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队伍是施工中把技术和管理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末端组织,也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关键、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用工数量持续攀升的现实需求,以及对劳务队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却是用工荒、人工价格飞涨、技工短缺、流动频繁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等种种风险,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品牌形象、持续发展的影响,使得劳务用工成为施工企业快速发展中的一个掣肘因素,劳务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者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当前,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迅速衰减,建筑业劳务在数量上已不像以前那样几乎可以做到无限供给,结构上青壮年劳力、蓝领技工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翻越这两座大山?80后、90后务工人员渐成劳务市场的主体,除工资待遇外,他们对工作环境、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甚至身份认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其从业观念的巨大变化?建筑劳务企业准入门槛低、质量良莠不齐,行业管理部门对分包业务范围、工程计价税额标准的设定尚不明确、规范,如此环境下,如何与劳务分包企业合作共赢?《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若干规定》的出台,对劳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此外,劳务管理涉及大量农民工群体,与城镇化、社会保障、“三农”问题等经济社会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面对这些现实难题,施工企业从观念思路、用工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比如,弘扬“围墙之内是一家”的理念,与劳务分包企业、务工人员建立“共生共存、共存共赢、共赢共荣、和谐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吸收优秀劳务队长入股、保证技工队伍稳定的股份制方式;以自有职工为骨干、组建专业承包队伍的架子队方式;以总承包企业、劳务基地、技校和劳务企业紧密联系、建立联合体的加盟连锁方式;以及开展实名制管理,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建立务工人员考核认证制度等。
施工企业的这些新理念、新举措,不少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从全行业的角度看,劳务管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各种矛盾依然突出,劳务管理仍是困扰施工企业的一大难题。这与劳务管理牵涉面广而复杂、涉及多个主体、头绪众多有关。建立有利于行业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劳务管理长效机制,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联动,亟需从更高层面,引进新的视野,呼唤新的思路。(作者:《施工企业管理》评论员文章)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