,都是“最流行”的古铜色,工友们常因此互相调侃。
现在施工工人的装扮和我们无异,但事实上,春季和秋季,防沙镜和防风口罩是施工中的必需品,这与包裹的只漏两个眼睛的牧民们装扮上相似,风沙便是罪魁祸首。“沙漠的风沙春天来,夏天住,秋天起,冬天走,来也铺天盖地,走也覆雨翻云,风沙打在脸上一阵阵的刺痛。” 工友们这样形容。
目光从工人转到工程用车的后备箱,仔细观察,水壶、干粮、铁锹是每辆车辆的“三件宝”,并长期随身携带。采访得知,原来施工线多处草原深处,在区间测量、巡视的时候,经常是一阵风后,来时的道路全无,水壶和干粮是迷路时的应急用品。如果遇到大风,沙丘移动速度很快,有时沙丘会堆到1米深,车子一旦陷住就很难出来,铁锹则是车辆遇到流沙后用来抢修的。“就这样的状况,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施工人员感叹道。
与平常所能看到的项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里的项目绝对不会看到彩钢房。
内蒙地域辽阔而苍凉,有的地方荒无人烟,驻地也需要四处“打游击”,杨春乾作业队在一年内搬了8次家,住在牧民家里已是幸福的事,有时不得不栖身于牛棚羊圈,有时工地与驻地之间需要每天往返近100公里。
此外,据王鹤鸣介绍,四眼井车站已经因阻工事件停工了2个月,这不但会影响工期,对成本控制影响也很大。他粗略算了一下,各方面花费加起来已有100多万元。说到此事,“精打细算”的他脸上露出凝重的表情。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